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舉推進垂直戰略,螞蜂窩、豆瓣、點評們危險了?

去年初,在《沒有對手的微博,為何現在對手雲集了?》一文中,我曾指出,啟動內容戰略後,一夜之間貼吧、微信、今日頭條等內容平台都成了微博的對手,而從微博日前收官的#帶著微博去旅行#活動來看,微博的野心不止於內容分發,它的對手,也不只是貼吧、微信、今日頭條們。

微博在旅遊行業走了多遠?

既是「吃喝玩樂」的一部分,又關乎「吃穿住行」,旅行一直是互聯網重要的垂直領域,不只是有解決用戶機票酒店預訂的攜程去哪兒、飛豬、美團等大型OTA平台,還有諸多旅行分享類應用,如窮游、螞蜂窩、蟬遊記、在路上、麵包旅行等等。模式各有不同,卻都在通過攻略、問答、遊記、社區等形式,解決用戶的旅行資訊獲取需求。從剛剛結束的#帶著微博去旅行#活動來看,微博對旅行的胃口正在越來越大,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帶著微博去旅行#已連續舉辦五年,旅行用戶可通過#帶著微博去旅行#話題發表內容,形式包括圖文、短視頻、直播、全景照片、微博故事等等,微博再通過大數據和LBS技術將相關內容整合分發到精準受眾。除了普通旅行者外,明星、網紅等頂部內容生產者,旅遊局、航司、品牌等機構也參與其中,與粉絲互動和進行主題營銷。在此之前,微博還策划了#暑假去哪兒玩#、#牽手看世界#、#吃遍全世界#等多個與旅行有關的主題活動,形成活動矩陣,今年#帶著微博去旅行#話題的總閱讀量達到182億人次,互動參與人次達到6062萬。

旅行分享和資訊服務,是旅行分享平台在做的事兒,從微博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旅行目的地決策平台和旅遊內容分享和消費平台」來看,其與螞蜂窩們的競爭很難完全避免。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微博做旅行與它們的模式又有所不同:微博通過社交關係和大數據技術連接OTA、航司、酒店、旅遊局和景區等旅遊機構和用戶,重在「連接」,旅行分享平台的核心價值則是內容本身,它們可成為微博上的內容創作者。

用戶#帶著微博去旅行#意味著旅行時有刷/發微博的習慣,對於個人而言是記錄簽到分享,對於大V和KOL等生產者而言則是創作,對於企業品牌機構而言則是曝光,不同類型用戶生產的內容,又可以被旅行用戶消費,這就盤活了微博的旅行內容生態。在兩個月的活動周期里,網友將微博帶到了178個國家和地區,僅僅在國慶小長假期間,簽到地點總數便達到55萬,簽到人數超過600萬。具體地看,德國國家旅遊局首次發布的新天鵝堡全景照片,吸引了不少網友圍觀,助力#帶著微博去德國#話題閱讀量達到2億,是典型的內容營銷。吳昕和潘瑋柏參加的澳門巴黎人開業一周年活動,也帶動相關話題的閱讀量5天增加了3.3億,則是藉助明星效應的營銷。

2015年微博啟動內容戰略,已從短內容衍伸到多元化內容形式.通過各種主題活動來強化不同領域的內容生產和消費氛圍。#帶著微博去旅行#可以變為「帶著微博看電影」「帶著微博去吃飯」「刷微博玩遊戲」等等,微博垂直的機會還有更多。

「帶著微博去XX」會成為標配嗎?

因為高頻、低門檻,美食一直是微博內容分享的重要類型,不只是普通吃貨們有在微博分享美食的日常,還有大量的專業「美食家」在微博活躍,2016年微博在首屆美食V影響力峰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 微博上已有@美食家大雄 @一條 @魔力美食 @醉鵝娘 @食帖等35068個優質美食類賬號,其覆蓋粉絲用戶達24億,美食閱讀量在微博也能進入垂直前十,2016年月度閱讀量便超過了100億。

微博瞄準內容垂直化的趨勢進行垂直運營,2016年啟動美食網紅扶持計劃,投入價值1億元的資源幫助@美食家大雄、@快廚房、@廚娘物語等美食創作者獲得更好的內容傳播和粉絲增長,再通過微博尤物、微博櫥窗、微博眾籌以及商業活動等不同手段幫助他們變現,形成從「內容-粉絲-用戶-變現」的良性發展路徑。

在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外,還有美食類機構和品牌的積极參与,知名餐廳等飲食機構、飲食相關品牌都開通了微博,微博既是它們與顧客互動的平台,也是它們的服務和營銷平台。

而微博做美食這個垂直領域,跟旅行的邏輯是一致的:普通用戶是分享記錄生活,網紅明星美食博主是內容創作,品牌機構是營銷曝光,結果就是美食內容被盤活,微博一定程度上幹了大眾點評的事兒:美食內容分享,下一步微博還可以做商家結構化點評,即可以是用戶主動點評,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將美食內容整合,成為用戶的餐飲消費發現和決策平台。

