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讓中國680萬家小店,沒有難做的生意|店達芮贇

讓天下沒有難開的小店

如果沒有2013年冬天的事情,芮贇現在可能是中科院的教授,有自己的科研實驗室。如今,芮贇經常奔波在三五線小鎮,穿著藍灰色T恤,腦袋裡想的是可樂、香煙、康師傅。

「讓天下沒有難開的小店」,是芮贇身份轉換的起點,他從博士變成了創業者。這句話讓人想起年輕時的淘寶。彼時,馬雲豪氣衝天地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無數人搭上了電商時代的快車。芮贇也有著同樣的願望:他和他的店達,能改變一個群體的生活。

兩年來,芮贇穿梭於江蘇三五線小城,最多的時候一天輾轉4個城市,要做的無非一件事:讓中國總量超過680萬的小雜貨店,做起生意來更簡單。

△ 店達創始人:芮贇

01

聚焦三到五線城市

芮贇出生於江蘇常州的小鎮,母親經營著一家小小的雜貨店。在芮贇的記憶里,母親常常坐在一輛柴油三輪車上,半夜從小鎮出發,趕往蘇浙皖批發市場進貨。鄉間小路很窄,也沒有路燈,司機常犯困打盹,「有一個人進貨回來的路上,在橋上拐彎時,翻到了橋下,就不在了」。

兒時的記憶片段構成了芮贇對小店店主的印象:他們真的很辛苦。

離開家鄉十多年後,一次春節返鄉的機會,讓小店店主再次進入芮贇的視野。芮贇的同學正在家鄉代理一種有充話費功能的終端設備,主要銷售對象是小店的店主。這台功能簡單的設備,價格2萬元左右,對於小店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可設備的銷售數據讓芮贇驚訝。

之前,芮贇在中科大做大數據研究,念博士期間寫了兩年的代碼。芮贇有一個同事叫馮波,來中科院之前,做過兩家互聯網公司,芮贇經常拉著馮波聊互聯網創業。

2013年冬天,芮贇拉著馮波往返於上海和常州之間,周五一下班就直奔高鐵站,搭高鐵去常州跟雜貨店店主聊天。「芮贇非常執著,幾乎每個周末都去」,如今馮波是店達的合伙人之一。

對小店的調研一直持續到2014年夏天,兩位博士用做科研的嚴謹審慎,完成了對小店市場的調研評估。談起這段調研的經歷,芮贇依然興奮不已,「那個時候感覺自己發現了寶藏,真的是寶藏,還是一片藍海」,他手舞足蹈。

2014年7月,店達正式在工商登記註冊,服務對象是三到五線城市的自營小超市、社區小店等。

店達成立之前,芮贇聽從馮波的建議,拉來另一位合伙人——高中同學奚亮。

02

小店:最佳的線下流量入口

芮贇所說的寶藏,正是680萬小店。

這些小店大多聚集在網路基礎建設並不發達的小城,甚至村鎮。小店的店主對互聯網的認知,基本可以概括為QQ、微信、網遊和網劇。超級城市的人們熱鬧地討論消費升級時,小店店主關心的是一箱農夫山泉多賺了幾毛錢。

由於三到五線城市的網路基礎設施滯後,以及巨大的教育成本,許多在一線城市能夠成立的商業模式,並不能簡單地複製。

「一線城市充滿了聰明的人,和聰明的錢」,奚亮說,「但三五線城市卻幾乎是空白」。在互聯網定義的商業規則里,用戶的數量和企業的價值絕對正向關聯,可數量龐大的非一線城市人口,卻常常在創業者的選項之外。

芮贇說,店達選擇去三到五線城市拓展,一方面是創業競爭壓力小,另一方面是基於芮贇對流量的理解。

在他看來,小店是線下流量的最佳獲取點。小店銷售的主要品類是礦泉水、可樂、油鹽醬醋等快消品,它的消費具有非計劃性、及時性。「你渴的時候,肯定不會去淘寶上買一瓶水」,芮贇舉例說。

與此同時,一個典型的社區便利店,常常佔據著服務社區的最佳位置,它不僅僅是一個便利店,更是一個為社區提供增值服務的最佳切入點。在線上流量被BAT瓜分殆盡的時候,線下流量的搶奪便成為互聯網下一個階段的主題,芮贇把賭注壓在了社區便利店上。

