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停刊的雜誌中 這本最讓我覺得遺憾

關注小眾的獨立出版那麼多年,我深知,無論開或停,都是分秒間的尋常。然而對於科技文化雜誌《離線offline》的停刊,仍然令我久久難以釋懷。

嚴格來說我並不是科技迷,甚至連科幻都不太迷。但是自《離線》創辦以來,我對它卻一直保持著秘制好感和興趣。仔細想來,這大概是因為,在當下的生活中,我們早就跟科技緊扣在了一起。就算你不特別關心,它都在你身邊實實在在的對未來產生著巨大的變化。你可以不懂人工智慧,卻不可避免使用智能手機;或許你不是Geek,但是沒事兒的時候也愛玩幾盤王者榮耀……所以我好奇,我無比的好奇,未來迎接我的會是怎樣的生活與文化,而《離線》恰好是那個能引領我入門的智者。

扯了那麼多,可能很多人都還是一頭霧水,《離線》究竟是一本怎樣的雜誌?那還是讓我從頭說起吧。

《離線》是一本關於科技與文化的雜誌,試圖為熱愛思考與創新的人提供深度的閱讀體驗。

自2014年起《離線》陸續推出了4本Mook,取名「離線」某種程度上是對科技文化雜誌的鼻祖《連線》(1993年創辦)的致敬,希望以此在浮華呱噪的「online」狀態外,為「愛思考的計算機使用者」提供一種深度的、沉浸式的閱讀可能性。

2016年4月,《離線》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數字閱讀產品,以會員收費制度為核心,每周為訂閱者提供3萬字的優質內容。針對轉型後的數字閱讀產品,《離線》依然有推出合集的紙質版供購買收藏,但是與此前的Mook相比,視覺上就變得更加簡單粗暴,完全由偏硬核的長篇文字堆疊而成。

《離線》探討的內容始終是關於科技如何影響文化、商業和社會生活,以發掘技術背後更任性的一面。而其內容的呈現無論是紙質還是數字版本,依託的都是深度長文。不少人喜歡《離線》正是因為它所提供的閱讀深度,同樣有不少人把《離線》之所以離線的原因歸咎於這些長文。

在此我並不想再額外討論諸如深度閱讀的載體問題或是其與碎片化時間的對抗方式。畢竟人家主創都一直強調了,這是一個閱讀實驗。此時,實驗並非失敗,只是「未完」,就如當年《1024》(《離線》的前身,國內第一本科技文化MOOK)僅出版了一期就永遠跳票了,但是後來我們有了《離線》。因為我們深知技術作為一種文化,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相信,這個議題在未來的文化討論中永遠不會缺席。

最後,雖然《離線》已經停刊,但是感興趣的仍然可以在很多地方買到他們的Mook,也可以上知乎書店購買其數字化以後的電子書。

推薦閱讀:

中國目前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面向未來,我們該怎麼做?
全面屏及其明年發展趨勢
幸福感驅動發展:草根經濟的終結、轉型與升級
黃粵:以極客之名 | 新銳
110kv 及以上的變電站,建設在小區附近有沒有影響?如果有的話具體有什麼影響?

TAG:杂志 | 科技 | 独立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