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想用「後半生」來探索生活里的美 | 24季朱建

我們要進入的始終是人的世界。

有生命的世界。而不是相反。

很長一段時間裡,朱建都想不起和父親間的事兒,直到吃了劉漢林老師的一道童子雞燒毛豆,早年和父親在南通的那八年光陰頃刻間蘇醒過來:

父親挑選出個兒很大的河鰻,燒出來的河鰻味道鮮而美,螃蟹肥美的季節,父親將蟹肉一點一點剔出來,煎成藕餅……那麼多的滋味兒纏繞著記憶的藤蔓,一點一點鮮活了起來。

「生活中所有經歷過的東西都會沉入記憶里,像燈塔一樣散發著光芒,我希望生活中這些可回憶的美好能多些,再多些……」

一頭齊肩的長髮,面龐黝黑,朱建的身上兼具了藝術家的氣質和詩人的滄桑深邃。

「詩,一直在我的心裡積蓄。現在它豐厚了一點,我試著把它說出來。」2006年還縱橫在媒體江湖的朱建寫下了這句詩,2015年9月,眼見著就能以一張漂亮的履歷表結束自己的媒體生涯,朱建卻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辭職,創建24季,想把沉澱下來的詩和美好呈現給世界。

我們不是創新者,我們是打掃戰場的人。」 對於這個世界,對於生活,朱建和他的24季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打算。

△ 朱建和他的朋友們

01

繁華or廢墟?

朱建和書本的緣分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

在那個娛樂工具貧乏的年代,最多的就是時間。朱建最開心的就是騎40多分鐘的自行車趕去解放路的書店買書。

「每一個書店都有它獨特的氣場,看著那一排一排的書架,目光就變得柔軟了,徜徉在這麼多的書里,忽然發現一本新書,或者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花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那種驚喜和幸福是現在難有的。」

那時朱建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一本書也只要一兩塊錢,雖然過得清苦卻也豐盈。

△ 朱建和24季聯合創始人王五四(右)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俗語從80年往後逐漸失去了意義,很少有父母願意對孩子實行放養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功利化的口號,讓早教產業迅速地繁榮起來,孩子們的時間被各種補習班和才藝班填滿,然而這一切也是錯位教育的開始。

「家庭和學校都沒有教孩子該怎樣保持獨立的思考,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大都於生活無益,大部分人長大後還是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也沒有培養應有的審美觀念。」

衣食住行四大領域,隨著外賣平台和各大電商的興起,人們的生活逐漸被外包,節省出來了大量的時間,但讓朱建痛心的是「節省出來的時間大都被手機、遊戲等佔領」,人們的一部分時間都被高度地真空化了,並沒有什麼意義。

「你以為商業的發展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其實並沒有,中國的商業社會建立在不真實的基礎上,十分脆弱。」

從1992年進入媒體行業到2015年9月辭職創業,二十多年來,朱建見證了黨報、都市報的興起和全盛時代,也目睹著它們在網路時代的衰頹,進入一個喧囂的自媒體時代。

所謂的信息化社會就是你的身邊永遠被大量的無效信息充斥著,資訊並不值錢,什麼人給你的資訊才是有價值的。

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匹配,只能是信息污染和信息垃圾。

因為大量的信息污染,所以導致很多無效的溝通……

因為假貨橫行、信息失真,所以消費者對商品和品牌失去信任,社會的信任也不斷地被透支……

因為外賣和社會餐飲的興起,家裡的廚房和餐桌開始閑置,家庭關係越來越冷漠和疏離……

這是互聯網盛世下的繁榮,但也是互聯網繁榮下的垃圾和廢墟

很少會有家庭聚在廚房和餐廳,很少有人能夠發現生活里的美,每一日都像例行公事,匆忙而又毫無趣味可言……

從屢禁不止的電商假貨到言過其實的自媒體平台,朱建始終保持著媒體人的理智,冷眼旁觀著,不斷地問自己:當生活中的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承包和代勞了,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活著和死去的區別又在哪裡?

