淺談新經濟政策 (七 對工業的改造中)

第三項 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迅速工業化

在新經濟政策初期,是在國民經濟的產品中 ,只有三分之一是工業提供的 ,而三分之二都是由農業提供的 。在這 三分之一中 ,其輕工業又佔了主要部分 。另外 ,原料 、燃料和糧食等困難 ,致使工廠開工不足 ,導致新經濟政策的頭兩年出現了嚴重的失業現象 。但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 ,失業現象不僅沒有被消滅 ,甚至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這致使蘇聯迫切需要擴大工業生產資料生產。

實際上 ,農業 、輕工業 、重工業之間的比例問題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國民經濟的比例問題 ,而且還反映到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上 。一方面 ,農業生產大多都是由中農來完成的 ,輕工業生產中雖然國營工業佔了大多數 ,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私營經濟 ,無產階級完全掌握在手中的則是重工業 。只有通過重工業的增長 ,無產階級的力量才能有所增強 。

而在當時的蘇聯具有哪些有利條件進行快速工業化呢,主要如下:無產階級專政,一個真正為底層居民考慮的政權才能激發人民的積極性,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生產資料 、運輸業 、信用 、對外貿易等的無產階級國有化,這將大大降低生產運輸成本,提高社會主義積累。土地國有化,這將免去國家發展工業所需要支付的地租方面資金。而且作為國有化的工業,它不必向私人資本主義企業那樣追求最大化的利潤,它可以更有效的按照整個社會的利益來發展。

當然 ,在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快速工業化的同時 ,隨著對工業改造的接近完成和進一步工業化的要求 ,國家計劃部門也注意到要使國民經濟各部門保持正確的比例關係 ,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在計劃體系的有計劃按比例地使國民經濟均衡增長 。

從1928年10月 ,蘇聯開始實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五年計劃 ,到1933年1月 ,蘇聯人民一共用了4年零3個月便已超額完成五年計劃 。第一個五年計劃使蘇聯從一個進口機器設備的國家變成了一個自己生產機器設備的國家 ,機器製造業在這一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它建立不僅能把工業和運輸業 ,而且能把農業重新裝備和改造過來的先進的技術基礎 ——的解決 。農業機器製造業 (包括拖拉機製造業 )的產量 ,在五年計劃期間增加了4倍半 ,和1913年的水平相比 ,則增加了15倍 」 。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意義是巨大的 ,從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新比例關係和工業內部的比例關係來看 ,可以說由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 。

第四項 降低成本以想辦法降低工業品價格

按照斯大林的說法,要擴大和鞏固我們城鄉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命脈 ,採取消滅國民經濟中的資本主義成分的方針 。同時因為這種排擠是通過經濟措施來實現的,要讓私人資本逐漸退出工業生產領域最主要依靠的還是價格政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改進 ,必然使工業品生產成本降低 ,而成本的降低則會導致工業品生產價格的降低 。因而 ,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公有制經濟的擴大就要求逐漸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價格 「剪刀差 」的價格政策 。

由於國營企業的生產力水平普遍要比私營企業高 ,能夠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商品 ,再加之國營企業所開展的增產節約和生產合理化運動等 ,都使工業品出廠價格大大降低。這讓國營企業對於私營企業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而且商業貿易網的擴大和配套措施的逐漸落實,大大降低產品在運輸和銷售上的浪費。

那麼要使國產工業品能夠在市場上佔有統治地位,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能以任何借口抬高工業品,相反的要使工業品價格同最主要的農民市場最大限度地協調起來 ,使工業發展的速度同農民市場容量的總的擴大進程比從前更緊密地協調起來。

相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不但不能提高工業品價格,相反還要降低工業品價格。這一方面是要降低「剪刀差 」對於工農業生產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有害性 ,以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要穩定物價以致降低物價,打擊私人資本的要求。

事實上,一直到1927年工業品的零售價格的降低 ,一部分是依靠工業部分 ,而其大部分還是依靠商業 。根據勞動國防委員會的報告,出廠價格的降低只使零售價格大約降低了百分之三點八到百分之四左右。就是說大部分減價 (約百分之六 )是由商業部門設法做到的 。這使得提高勞動生產率迫在眉睫,而其主要措施在於:改進生產組織 ,改進技術 ,以新的設備代替舊的設備 ,實現生產機械化,貫徹專業化等一系列措施。

至於為什麼我要用農業的圖(真的很難找照片)。下一章這周之內會出來。

推薦閱讀:

赫魯曉夫為什麼否定斯大林?
如果美國轉變成共產主義國家,世界會不會更美好?
中國內戰中的俄國內戰——安國軍里的白俄軍隊
既然俄羅斯和波蘭是死敵,那麼為什麼蘇聯仍然要去控制波蘭?
為何國人的蘇聯情結越來越重,南斯拉夫情結卻幾乎消失?

TAG:历史 | 经济 | 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