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的使命,新大航海時代的位置
原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GeekArtT .
這篇文章繼續《Elon Musk的魔法帽》的討論。英文原文可在 https://waitbutwhy.com/2017/04/neuralink.html 閱讀。
第一次知道Tim Urban,是在知乎上,也是通過謝熊貓君(也就是這期《未來的人會怎樣》的譯者)翻譯的WaitButWhy(WBW)上面的早期熱門文章The AI Revolution,系統性地介紹AI發展歷史併科學地大開腦洞預測未來。第一次讀到如此細緻地剖析每一個細節,然後用嚴密的邏輯鏈條花費大量篇幅推導大開腦洞的細節的文章,就被其專業性和啟發性深深折服。然後就毅然決然地跑到原始的地址 https://waitbutwhy.com/ 去細讀Tim Urban的其它文章。
Tim的文章通常都具備較長的篇幅,並配以一些可愛的簡筆畫卡通。
隨著時間的推移,Tim的文章在網頁中的展現方式越發精細。運用超鏈接、段落展開方式,將一篇文章烹製得錯落有致。既能夠在宏觀上簡明扼要地把握主體,又能夠滿足那些對知識細節有無窮探求欲的人,在每一個細小的點展開相應的備註。
雖然Tim在WBW上的購買文章是pdf格式,但我以為,Tim的文章已經將HTML格式運用得淋漓盡致,是最合適的動態展現方式。文中的精巧設計都不是靜態的pdf或者epub格式可以替代的。
那個時候,Tim Urban還沒有撰寫Elon Musk系列:
我以為所謂的長篇,也就是The AI Revolution的程度(已經足夠用一兩個鐘頭去閱讀和消化了)。可等到Tim花了10周時間去撰寫Elon Musk系列的SpaceX時,其「長篇」的定義就完全發生了變化。那已經不是簡單的一篇博客post了,那已經是一本系統介紹SpaceX細節、動機、將來的小書。面對這些長篇的詳實材料,Tim不僅能夠有機地將它們組織起來,更能夠在漫長的枯燥介紹後,提出自己的犀利洞見,讓那些枯燥的材料在一瞬間煥發出無與倫比的光彩。從這個角度講,Tim本人已經不是簡單的寫作者,更是一名思想家,快速地吸收紛繁複雜的技術、現實材料,然後有機地融合思考,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材料梳理。
很難想像,在這樣高質量的長篇背後,Tim花費了多少精力去調查、組織這些宏大的主題。Tim自己說,他的寫作方式就是從最淺表的地方開始,然後不斷地向自己發問,叩問自己在他人提到的地方、在閱讀到的材料里,還有哪些不清晰的東西,有哪些是在用專業術語做掩護而不知道它在說什麼的地方。然後又繼續深入這些迷霧,一步步地將線索理清。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似乎在中國沒有見到有這樣持續高產的長篇論述者,將最新鮮的現象和問題做這樣細緻地解剖,然後用相對豐富的HTML格式做展示。要麼是寫出來的東西不夠詳實,要麼是詳實的東西枯燥無味,只能夠用文字,而不是相對豐富的HTML方式和技術去做展現。(如果有知道例外的朋友,麻煩留言給我,以幫助我開闊眼界,謝謝)
這次,Tim轉而去挖掘Musk的新公司Neuralink。
在這篇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中,Tim先梳理了生物體內信息交換的發展歷史。最開始,生物中沒有神經系統,甚至連基本的神經也沒有。於是生物的存活就是為了等待著死亡。直到水母出現,它擁有了第一個神經網,能夠將身體各部分的信息相互交換。再往後,神經網發展出一個處理中心,所有神經網接受到的信息不再是彼此交換,而是統一歸結到這個中心做匯總,再由這個中心來做處理和反應。再往後到哺乳動物時期,在這個神經網路的處理中心,逐漸發展出了皮質,用來做最抽象也最有效的事情——思考。於是,在生物體能形成了一個獨立於外部世界的空間「自我」。在這個「自我」的意識裡面,你可以不斷地揣摩自己的經歷,不斷地分析和處理你遇到的各種信息。所處理事情的複雜度,也越來越高。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自我」,僅僅是那一塊包裹在大腦外部的「皮質」。童年動畫《忍者神龜》中的反派人物Krang(那一個大腦)正是這一想法的一個相對接近的展示:
只不過,所謂的「自我」甚至不是大腦的全部,而僅僅是覆蓋在大腦表面的皮質,一張餐巾紙而已。至於身軀神馬的,都想Krang的身體一樣,僅僅是「你」乘坐的一台機器而已。一切身體的行為和反應,都是這些皮質發出的電信號驅動的。
有了皮質這個基礎設施後,由皮質提供的功能從「思考」中逐漸演化出「語言」。有了語言後,將腦內的思考用來做相互交流成為了可能。各種複雜的思想得以在外部和自己的同類間進行碰撞。越來越多的創新得以迸發。個體之間像最早的神經網那樣,可以相互傳遞信息,能夠應付一些即時危機。再往後,當然就是文字的出現和印刷術的發明,讓這些寶貴的信息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將寶貴的信息到處分享,不受時空的限制。等到計算機網路時期,信息交換的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好比是刀耕火種時期的生產效率突然被蒸汽機推進。信息交換和碰撞開始了指數級的飛升。人類之間的協作形成了一個巨型的網,Tim稱之為人類巨靈(Human Colossus)。所有人的貢獻和信息交流都是人類巨靈的一部分,都在為人類巨靈的發展而做出貢獻。這樣的概念可以完全對應到互聯網,如果用類似的術語來稱呼,就可以被叫做計算機巨靈,由分布世界各地的能夠思考的計算機組成的網路。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促進信息交流的歷史。我們運用科技,不斷地製造工具在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這條路上幾乎是原地踏步的。如果我們考察我們大腦的信息交流方式,我們發現它和遠古時期僅僅能夠在腦內的「自我」空間做信息交換並無區別。雖然我們促進了一個又一個外在信息的交換,但是,這些信息依舊需要從我們的腦海中,翻譯為語言或是文字。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處理完信息後,又以閱讀或傾聽的方式轉換為腦海中的電信號。在這樣一個信息交流的鏈條上,人類歷史所做的所有優化都在大腦外部,以至於外在信息的處理速度已經超過腦信號到文字語言的轉換速度。人腦信息的傳輸帶寬已經遠遠落後於計算機了。
那麼,Neuralink的想法是什麼呢,那就是直接提高大腦的交流效率,引入腦機介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讓腦信號不必再轉換為語言或是文字,而是直接讓大腦之間通過它們本身的發號施令的方式「電信號」來做交流。這就好像是在上圖的《忍者神龜》中,讓Krang和Krang去做交流,而不是讓Krang乘坐的機器去互相交流。如果能夠實現這一步,那麼腦洞其實就很容易打開了。人類之間的交流可以不必再藉助華麗的辭藻或是動人的圖像影片,而是直接可以交換「體會」,直接交換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受(feeling)。
那麼,Musk建立Neuralink的動機,是否就是為了讓人類間可以相互交流感受呢?千百年來外在信息交流的技術不都是OK的嗎,為什麼要再費盡心機地在這個對大腦、生物工程都還不夠熟悉的時代,那麼迫切地去追尋腦機介面的建立來實現大腦的直接交流呢?
Musk有著更加深遠而宏大的考慮。
一直以來,Musk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都是謹慎的,這同以Andrew Ng為代表的樂觀派是完全相反的。Musk之前成立的OpenAI正是為了應對AI技術的壟斷,通過OpenAI來使AI技術平民化、大眾化。但Musk認為還不夠,他已經逐漸接受了已經無法阻止在人工智慧上的熱烈追捧和瘋狂研究。他需要做一些更加實際的工作,來防止AI取代人類的世界的到來。人類之所以能夠站在物種之巔,完全源自於「思考」這個重型武器。依靠它,世界被劃分為了「人類」與「其它物種」。可如果人類製造出了這麼一個同樣具備「思考」能力的物種,並且它們之間的信息交流效率遠高於人類,那麼世界有什麼理由不會被劃分為「人工智慧」與「其它物種」呢?!
