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原文: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治理好一個國家的人一定是先治理好家的人,他的家不能教好而能教好別人的這是沒有的。所以君子因為內心有功夫,他不需要走出家門就能成就教育好國家。因為一個孝順的人就知道如何侍奉君主;一個能尊重兄長的人就能侍奉長輩;內心慈愛的人民眾就會聽從他的。

沒有修心人們要麼自負要麼自卑,記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包括我在內很多同學都很不可一世,覺得自己幹什麼都可以,當一個少將好像還嫌軍銜太低了,大部分同學甚至認為自己當國家總理也沒有什麼問題。

直到大學畢業分配到單位遇到層層阻力之後,結果也就徹底顛覆了過去的想法,因為實踐證明自己很多的事情是幹不了。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內心自卑,結果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能幹,有些人甚至有很高的才華,他們都覺得自己人生什麼都不是,內心有這種想法,自然也就什麼也幹不了。

之所以出現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因為沒有修心不能知己知彼,你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你又怎麼能知道別人的問題出在哪裡呢?你又怎麼知道如何去管理大家呢?於是,因為無知所以自負;同樣的道理,因為無知所以自卑。一個修心的人,他能清清楚楚地發現人生一絲一毫的障礙,內心障礙清除了地方也就是他情商高的地方,而內心障礙存在的地方就是他栽跟頭所在。

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外在標準來衡量自己做事做人是否成功,「我孩子很聽話」、「我孩子考上了大學」、「我們家裡我做主」或者「我人生掙了很多錢」,「我們夫妻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等等,於是,他認為自己真的就有能力管理好家,這是一個誤區。

嚴格意義上說,這些外在的標準都不是真正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可能隱藏著某種自己不知道的禍患,而真正的標準即在內,這就是內心的誠,因為內心修好了外部自然不會差。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家庭雖小但是它的功能是比較齊全,只要你能治理好家庭也就能治理好國家。大家千萬不要這樣認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因為家庭小,先有管理好家庭的能力然後才有管理國家和社會的能力,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這裡家庭和國家並沒有遞進關係,真實的狀況是因為修心修好了,管理家庭和管理國家同時都可以勝任。

既然沒有遞進關係,那為什麼要用家庭來做比喻呢?先來看看過去的家庭結構,現在大都是三口之家,過去的家裡上面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平輩有兄弟姐妹,晚輩中有兒子和女兒,還有侄兒侄女,大家都住在一起,這是一個大家庭。

怎麼才能治理好這樣一個大家庭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大家庭的人際關係:

第一層關係如何對待長輩,如果晚輩能孝順長輩,老人能老有所養,老人就感到很幸福了,要做好這一層關係,可以用一個字孝來概括了;第二層關係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兄長,如果人們能夠尊重兄長,自然和兄長的關係就能處理好,所以這一層關係就是一個悌字;家庭中第三個關係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和晚輩,如果都像父親和母親一樣真誠地愛護自己的子女,那麼晚輩就能小有所愛,這一層關係就是一個字慈。如果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秉持這種處理方式,無論什麼樣的家庭都能治理好。

再來看看社會關係,在過去社會中有君王和長輩的關係,除此之外,還需要處理同上級和兄長的關係,再次就是處理同自己下級和晚輩的關係。那應該怎樣處理君王和長輩的關係呢?如果能像在家中孝順父母一樣對待君王和長輩,那君王和長輩不就心安了嗎?

所以過去選拔官員最講究孝道,一個內心有孝道的人一定會忠信於君王和長輩的;同樣的道理,如果對待上級和兄長能夠像在家中對待自己兄長一般,那麼兄長和上級不也就心滿意足了,世上難道還有比這種方式更好的方式嗎?如果能像慈愛的父親母親那般珍愛下屬和天下的弱小,下屬就會為知己者死,弱小就不會被欺凌。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國家和家庭的關係基本上是一樣的,治理也就是三個字,即孝悌和慈,所以說一個人有了治理家庭的能力,他就能治療好國家,「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就是這個道理。真正修心好的人,不是說一定要從知縣做起,然後到知州、知府,再到道員,他可以一下做到總督或者更高,因為他內心早已經有了做好這些職位的答案。

同樣的道理,在現代管理中,只要你把心修好,你可以一下做到總經理,所以能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修心修出來的。要說明的是,這裡的能力指得是德而不是藝。

很多人以為孝悌慈是當官的事,其實,孝悌慈適用於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人都需要這種人際關係。這是一種古老又是一種新型的社會關係,說其古老,我們的老祖宗早就開始了這樣的關係,說是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人們長期把各種關係庸俗化了,於是,過去幾千年前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被破壞了,現在要恢復它們,相對於那些庸俗的人際關係,這種早已存在而重新恢復的人際關係就變成了新型的人際關係。

孝悌慈是一種自然的人際關係,因為它是自然的,所以它是最真實的、也是最好的。為什麼說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呢?這就如同一個人乘坐熱氣球飛行在空中,因為他是懸浮在空中的,空中的景色再美好,但是他的心總是不踏實的,因為燃料總是會耗盡的,只有回到地面人的內心才會踏實。

孝悌慈這種人際關係就是始終在平地的,所以這種人際關係也是最好的,雖然人們在不同的時期會選擇不同的人際關係方式,但是自然的孝悌慈總會發揮作用,阻止人們更多地偏離自然的模式。這就如同價值規律一樣,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反應,雖然在某個階段價格會偏離價值,但是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價格總是圍繞價值波動。

作為修心人來講,無論世風如何變化,無論別人採取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你內心始終堅持內心的德,人際關係上始終堅持孝悌慈,你的行為就符合你和他人的最大利益。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大學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學之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