小店店主往往與社區居民熟悉,建立了信任感,在芮贇眼裡,「他們是天然的銷售員」。在店達的未來藍圖裡,馬桶維修、話費充值、網路服務等都會出現在店達平台,小店也會成為親子服務、保險等圍繞社區居民的外延產品的重要渠道。

03

解決小店最大痛點:進貨難

每家雜貨店收銀台的牆上,都貼著數十張卡片,上面寫著經銷商的電話。店裡缺貨時,要一個一個打電話補貨。芮贇親眼看到,一個店主拿著手機一個個打電話,右耳朵疼了再換左耳朵,最終業務員送過來的貨依然跟需求對不上。

「下雨或者訂貨太少的時候,業務員都不願意來」,對店主來說,供貨的穩定性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庫存管理、營銷。在店達系統上線之前,小店的賬本是紙上塗塗改改的進貨單,店主腦袋裡裝著每一個商品的價格,收銀台前的流程是報價、結賬、走人。

基於此,芮贇放棄了從邊緣功能切入的輕模式思路,直擊小型便利店進貨難的痛點。2015年1月,在線訂貨功能上線,店主打開店達的客戶端便能完成補貨,一鍵下單隔天配送,平台上的SKU覆蓋小店80%的日常產品。

做這個決定並不簡單。上線訂貨功能,意味著店達將成為一個鏈接經銷商、品牌商和小店的平台。上游需要有足夠豐富的商品品類,中間需要靠譜的物流配送,下游則需要超強的地推能力。對於沒有快消品行業從業經歷的芮贇來說,挑戰不小。

創業初期,芮贇常和奚亮一起去「掃街」。每天早上,幾個地推人員一人一個方向,去小店做推廣。原本穿著西裝、出入高級寫字樓的奚亮,換上T恤,與地推人員無異。芮贇比較擅長跟店主們交流,他能夠迅速進入角色,熟練地使用店主能夠理解的溝通方式,合伙人奚亮回憶地推時期的芮贇。

更難的是跟經銷商、品牌商打交道。店達的出現,曾經讓原有銷售渠道感到威脅。「當時,他們認為店達是在跟他們搶生意」有時候十幾個大漢堵在公司門口,有時候則是倉庫門前橫著一輛大卡車,本地經銷商逼停手段層出不窮。

「其實沒有人想打架,只是利益訴求」。為此店達堅持兩點,一是不串貨,另一個是不擾亂價格結構」,法學專業畢業的奚亮說,「報警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衝突加劇,並且店達和經銷商不是敵對關係」。這兩年,芮贇學會了抽煙,出門身上都會帶著一包香煙。脫離一二線城市,遞煙依然是男人之間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

如今,店達平台上小店數量超過6萬家,每天流水數百萬元。在芮贇的計劃里,今年店達上的小店數量將達到10萬。

04

成本控制是生存的基礎

快消品行業有幾個特點:出貨量大、利潤薄、渠道鏈條長、庫存積壓嚴重。

在店達成立之初,芮贇便清醒地意識到,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高速擴張的同時,一直將運營成本控制在銷售額的3%,而行業平均成本水平是6%~7%」。

店達從採購、倉儲、物流等環節,數據驅動、精細化運營,把運營環節分成很小的塊。快消品行業利潤特別低,但是量又特別大,如果不做好精細化管理,一個小環節出錯,就可能造成失控,快消品行業的成本會被擴大,虧損會很厲害。

「一箱水賺3毛5毛錢,一車水也就賺500元錢,你敢不小心嗎?」芮贇說。

除了精細化運營,原本就從事大數據研究的芮贇,對數據的要求近乎苛刻。

每天下午5點,所有城市經理開電話會議,對數據、目標,芮贇要求所有的數據,必須每天每小時地監控,「哪天忽然發現成本多了2000元,就會很緊張」,芮贇認真地說。

地推能力也是店達的強項,曾經創造7天之內攻克3000家小店的記錄。

目前,店達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長三角,包括常州、徐州、泰州、蘇州、南京、無錫等地,「每個城市的滲透率都在80%以上」,有一個城市經理帶領的團隊,每個城市的人員在50人左右(包括第三方配送人員)。芮贇的目標非常明確,店達的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就要有包圍的樣子,「連成片、做得深」是店達與其他競品不同的地方。

