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中抉擇光明—淺談抑鬱症

詩人顧城的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我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相信世界殘酷,人性本惡,但同樣相信:如果有合理的教育與改造,它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我所理解的「在黑暗中抉擇光明」。

不想炒冷飯,開學初,又有一名同學自殺,當時就想寫點什麼,不過話題太沉重,不想下筆,拖到今天。

許多事不是簡單的 Rest In Peace 就可以解決的。不要幻想在朋友圈裡打出這三個字後,所有苦難都能得到超度。

一年內,三名學生自殺。連我這個高數稀爛的人也明白—這概率分布絕不正常。同學的反應從第一次的驚訝到現在的習以為常,說的好聽點,大家心態都很好;說得不好聽點,是一種漠視,不光對他人,也是對自己。

在這裡不想批判什麼,只是想給有潛在抑鬱情緒的人點兒建議,以及友善的強調一個觀念—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很多人聽到都不屑一顧,只是一個勁兒的強調—我這輩子不會得抑鬱症。

中國目前大多數人對抑鬱症就是這個態度,把它理解為「精神病」,唯恐避之不及。而患病的人又不敢袒露心扉,一個勁兒的封閉自己,不去醫院,幻想自己可以治癒自己。

我當年也是抱著這種可笑觀念的一員,也曾經幻想抑鬱靠自己的意志就可以驅趕出去。不過在復讀那年確確實實遭遇了一次輕度抑鬱—接近2個月的失眠,焦慮和抑鬱情緒,若不是父母的關心,同學老師的理解,加上正規的醫院治療,現在也不會這麼輕鬆的回憶這段往事。

在那之後,我才明白過去想得太簡單,樂觀的人也會在短時間內被抑鬱症擊潰,而你的抑鬱症源泉可能在你幼年就已種下了,而抑鬱症的治療必須要尋求外界幫助。

當年的911事件的慘烈,才讓我們知道恐怖主義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人類的本性就是在遭受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之後,才想起亡羊補牢的重要。抑鬱症就是這樣,不經意之間給你一擊,等你反應過來才發現積習難改。

我個人經驗:抑鬱症是生理疾病(據研究可能是大腦某種調節情緒的功能失調),但其誘發可能來自心理上的刺激。

個人治療意見:

第一步承認自己抑鬱情緒的存在,向父母或者值得相信的朋友坦白,獲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步,去醫院尋求專業的醫生治療,可能需要服用藥物和進行心理疏導,治療期間需要全程配合,不要封閉自己。

第三步,在情緒穩定後加強體育運動和個人思想的提升,最好找到自己抑鬱爆發的根源來徹底解決它。

第四步,平時留意一下情緒的變化,感到長期負面情緒時及時就醫進行複查。

抑鬱症很常見,就像感冒發燒,給予合理的重視和科學的治療想痊癒是可以做到的,可怕的是人們扭曲了認識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想說又不敢說的還很多,只好給些還算有用的建議,祝大家身體心靈都健康。

最後,送大家陳奕迅《黑擇明》的一句歌詞:「黑暗下磊落光明中演你,心能隨心揀戲;這時期傷心戲,戲爛人未死;死亡遲早都找你,切勿憑自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去醫院看抑鬱症要檢查這麼多?會不會遭遇大檢查了?
網上的抑鬱症測試准嗎?
戀人患重度抑鬱症,我該如何與她溝通?
如何送患有精神類疾病的人去醫院檢查?如何說服他們住院治療?
高二學生抑鬱+焦慮症家長認為吃藥對身體有害不讓去醫院怎麼辦?

TAG:抑郁症 | 心理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