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麵包變得更好看?除了割包,你還應該學會整形
要說給食物「整形」,從來都不是蛋糕和西餐的專利,麵包也可以「塗脂抹粉」,凹各種造型。
為了讓一塊平凡的麵糰更具欣賞性,人們發明了「割包」。
小刀在手,千變萬化從刀下走,沒想到吧,只是一塊軟軟的麵糰而已,還可以玩出那麼多花樣。嫩食記之前有介紹過割包的手法和各種圖樣鑒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實力乾貨,歐包進烤箱之前要怎麼割包??? 最全的歐包割口圖案都在這裡了,你只要準備好一把刀!
不過割包雖好看,也只是一種「作畫」般的手法罷了,麵包其實還有著另一種方法——通過改變形狀來變美。
本次嫩食記就帶來幾種傳統造形的術語與製作手法的介紹。
-Cob-
cob是英國人叫的一種又大又圓的普通麵包,可以用各種麵粉製作。而在法國則叫boule。它的整形手法非常簡單,只需將麵糰推成圓形,輕輕壓到中心,然後翻個面,雙手捂住麵糰,小幅度旋轉收攏。
-Coburg-
手法與cob一樣,只不過最後會在頂部開一個十字。做鄉村麵包的手法就是這種的。(想知道怎麼做鄉村麵包嗎?戳這裡直接觀看視頻講解?? :硬歐外表甜麵包的內里,難得做起來還不費力,這款鄉村麵包真特別!)
-Cottage-
看起來很像一個小雪人。將上下兩團麵糰疊加後,從中間打一個孔洞穿過兩層麵糰,使這個整體更加牢固。
-Miche-
也是cob為基底,在頂部斜著劃幾刀,或是井字形。但cob是圓形,miche也可以是方形的。
-Baguette-
法國長棍麵包,算是一個流行術語了,但凡有著相似形狀的都愛叫baguette。嫩食記之前有詳細介紹過什麼是法棍,以及如何製作法棍,感興趣的戳鏈接前往觀看?? :愛麵包的人,一定會對法棍上癮
-Ficelle-
是法國麵包的一種術語,意思為「繩子」。是縮小版的baguette。長度可以和baguette一樣,但在面積和分量上只是baguette的一半。
-Grissini-
grissini更細,幾乎是磨牙棒般的存在了,也叫「Italian Breadsticks」。
-Epi-
是帶有「小耳朵」的法棍式麵包,像一根帶有樹葉的樹枝,也像麥穗兒。先做成長條形的麵糰,然後用剪刀斜剪三角,最後將尖角的部位分別向兩邊交錯拉扯,再經過一次發酵後方放入烤箱烘烤。
-Vienna-
是19世紀生產於奧地利的一種麵包形態。它是長條形的,兩頭略尖,頂部密密麻麻地劃有斜線。使用啤酒酵母發酵。
-Pullman-
為紀念普爾曼式客車而起名的麵包,因為它的形狀與客車非常相似。Pullman麵包是由專門的Pullman模具來整形的,看起來就是個加了蓋的吐司麵包,只不過比普通吐司要長。
-Molded Tin or Split Pan-
一種頂部向兩邊炸裂的長方體麵包,類似於磅蛋糕那樣。整形方法有兩種:第一種,用一整塊麵糰放入模具中發酵後,用刀在頂部從上到下劃一刀;
第二種,用兩個長麵糰並排一塊放在模具中,發酵完成後,用手稍微整理整理。
-Molded Twin-
上一種麵包是兩塊長條狀的麵糰並排緊挨放置,moulded twin則是兩塊圓麵糰並排放置,這種手法就是大家熟悉的吐司了。
-Bloomer-
是英國對於底部扁平,頂部圓柱,並且有斜切線的麵包的形容術語。先用擀麵杖擀成一張麵餅,然後從長的一邊向右側卷過來,麵包的兩頭收整一下後,再在頂部割包。
-Challah-
一種在猶太教徒在安息日和猶太教節時會食用的節日麵包,是用幾股麵糰編織而成的,少到3-6根,多到12根。給麵包編「辮子」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兒,戳這裡即可獲得學習教程?? :麵糰愛好者必修課!用四種姿勢教你編出好看的辮子麵包~
-Fougasse-
就是佛卡夏麵包,在法國叫Fougasse,在義大利叫Focaccia。一般會被分割得像一個樹葉。先用刀劃開口,再用手拉大縫隙。
-Kaiser-
五瓣花圖案的麵包。注意,它的紋路是卷出來的,可不是用刀割的。
-Croissant-
羊角麵包,利用黃油的特性,經過不斷滾動摺疊,做出多層的油酥麵糰。
-Pretzel-
德國普雷結,一種鹼水麵包。關於它的趣聞和製作方法,可以看看之前介紹過的文章?? :這種麵包源於失誤,但它卻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推薦閱讀:
※那些我們拒之門外的添加劑,真的都有害嗎?
※怎麼在如今烘焙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做出差異化且被大眾接受?
※怎樣知道自己買的是不是真的全麥麵包?
※跟著德國人一起,深扒這四個不得不知的麵包真相
※微波爐可以替代多士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