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利己主義 ——「屠夫」?還是 「書生」?

前一陣看到明代曹學佺的一段話 :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剛看到的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很以偏概全,而且很不適合當今社會。

因為我一直認為很大一部分修養不太好的人往往來自於高等教育的缺失,而大部分接受到長時間高等教育的人基本素質都是不錯的。

後來我發現,其實我的觀點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以偏概全」而已。

我想起15年看的鮑鵬山先生的一段演講,題目叫《我們培養了很多高學歷的野蠻人》,其中有個觀點我讓印象很深刻:

」 我們當前的社會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高學歷的野蠻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日漸增長的知識反而使得他們的良知愈加的缺乏,越來越忽略對社會利益的考量。」

我當時是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的,因為我覺得「自私」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在」不犯法」的前提條件下,我們已經履行了對社會的必要責任,「個人利益最大化」和」良知」這種東西更像是一種個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後來我又看到 Luigi Zingales發的一篇journal 叫」Does Finance Benefit our society?」,裡面提到了一個觀點是」當前金融系統所出現的問題,部分原因可以歸結於傳統金融教育中對道德的忽略」。

金融學生往往都在學習怎麼把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把所有可能的未來情況量化,計算正負差值等等。

這種純粹量化和利益化的思維很容易被帶到生活中,並且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觀,往往學得越好的人,被影響得越深刻,在為人處世各個方面可能都會體現。所以最後會出現類似於 「The big short」裡面的金融大騙局,最後引發社會性的金融危機。

我想這也可能是為什麼CFA考試有一很大部分內容都是屬於」道德」,而且每級都要考的原因。雖然我個人認為這種「職業道德」與「個人道德」差別很大,而且以這種筆試的形式出題作用真的很小,但不得不肯定「道德」問題是在日漸引起重視的,因為它確實也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我想我們永遠無法給」良知」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同的,其他人也沒有權利干涉。但是如果一個社會大部分人都是缺乏這個東西的,集體形式的社會性發展顯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停地在宣揚讚美各種各樣的美德,而自己卻不願意去做的原因,因為我們都想別人去成為那維持社會集體性的」大部分人」,而自己仍專註在自身的發展和積累上。

雖然」情懷」有的時候真的看起來很像是對無能的一種掩飾,但我想個人有個人的選擇。不管是屠狗輩還是讀書人,不管是利己者還是野蠻人,不管是自私或是仗義,對個人來說,能夠活得肆意一點,問心無愧總歸是好的。
推薦閱讀:

TAG:思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