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都打不好,談什麼人生?

籃球界有句話:半場龍,全場蟲。完美詮釋了全場籃球和半場籃球本質上的區別。你可能會說戰術體系不一樣啊、跑位不一樣啊,團隊配合不一樣啊等等。但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還是體能消耗上的巨大差別。最好的佐證就是2004年「活塞五虎」大戰擁有科比、奧尼爾、馬龍和佩頓的奇蹟。活塞五虎靠什麼摘得總冠軍?防守,防守靠的是什麼?體能。

打半場,假設有籃子的話,接球基本可以直接投;如果沒有籃子,那就只能突破,那也是需要一定的體力,但強度不可能太大。

全場呢?無論是否進攻,首先攻守轉換先跑至少10米是起步,5號位可能需要跑24米左右。算上24秒違例,每一分鐘你至少要跑3個20米。所以,如果你打全場,半小時下來,你跑動的距離是30*60=1800米,其實並不多對吧?

但為什麼你跑起來的時候感覺那麼累呢?因為籃球有對抗啊,因為你跑的時候是變速跑啊。很多人能跑馬拉松幾十公里,但換成變速跑,能跑三公里嗎?

你可能進球了,慢悠悠地退守,這是慢速;你可能失誤了,你得全力衝刺以做好防守陣勢,這是快速;你可能運球推進遇到阻攔,你得急停急起,而這一切都必須有極好的體能支撐。

我的主業是看電影,那麼那些籃球題材的電影里,人家都是怎麼練體能的呢?

說道籃球題材電影,我只服《卡特教練》(2005年上映,托馬斯·卡特導演),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

出於對籃球的熱愛,卡特教練(塞繆爾·傑克遜 飾)同意接管一群「壞孩子」組成的母校里士滿大學的籃球隊。看完籃球隊的一場比賽以後,發現了籃球隊員們存在跟我們一樣的問題:投籃挺好,就是沒機會投。所以,第一次和隊員見面以後,他說道:「你們的投籃都沒問題,但你們在球場上的跑動都有問題。」

「我猜你們都知道自~Sha是怎麼一回事。」卡特教練接著說道。

解釋一下「自~Sha」,從底線開始->罰球線->底線->三分線->底線->中場->底線->遠三分線->底線->遠罰球線->底線->遠底線->底線(完成一次自Sha) 。

球員問教練要跑多少,卡特教練這麼回答。

跑完以後,孩子們都怎麼樣了?

是的,原本球技最好的克魯茲(瑞克·岡薩雷斯 飾)離隊了,但他因為對籃球的熱愛而回來了,代價是500次自Sha;

卡特教練的兒子因為學習訓練遲到了,獎勵是20次自Sha;

總之,自Sha縈繞著籃球隊的這些孩子們,他們一度因為各種原因要離開籃球隊,一度想到了放棄,一度真的離開,但最終,他們的結果怎樣呢?

你以為他們贏得了終極比賽?然而,並沒有。人生並沒有那麼圓滿。

在對陣野馬隊的終極比賽中,他們被對方王牌選手給反絕Sha了。

但他們獲得了對手的尊重,發自內心的。

都說藝術源自生活,高於生活。

你以為這就完了,你以為這只是電影,只不過是一場戲。

但比賽並沒有完,這是電影,但也是生活。

他們不僅獲得了對手的尊重,更獲得了校友和親人、愛人的尊重,雖然輸了球,但是所有人都在歡迎他們;而最重要的是,他們戰勝了自己的內心。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隊中的所有人因為籃球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們原本可能是黑社會分子,可能是高中畢業娶妻生子遊手好閒的黑人,但最終,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自己的成績。

我想:這一切都源自「自~Sha」!

註:文中所說「自~Sha」只是籃球文化中的一種俚語,請勿錯誤解讀或效仿,筆者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


推薦閱讀:

《血戰鋼鋸嶺》讓我動容的,是英雄背後的那位英雄
男主全程自殺,這部科幻片比《恐怖游輪》更燒腦!
關於狼的電影有哪些推薦?
十月這麼長,能看的卻只有3部

TAG:篮球训练 | 励志故事 | 电影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