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陰翳禮讚

在《家的要素》里,板川榮治提到日本家居的一個現象,我覺得也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居的現狀 —— 日本人十分講究採光與朝南等條件,不是嗎?但一到晚上,卻又突然不關心光線的問題了。很多家庭無論客廳還是卧室,都是一個明晃晃的大白頂燈,所有房間都是亮堂堂的白光。

就算到了現在,人們對照明的鑒賞仍舊無知與淺薄,但這可能跟歷史和心理有關。日本著名設計師面出熏回憶起戰後的歲月,寫道

Circline 這類的熒光燈在50、60年代崛起,成為戰後摩登、富裕生活的象徵。二戰禁燈時期,人們為躲避敵軍戰機,在黑暗中度過漫漫長夜。戰爭結束後,白而亮的光讓人們感到安全、安穩,驅走黑暗勾起的沉痛回憶。我祖父和父親那一輩的人就不喜歡夜晚有一絲的黑影。」

回到國內,我們以前把房子裝扮的很明亮,歸根結底是為了追求幸福,那時候貧窮的家庭甚至是連燈也用不起的。到了晚上,住在家裡很幸福的感覺估計就是亮的跟白天一樣。不過遺憾的是,在當今這個物質極度豐盈的時代,人們對燈光認知卻依然停留在那個貧窮與混亂的年代。

好的室內照明設計一定是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這樣整個空間才會有層次感,才能像電影的英國街道的老宅子那樣呈現一種優雅的氛圍。讓光明與黑暗相互映襯,相輔相成,製造出光與影合理的反差和平衡。

然而這種理念其實對燈光的控制要求就高了,沙發邊有落地燈,桌子上有檯燈,書架邊有壁燈,有床頭燈,還要控制許多燈,加上一些不同亮度的調節,如果是單純用以前的開關的話,確實夠麻煩,索性現在的智能產品已經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我的卧室

卧室

最近一直在思考照明產品的創新路徑在哪裡。以目前的技術基礎,產品基本上都是在做優化和複製,除非有像節能燈替換鎢絲燈、LED 替換節能燈這樣的發光材料的更替,在整個產品層面上的創新空間已經不多了。

一個品牌想要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從物品的使用方式、審美提高這種軟性的層面入手佔領心智,脫離功能、參數層面的比拼,更容易打造出差異化(產品本身的差異化空間太小了),但這是個長久的、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尤其在室內照明這個領域,現有的用光方式離「優雅的用光」著實有一段距離,這其實是個大機會,尤其很多所謂的大牌廠商也並沒有關注這一塊。當然這個也是最難的一部分。首先你得理解到什麼樣的燈光是美的,是優雅的,光這一點已經很難。如果能做好這種「意識形態」輸出的話,那對市場而言就是無往而不利。

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and put it out there.

推薦閱讀:

好好的北京豪宅之王,哪裡就是糟蹋了
把鏡子玩出花

TAG:照明设计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