△ 24季與「徽六」合作,組織用戶深度體驗六安瓜片的茶文化

被這個問題困惑了多年後,朱建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給當下人們貧瘠的生活探尋新的可能性:開墾出一片沒有被信息污染的生態土壤,用真實的商品、優質的服務體驗來連接信任,讓空心化的城市家庭重歸溫情。

我們是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的修復者,是在這一片垃圾場上的生活方式重建者。」這是朱建給24季的定位。

02

做一件自己不懷疑的事情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自古以來,二十四節氣就代表著季節和時間的變更,但同時也意味著生活規範的變遷。

「二十四節氣是舊時生活裡面的大數據沉澱,是很偉大的沉澱。」

24季,顧名思義,就是24個節氣里的美好物件,聚焦時間軸,倡導人們「跟著時令去生活」。

依靠自己多年的媒體積澱,再通過周邊親朋好友的介紹,朱建完全採用了一種原始的人工篩選的方式從海量商戶中遴選出匠人級的生活家,精選出限量的時令美物。

「現在的商業環境把用戶教育得非常功利,很多人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審美和判斷,能做的只是比價。我們不追求大量的品類,始終保持在1000件商品左右,優選優化,不讓用戶陷入盲目比價的誤區中。

7月份朱建舉辦了一場「24季和他的朋友們」的啤酒節,邀請精釀啤酒行業最頂尖的人——高岩,採用純天然的原料和工藝化的生產流程,在美酒和音樂中,讓人們感受到自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那種無拘無束的信任感……

△ 24季與高大師合作,以「自由精釀」為主題,推出第一款個性產品

用心又安心,24季平台上推出了大量這樣有溫度的優質產品,比如很多人交口稱讚的萊陽慈梨膏,再比如讓《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讚不絕口的臘腸,比如即將推出的由藝術家亢世新參與設計、凱喜雅加工生產的絲巾……

朱建將24季做成一個很輕的平台,不參與產品的定價,對於選品也以「家人間分享的東西」和「真正滿足人們的當下需求」兩個基本點出發。

「把用戶當做你的家人朋友,嚴格把關安全和質量,尊重用戶的一切,你才會知道產品怎麼做。」朱建想做一件不讓自己懷疑的事,打造一個完完全全真實的世界。

「對我而言,我的朋友就是那座城市,最好的朋友一定會帶你去這個城市最好玩、最美的地方,深入這座城市裡。」

作為一個集商品、內容、社區於一體的新零售電商平台,24季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挖掘了產品背後的人,給產品賦予了溫度,增強用戶對平台、商品和背後生產者的感知度,也就更容易認可。

平台將產品背後生產者的人生經歷、商品的製作工藝樣、使用場景等等這些用戶感興趣的點,詳細地加以詮釋,每一款商品都像老朋友的心血之作,暖心又放心。

03

美好事物的背後

在杭州濱江的寶龍城市廣場24季的第一家體驗店正在裝修,預計11月會正式開業。

線下店重在體驗,而非零售,所以選址在商業中心。

「用餐廳+零售的模式把體驗店打造成客廳和餐廳,用戶在這裡就像家人一樣,體驗店裡每一道食材的來歷都是透明的、新鮮的,不會使用味精等任何有害的添加。」

作為社區運營的活動中心,門店將主要承擔體驗的功能,比如商品展示,以及沙龍、飯局、課堂等。

在體驗店裡,任何用戶體驗後覺得好的東西都可以帶出去,在朱建的規劃里,未來App端就像是一本生活雜誌,成為線下體驗店的供應鏈。

線下體驗店主打分享的概念,平台將邀請各個生活細分領域的達人來分享。體驗店就像一個舞台,有手藝的人都能在這裡展示自己的才華。對用戶來說,這裡也是一個學習生活知識的真實課堂。未來,平台還會做成會員體系,為用戶提供私享的增值服務。

24季通過真實的商品和生產者連接用戶的信任,產生聚合效應後,會逐步參與制造端,未來會佔平台商品20%以上的比例。通過團隊的努力,發掘出一些原本沒有商業屬性的優質產品,以24季平台自營或聯合出品的形式推向市場。

朱建的辦公室掛了一副茶馬古道的攝影作品,貧瘠崎嶇的山路,那是為了運輸茶葉,人力開闢出來的一條路。

「美好的事情背後總是有很多艱難險阻,24季向用戶呈現的就是這些美好的事物,我們也要開墾出自己的『茶馬古道』。」

日新月異、瞬息萬變,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的更快。

但無論腳步再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帶著初心向前,才能認清明天的去向,也不忘昨日的來處。

聚焦年輕的家庭,24季從家庭生活場景中最常見的餐桌出發,從美食到器物再到家居、布藝、植物等品類,通過這些美好的物件,讓每一個家都更加凝聚和溫暖。

這是朱建的初心,也是24季將要開闢出來的一條全新的「茶馬古道」。

文 | Yolanda

人物顧問 | 姚碧波

圖 | 24季&新零售100人

視頻 | 新零售密碼

- FIN -

與浙江電視台6頻道

每周五/周六晚11點11分共同推出

新零售人物系列紀實專欄

法律顧問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 樓奇律師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馬雲的「五新」概念?「網商代表」雷軍就是樣本
誰能告訴我,新零售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29分鐘內,生鮮送到,現吃現買,還要什麼冰箱?

TAG:新零售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