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被撩嗎?

你常常被撩嗎?

文 | 悟恩 圖 | 網路

1

如果稍有留意,你就會發現,以下話題總會在媒體圈定期發酵: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深?

這是常規性討論,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房價蹭蹭上漲的時候。

年初:放假回來,沒有升職,也沒加薪……

要不要辭職另謀他路?上班創業哪家強?

年中:2017過去了一半,你的計劃完成了多少?!

潛台詞是不進步、不完成計劃,這上半年枉為人!

年底,別人家的年終獎要逆天,咱家的年終獎除了淚還是淚……

是時候吐槽一波老天不公時運不濟了!

……

話題是誰製造出來的?

自然是媒體。

而自媒體加入後,這類話題更是甚囂塵上。

爆文是怎麼來的?

一個字:撩。

撩撥讀者情緒,猛擊讀者痛點。

知道你缺錢找錢沒門路,就搞一篇《窮人必看致富法則100講》。

知道你喜歡寫作卻不願意學習、堅持,只求蒼天開眼賜我神力一朝成名天下知,就寫一篇《21天寫作速成,不行你找我!》。

即使你安於平凡,歲月靜好,作者也可以搗鼓一篇《拿著月薪3千,還好意思說要娶我?!》

人最容易被撩撥的情緒就是恐懼與貪慾,且可以雙管齊下,因為很多時候二者是一體的。

例如害怕窮,很多時候就會貪求一夜暴富。

此外,人性里除了恐懼、貪婪還有性,所以就有了小黃文,或者打個擦邊球:起一個足以讓讀者浮想聯翩的標題,來裝正兒八經的酒的「正文」。

我承認這事我偶爾也干,如《打開一點,再打開一點,直到全然打開……》,又如今天的這一篇的標題,都是。

說說階層固化。

但凡讀過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階層固化並不新,頂多算老現象新解讀。

回看人類歷史,哪個國家、哪個朝代沒有階層,沒有所謂的階層固化呢?

階層從遠古時期,人類開始部落生活就有。誰負責狩獵,誰負責采果?誰負責耕種,誰負責育兒?人一多,自然就產生了做決斷的部落首領。

就連希臘神話里的眾神,也有宙斯和其他神的分別。

這不是階層是什麼?

話事人總會出現的,只要超過三個人。

——甚至兩個人中都總有一個是負責發話,另一個則負責聽話的,否則關係也不會太長久。

再說固化。

歐洲以前有貴族,咱天朝古時也有皇親國戚。

貴族一出生就是貴族,皇親國戚一出生就與皇上「發生了關係」。

這不是固化嗎?

那那時候階層躍遷難嗎?

一樣難啊,不說比現在難,起碼跟現在一樣難。

——無論你怎麼努力,你都不可能成為皇上的弟弟、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吧?這是天生的,躍遷還不難?

上升通道都被「焊化」了好不好?

焊化有多嚴重?看宮斗劇就夠了。

再說一個,奴隸社會,你生下來就是奴隸,要翻身做奴隸主容易嗎?

科舉制度之前,除了攀親戚或不小心接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餅,你是布衣就是布衣,一輩子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

有了科舉,才算有了一條尚算公平的上升通道。就如同現在的高考,或者說自己的努力。

相較而言,如今的市場經濟,給予的躍遷通道其實更多了。

所以,如果說階層固化真的存在,那它就一直存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是創個新概念,撩撥讀者的情緒而已。

為什麼要撩?

撩人有市場啊,越撩越多人讀,越撩越多人轉啊!為嘛不撩?

讓你義憤填膺,讓你忐忑不安,把你感動得痛哭流涕,只為你一激靈點.一.下贊或者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

這樣一來,作者賺了流量,流量成了銀子,即使只是找到了自我的滿足感,也是樂事一樁啊!

其實啊,不少作者本身理性得很,心裡通透得跟明鏡兒似的,只是他們不告訴讀者。或者知道告訴了讀者讀者自己也不會去思維去考證,所以就順水推舟

——理性地使用感性來撩撥讀者的感性。

這很拗口,卻是事實。

所以,對於讀者而言,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附和,跟在作者不斷「發明」的新概念後面屁顛屁顛地轉,甚至因此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就值得商榷了。

——這就跟看了韓國偶像劇就認定愛情就該不食人間煙火,只需要天天說我愛你你愛我一樣不理智。

2

天底下,除了人性,真沒有別的什麼事。

這個認知體現在商業上,就是那些20%的人狡黠地站在反人性(理性)的位置,卻干著利用他人人性弱點的事。

顯而易見的是說服術。

商場上的說服術,最低端的就是先給你畫餅引誘你,見無效就嚇唬你,如此請君入甕後,才讓你見到底牌——這底牌,才是真的。

這樣的情境你或許親歷過或親見過:

這個項目前景遠大,誰誰誰都做了,賺了多少多少……

——這是第一步:誘發慾望與貪婪;

你看你現在的收入頂多夠吃喝,月薪20000頂天了,現在養老、醫療、教育哪個地方不花錢?手上沒有千兒八百萬的以後日子還怎麼過?!

——這是第二步:嚇唬恐嚇,激發恐懼;

這還沒完。

等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跟著幹了,對方忽然畫風突變——要做好咱們這個項目,需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你要這麼干那麼干,而且一定會面對ABCD子丑寅卯等困難,成功哪有那麼容易!

——這是第三步:回歸現實,給你打預防針,順便給自己留後路。

一切盡在掌握。

收放自如啊各位!

利用貪婪恐懼的例子舉不勝舉——

那些請個「所謂專家」灌迷湯的保健品宣講會,利用的不就是老人對病痛和死亡的恐懼么?

那些把你關起來閉門洗腦的,不就是利用了你貪求一夜暴富,害怕貧窮的心態么?

這種看起來似乎很低端,是街頭巷尾坑蒙拐騙,是下里巴人乾的。

那貌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商場賣貨的,頂級寫字樓西裝革履正襟危坐的談判又如何?

換湯不換藥。

只是表面光鮮與否,畫的是路邊大餅還是連鎖餐飲店的PIZZA的區別。

總之,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揣摩的都是人性的弱點,並利用之。

區別只是,你是揣摩、利用別人的那一位,還是被揣摩、被利用的那一位。

3

懂得上面這些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

一些人為製造的惶恐,特別是一些聳人聽聞的文章,看過就算,別上心。

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凡事不要急著下結論;

凡事皆有正反兩面,看到正面觀點,也請看下反面觀點。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雙方都很有道理,而你之前不相信的,或許只是因為那是你的思維盲區而已。

第三,如果想做成一些事,從人性的角度去揣摩,往往能事半功倍;

當然,我不是叫你去騙人。而是,同樣是做一件好事,站在人性的角度,別人會更容易接受。

在我看來,妄想改變世界,改變人性,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傲慢。

讓世界為我而轉?

把人性的弱點去除?

誰都沒有這力挽狂瀾的本事。

至少至今這人還沒出現。

所以,要學著接受世界的樣子,也接受人性的弱點甚至說陰暗面。

站在理性的角度,卻利用別人人性的弱點,這並不陰暗,更不惡毒,它其實是中性的,就看你利用它來做什麼。如你用它來誘拐,你就是騙子,你用它來勸誡,你就是好人。

如此而已。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我不算好人,我只是想說說實話,祝好。


推薦閱讀:

新媒源:做自媒體的一些感受。
黃蓉入丐幫為何要被吐口水?聊聊社群儀式感
做自媒體如何進行正確的引流植入?

TAG:生活感悟 | 自媒体 | 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