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為什麼要自殺

在《媽媽我為什麼要自殺》中我反覆強調了母親和母親形象(symbolic

mother)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決定性的重要性。寫完《媽媽我為什麼要自殺》後,我覺得與孩子成長相關的自殺因素還沒有完全講完。克萊茵和後期克萊茵(Klein)學派強調的是母嬰關係在人格發展中的重要性。在《媽媽我為什麼要自殺》中,我所真正想要點明的是一個好母親功能(母親功能是好母親的象徵,不一定是母親本人,世間存在著具有好母親功能的父親)在孩子情感成長中的重要性和當代家庭中這個好母親形象的喪失。

讀者可能會好奇:「那麼父親和父親形象在自殺的成因里起到多大的重要性呢?」在這篇短文里,我想來分析一下父親功能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和過度嚴厲父親形象作為導致自殺不可忽略的決定因素。

什麼是父親功能?克萊茵和她「兒子」比昂(Bion)沒怎麼講。父親功能其實可以被理解為弗洛伊德(Freud)所說的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在講超我的時候著重談了超我在自我結構(structural

model)中的重要性(這裡說的自我結構是人人都知道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而我想講的是這個超我在孩子成長客體關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基於在《媽媽我什麼要自殺》中談到的比昂在母嬰關係中的共生(symbiotic)和寄生(parasitic)關係,我想把比昂這個概念移植到父親功能的超我象徵上。

首先我來講一講什麼是一個壞的,破壞性的寄生性超我(parasitic superego)。超我本身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形象。在客體關係中,超我可以被理解為父親部分客體(part

father object)。所謂部分客體就是一個片面的,偏執的象徵。比如我在《媽媽我為什麼要自殺》中談到的象徵性母親(symbolic

mother)就是一個母親部分客體(part mother object)。寄生性超我是一個野蠻的(savage

superego),殘酷的自我約束的父親形象。在孩子和父母關係中,超我或父親象徵是孩子在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元素。但是往往在當代家庭里,這個父親象徵變得過度野蠻。最典型的一個例子:逼迫孩子學習。當代家庭的父母不但會逼迫孩子每天過量讀書,讀的什麼內容還要嚴加逼迫。這個例子就是一個野蠻超我。過度強迫性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扮演的是一個無情的閹割象徵(symbolic

castration)。他們閹割了孩子的自發的,對世界的興趣。有些孩子喜歡數理化,有些孩子喜歡文學,有些孩子天生就想出人頭地,有些孩子喜歡平平淡淡的人生,有些孩子善於人際交往,有些孩子喜愛獨處。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情感多樣化。但是這個多樣化被這個嚴厲超我/野蠻的父親象徵所閹割了。一個溫文爾雅,熱愛文學的孩子被父母強迫去學數理化,被逼迫和理科生惡性競爭。那麼到頭來,這些孩子內化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形象呢?答案是一個極度野蠻,殘酷的父親形象。說得通俗一點,小時候被父母強迫,長大後因被習慣性強迫而強迫自己。一個內化的殘酷父親象徵告訴孩子是:生命的意義在我出人頭地,在於事業成功,在於權利金錢,在於追求絕對的完美。這個殘酷父親所說的話背後的隱含含義是:如果不成功,沒錢權,沒有達到完美無缺,生命就沒有意義。首先孩子對世界自發興趣和對生命本身的熱愛被這個殘酷父親象徵所磨滅了。然後這個野蠻的父親象徵告訴情感迷茫的孩子人生的意義在於完美的功利索取。那麼我們想想,當這個孩子長大遇到人生挫折時,當很努力卻得不到功利滿足時,他/她還會覺得自己生命有意義嗎?她/他離了結這個無意義的生命還有多遠?嚴厲的父親象徵在孩子心裡注入了一個極其強烈,無法抗拒的愧疚感。愧疚的是什麼?愧疚的是無法滿足野蠻父親的完滿功利索求。更愧疚的是無法保護對世界和對生命本身的自發興趣和熱愛。再加上我在《媽媽我為什麼要自殺》中談到的那個愛自己的母親功能的喪失,這個無法承受的內疚最終就導致了自身和它的同歸於盡。

父親象徵/超我在孩子對社會的適應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遵守法律,自律,遵守道德原則都是父親形象給孩子帶來的。孩子人格問題不在於父親象徵本身,而在於父親/母親象徵的失衡和融合失敗。這個嚴厲的父親必須要有一個慈愛的母親來平衡。孩子多次考試失敗,父親會督促他/她繼續努力。而母親會告訴他/她即使他/她是不成功的,媽媽還是永遠愛你。媽媽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事業功利成功的,媽媽愛你因為你的生命本身是有意義的(別忘記,我所說的是父親,母親功能與象徵,不是有血有肉的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這兩股力量會不斷抗爭,最終會互相融合。這個被母親功能抗衡的父親象徵就是我想命名的共生性超我(symbiotic superego)。融合後的父母象徵不再是有時絕對嚴厲有時絕對愛。而是無時不刻地,同時地擁有著無條件愛自己的能力和對自己人生的目標(事業功利目標)。這個道理在中國的陰陽哲學裡早就有了。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陰陽之道在於和,和前必有爭。只是很多人還沒有看到陰陽在孩子心理成長中的應用。我所看到的當代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有兩個嚴厲的父親而沒有慈愛的母親。換句話說,陽盛陰衰。

備註:本文已在中英防抄襲搜索引擎備份。未經作者允許,請勿抄襲或摘抄。如果文筆不夠通俗,歡迎指導建議。

推薦閱讀:

人丑怎麼辦?
市場上的天然氣熱水器排名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母親玩手機導致孩子溺水身亡?
中國人有哪些陋習?
保研沒有優勢,研究生三年和工作三年哪個有價值?

TAG:心理 | 社会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