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廟堂與江湖

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周易》已經不單單是一本書,而是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易」的思想來自上古,《周禮》上講,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分別是夏、商、周三代的易系統。其實在三代之前,應該早就有了「易」的概念,相信夏代的《連山易》也絕對不是憑空而生,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500多年的形意墓就已經有了河圖四象,所以上古文化可能比我們所能夠認識到的和所能想像到的要成熟地早和成熟的多。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和後來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給我們的文化與史料的傳承帶來了巨大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在眾多歷史災難中,所幸《易經》一直沒有斷代與失傳。就象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一樣,《易經》幾乎是唯一沒有間斷地傳承下來的上古典籍。

所以,我們可以將《周易》看作是承接其前上古文化的淵。

同時,《周易》又是其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源。儒家將《周易》列為儒家五經之首,道家將《周易》列為道家三玄之一,而佛家西來也是藉助了儒道兩家的不少思想和手段。所以以儒、道、佛三家,就無不都深深地刻著「易」家的烙印。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的社會與生活,無不處處閃爍著「易」的影子,只是人們或許大都「百姓日用而不知」。

大部分的「百姓」對於《易經》或者《周易》的認識都是粗淺的,有一些甚至是不正確的。要想更好地發掘「周易的當代價值」,讓更多的人真正地讀懂《周易》非常重要。

當下流傳的關於《周易》的書籍與資料雖然不少,「但系統的、適宜入門、深入淺出而又全面細緻的資料卻少之又少。書店裡當下擺上書架的關於《易經》的書通常不下幾十種之多,但大體這些書不外乎這麼幾類:要麼是以注為主,注音注意解古文;要麼側重於疏,訓詁考證、版本研究等;要麼隨意發揮,掛一漏萬,從《易經》的思想里抽出幾個概念,大加渲染;要麼故弄玄虛,神乎其神,不知所云等等。總的感覺是有些人為了研究而研究,學者講易;有些人為了發揮而發揮,外行說法」。專家講經類的比較多見,幾乎哪個出版社都可以出幾本,這類書通常比較全面系統,但常常是常人難以看懂,比如坤卦六五「黃裳元吉」、蒙卦九二「納婦吉,子克家」、需卦上九「有不速之客三人來」。外行說法類的書也不少,《周易與XX》、與管理、與人生、與智慧、與炒股等等,但大多象于丹講論語,讓人看著有意思,但讀完了,讀者對於《周易》還是不甚了了。還有一些充滿神秘與迷信的書,看了更是讓人困惑。

這是從作者和書的角度講。

從讀者和大眾的角度講呢?

其實不少人家裡都有一兩本《周易》類的書,但大部分人看不懂。因為看不懂,所以大部分人都覺得《周易》很神秘、很高深。所以存在對於《周易》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事情。

前段時間,我出了本書,叫《周易易讀》。這本書的特點,我總結就是八個字:「全面系統,通俗易懂」(解讀)。現在這本書的市場反應還不錯,首印8300冊,第二個月即二次加印了5300冊,第三個月又三次加印,噹噹、亞馬遜、京東等網店和各地書店都有售,香港、台灣、紐約也已經上架。

書出來後,送了一些朋友,也有一些人和朋友買了找我簽名。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兒的現象,就是有些人會問我一些關於風水、八字、算命、起名或者改名之類的問題。覺得我懂了《周易》,這些東西也就應該懂。

看來在人們心中,《周易》真的是「廣大悉備」,無所不包。似乎是《周易》能夠涵蓋一切神秘的東西。

其實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清楚,神秘主義在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中並沒有多少位置。子不語怪力亂神。諸子百家都如此。比如中醫和風水,在民間就有一些神秘和迷信。但是,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里提到了中醫過去曾經有過的那個祝由科,黃帝和歧伯對它說的很清楚。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把風水定義為是一門涉及心理學、倫理學、美學、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建築學等內容的准科學。

神秘甚至迷信的存在,一是因為對於一些事務、現象的本質弄不明白,二是因為對於這些問題說不明白,三是因為有些人就根本就不想說明白。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把這些問題弄明白、說明白。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周易》。

對於易經的研究,歷來有兩大流派,一個是象數派,一個是義理派。我屬於偏義理派。所以我的書也主要是講理兒的,只是對每一卦的卦象從象數的角度簡單地做了個意解。其實,即使是象數派,用象數解卦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也還是為了說出個理兒來。

對於易經的應用,我看也可以分成兩大派,一個可以叫做廟堂派,一個可以叫做江湖派。

廟堂派更像理論工作者,江湖派更像實踐工作者。

當然,這所謂的兩派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交集。我估計有不少高手、大家就在這個交集里。

在《周易》理論的探討方面,我稍稍有了點感悟。但在《周易》的應用實踐方面,我感到自己還沒有一點感覺。在廟堂里看江湖,還是一頭霧水。

但研究《周易》不能只在廟堂,不能只懂理論,必須去實踐。通過實踐來豐富對於《周易》的認識,進而更進一步地應用於實踐。

如果把世界分成神人鬼三部,廟堂里的《周易》的理論涉及更多的大概是天理人倫,而江湖裡的《周易》的實踐卻幾乎是天地鬼神無所不包。在《周易》的江湖裡,有《周易》自身直接的用,這主要是用《周易》的思想指導人們的思想與行動,如辯證思維和憂患意識等。

在《周易》的江湖裡,還有一些《周易》的延伸或者間接的用。比如「周易起名」、「周易算命」、風水、中醫、八字、手相面相麻衣相等。有時候大概我們這些對《周易》了解較深的人,會對這些所謂的《周易》之用很不認同,認為這些人大概是在打著周易的幌子賣自己的狗皮膏藥,最起碼我就曾經有過這種認識。

但你又不得不承認,所有這些又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這就是真實存在的《周易》的江湖。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承認這個現實,然後我們還必須承認它們與《周易》的關聯與關係。中華文化儒道佛,大家可以看出,上述這樣東西,它們確實不是佛家的東西,也不是儒家的東西。既然非儒非佛,不就是道家的了嗎?

中醫講「易醫同源」,古人說「道易一家」。又是同源,又是一家,說來說去不就是一回事了嗎?因此我們可以說,道家的東西就必然與易家脫不了干係。

我的想法是,先把這些東西承認下來,再慢慢地梳理明白,並進而說清楚幾者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華夏文明,從哲學到技術,從形而上到形而下,從道法到術數,其實都基於一個共同的根,那就是它們都是在一個統一的哲學理論體系指導下發展起來的。這個統一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古典哲學理論體系。這是我們中華先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主要內容有:氣一元論、陰陽二元論、五行學說和八卦理論,當然也包括太極兩儀和河圖洛書等。

明白了這麼一個前提,上面提到的江湖種種和《周易》的關係也就清楚了。

「龍生九子,個個不同。易用萬方,處處精彩」。我們確實有必要把其中的精彩給挖掘出來並展現給今天的大眾,同時更加深刻地挖掘出《周易》的當代價值。

當然,關注江湖,也不能忽視本源。理論為體,實踐為用,廟堂與江湖,理論與實踐,兩者皆不可偏廢。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等級排序的根據是什麼?
壺中方寸間,掌心中國美
如何看待紀錄片《尋找手藝》?
如何系統地學習吟誦?

TAG:周易书籍 | 国学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