雖然以Andrew Ng為代表的科學家看來,發展出「意識」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在這個變幻莫測的高速巨變的時代,誰都說不清楚那個引發「意識突變」的時間點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另一方面,即便這個事情本身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它的代價已經大到足以威脅人類生存的程度。此時,為了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為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生存機會而不斷努力,是真正的理性的思考方式。而這正是Musk獨有的宏大眼光,以及他對AI威脅論做出的工程回應。
或許Neuralink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一定會做出什麼真正實質性的飛越產品。但是,正如在《Elon Musk的魔法帽》中所討論的,Musk瞄準的目標並不是某個方向成型的產品或成果。他的目標是點燃一個他在意的但卻不受人關注的領域的火苗。而Neuralink的使命,便是做出這樣的示範性工作,找到那根可以點燃腦機介面的那根火柴。
一旦腦機介面得以實現,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道路上,人類的最壞結果,也能夠維持與AI的共存。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如今的人已經成為了半機械化的人類。特別是手機這台機器,已經成為了自我身體不可分割的延生。離開手機,內心會產生難以平復的焦躁感。放到以前,這可以被解釋為小朋友對遊戲的沉迷與不可自拔。但在現今,你的工作效率、生活的便利、甚至家庭的理財都會牢牢依託於這台機器時,你將不得不嚴肅地對待這個機器以及由這台機器構造出來的虛擬世界。
事實上,這個虛擬是相對的。如果依照「我們的身體僅僅是大腦乘坐的一台機器」的觀點,身體便是大腦的虛幻世界。你對身體尚且可以呵護備至嚴肅對待,你又有什麼理由不對計算機網路構造出來的你生活、工作的延生世界報之以嚴肅態度呢?!事實便是,我們已經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半機械化的人。在現代都市中,離開了網路就離開了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就離開了表達、傳達自己意願的工具,也就是你的腦指令在外部世界的具體實施工具。而這,不正是對自己的身體的定義么?!
從這個角度來講,幾乎等同於泡沫經濟的網紅直播、移動端的各種泛娛樂設施、精心的美顏修圖和視頻錄製,都可以得到恰當的解釋。因為這些處於風口的行業,無一不是對這個延生的虛擬世界的打磨和服務。如果只是把這些東西看做粗鄙的曇花一現的小玩意兒,我想,那很可能是沒有抓住重點。當虛擬世界變成了你不得不承認和嚴肅對待的一個世界,那麼對這個世界的加工、改造和服務,都會在你的物理世界起到相應的影響和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虛擬世界開始真正成為歷史上大航海時期的新大陸。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運營法則,將從這些新大陸上重新構建。正如美洲的發現和發展,形成美國,將完全地改變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存方式。
而在Elon Musk的設想中,在這樣的融合時代,能否將我們的腦信號直接接入到一個可以有更高效率通信的網路,能否接入到計算機巨靈之中,將決定了人類未來的走向。如果我們腦中的電信號,能夠接入到計算機網路的電信號,能夠將我們的意圖參與到計算中,再或是能夠讓我們腦信息的交流帶寬能夠與計算機的交流帶寬相對匹配,那麼AI就依舊可以成為手機之於我們現在的存在,成為人類的服務者,或者再不濟,成為共同生存者。當一切僅僅是信息的交流和電信號的相互交換時,人類的生存便走到了那唯一的一條出路上------成為人工智慧。
近期回顧
《Elon Musk的魔法帽》
《2017年9月寫字總結》《苦樂三千,閉環一副》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分享,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謝謝!
VIP讚賞專區
推薦閱讀:
※Meta model, the model of model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空心
※如何去掉雞湯里的砒霜
※逆翅飛蟻
TAG: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