這樣的邏輯,還可推演到電影、遊戲等等垂直領域。比如電影領域,微博上有大量的明星導演賬號,也有大量的電影評價分享影訊內容,在電影領域形成了很強的影響力。去年6月,微博在上海搞了首屆「微博電影之夜」,眾多明星大咖和電影行業的大佬出席這個活動,規模不亞於電影節。2015年票房過億的75部電影,63部與微博有合作,與微博和新浪娛樂合作的電影票房收入佔整體票房的82%。除了做宣發外,微博電影也已支持在線選座、點評標記,事實上成為用戶的電影分享交流決策平台之一,和電影不可或缺的宣發營銷平台。

微博的垂直野心,不只是美食和電影。每一個垂直領域,如電商、時尚、遊戲,都能形成類似的垂直效應和模式。微博的打法也很清晰,當某個行業有一定數量的微博、話題和閱讀,就通過活動、扶持、技術等運營手段,引導平台出現更多該行業的優質內容,接著從「信息發布」和「粉絲互動」這兩個前置環節進入更多環節,一站式提供各種功能和服務,這將對不同垂直領域的傳統信息分享類玩家構成一定威脅。

垂直領域的內容化和內容平台的垂直化

最近大眾點評上線了「點評視頻」,要做美食領域的PGC視頻平台,積極轉型的背後,是移動互聯網「內容化」的大勢所趨,也是應對微博等內容平台對美食覬覦的舉措。對於螞蜂窩、豆瓣、大眾點評等垂直領域的傳統玩家而言,要應對內容平台的垂直化戰略,我認為可以從如下角度入手:

1、取長補短,成為垂直化的微博。

微博不只是社交媒體,同時也是粉絲互動平台+內容分發平台,通過社交關係和大數據技術,對圖文(長中短全覆蓋)、視頻、直播、全景圖片等五花八門的內容進行精準分發。螞蜂窩們,也需要強化社交關係、大數據分發能力,形成多元化內容生產氛圍,比如點評做短視頻,再比如一些垂直平台也引入信息流做短內容,都是應對之道。說白了, 就是在各自的垂直領域「微博化」。

2、加速內容化,做好垂直內容分發。

許多垂直內容社區,有優質內容,但創作者均是出於興趣愛好進行分享,得不到任何回報,這種內容創作機制是不可持續的,要盤活內容就必須形成可持續的內容生產、消費和變現機制。垂直內容平台需要學習微博,給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內容變現通路和粉絲獲取途徑,讓創作者有利可圖,才可以源源不斷生產出優質內容。豆瓣今年大力推廣「時間」付費專欄,核心目的就是要幫助平台上優質的文化內容創作者更好的變現,連「小清新」的豆瓣都在大力變現了,其他垂直內容平台自然也不能忽視這點,當然,付費內容只是變現形式的一種,基於閱讀量的分成、讀者讚賞、廣告分成、聯合營銷、眾籌、電商等等,內容變現方式已是十分豐富。

3、強化垂直能力,構建行業壁壘。

傳統領域的信息平台,一些在深耕多年後已在其行業縱深發展,如大眾點評,最初只是做商家點評的信息服務,現在已衍伸到到店買單、在線定座、會員營銷、優惠券等等服務,而形成這樣的服務,大眾點評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去做線下商家的接入,這樣的積累就是壁壘,微博一時半會兒做不到,也不一定會去做。反過來,當一個平台先做服務再做信息,也相對容易,如電影訂座起家的貓眼就正在積極推進電影點評標記業務,與豆瓣競爭。因此,垂直領域的信息平台要應對微博的垂直化,就可以學習點評,通過在行業深耕細作,從信息環節深入到行業上下游,形成壁壘。

寫在最後:

微博基於可持續的內容生產、消費和變現機制,業已形成的平台效應,在重點垂直領域積極布局,從內容衍伸到服務和功能環節,與傳統垂直領域的信息平台構成一定程度的競爭。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平台效應,「贏家通吃」已成為互聯網上日益顯著的趨勢。要垂直化的平台恐怕不只是微博,今日頭條等內容平台到一定發展階段後也會走上垂直化路線,而美團等原本只做一個環節的玩家也在延展到上下游環節,這已是垂直信息平台們不得不應對的問題。

微信:羅超頻道(luochaotmt)


推薦閱讀:

今日頭條自媒體新手如何速成大咖?教你10分鐘打造原創日賺上千!
8月|新媒體營銷運營熱點日曆表
如何科學地為內容添加情緒?
她是好奇心日報的總編輯,她想分享好奇心日報是如何運營的 | MindTalk

TAG:微博 | 新媒体 | 蚂蜂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