重慶是店達第一個城市加盟試點,店達輸出管理模式、平台系統等基礎設施,運營以及人員管理則由當地的加盟商提供。未來,自營模式和加盟模式將並行為店達的兩種擴張策略。

05

店達,不止於賣貨

如果以訂貨平台定義店達,可能會顯得過於簡單。大數據專業出身的芮贇,發現的寶藏顯然不止是一家以賣貨為主要業務的商貿公司,按照店達技術合伙人馮波的話,「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在快消品行業,體力勞動依然大於智力勞動,走街串巷的業務員和一輛箱式小貨車是這個行業的最小組合單元。「尤其是三五線城市,是個幾乎沒有信息化的行業」,所有的數據被吞沒,庫存積壓成為整個行業無法解決的頑疾。

雖然整體發展滯後於日本、台灣等地,但國內大型超市、連鎖便利店的商品已經具備數據化的條件,或者已經完成數據化。最難的是數量龐大、但地域分散的小型便利店,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這些位於末端的分銷渠道,一直是行業感知最後的神經末梢。

雖然人口、資源等過度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對快消品來說,人口基數龐大的三五線城市是不可忽視的市場,如果三五線城市無法完成數據化,整個行業的數據化也就缺失了重要的一環。

從這裡,店達訂貨平台的意義便顯現出來:自營小店快消品銷售的數據化。

店達訂貨平台讓商品數據有了清晰的流通軌跡,小店快消品的數據化、信息化才是店達的目的。

由於有了數據沉澱,店達將提供實時的快消品銷售數據。對於廠商來說,生產不再是「計劃經濟」,而是有數可循的「市場經濟」,有助於解決庫存積壓在渠道的問題。

除此之外,店達訂貨平台還具備庫存管理功能、爆款推薦功能等。對於店主來說,進貨、補貨不再憑藉經驗和想像,所有進入訂貨平台的信息都將變成活的數據為店主服務。同時,店達訂貨平台減少了品牌商和小店之間的流通環節,將更多的利潤空間給了店主。

店達硬體終端採用雙屏設計,一方面給了品牌商一個有效的廣告渠道,另一方面也給店主帶來了額外的收入。剛剛上線的店達生意寶幫助店主線上賣貨,擴大銷售半徑。據店達數據反饋,好的情況下,店達將會給小店每年帶來近10000元的額外收入。

06

從中科院博士到創業者

對於小店店主來說,1萬元並不是個小數目。

在創業做店達之前,1萬元對芮贇以及他的兩個合伙人來說,只是一個日常的數字,「一個月家裡多了1萬元錢的開銷都沒有感覺」。而遍布鄉村的普通小店,80%的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10000元相當於增加了十分之一的年收入。

「現在,我們接觸的都是三五線城市最普通的勞動者」,小店店主、配送員、倉管、地推人員,創業之後,芮贇從中科院的博士、副教授,隨時準備變成以上任何一種角色。

馮波還記得店達在常州的第一個倉庫。芮贇花了大力氣才找到這個便宜的倉庫,與其說是倉庫,倒不如說是個棚,「有個頂,四下里透風」。店達的第一批貨就是從這裡發出的,芮贇是搬貨的工人之一。

「做這個事情,會讓人學會體諒」,店達聯合創始人奚亮說。奚亮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之前的主要工作是擔任重大併購的法律顧問。「過去會尋求很多物質上的東西,現在不會再有這種精英心態」。

奚亮到現在還記得一件事:一位倉管工人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但這位父親卻一直自責。兒子升初中的時候,他為了省下8000塊錢,讓兒子上了普通高中,如果不是這8000塊錢,他的孩子應該能上更好的學校,他很愧疚。

出生於小鎮的芮贇,對這種生活並不陌生。他父親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卻因「家庭成分」的問題被大學拒絕,最終只能在鎮中學裡做一名老師。他的母親經營著一家小雜貨店,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錢。

另一家專註在三五線城市發展直播的創業公司——快手CEO程一笑說,做三五線城市業務的人,一定要有這樣的生活經歷。北京的天通苑是程一笑的生活資本。對芮贇來說,這種生活經歷則來自於整個成長過程。

童年的經歷構成了芮贇的「原生操作系統」。這種「原生操作系統」被馮波描述為「很能吃苦、宅心仁厚」。奚亮則將之描述為「很強的領悟能力、學習能力和自我凈化能力」。

「專業是可以訓練的,但原生操作系統則是個性的一部分」,奚亮說。對創業來說,很多時候並不在於專業能力,而在於一個人在極限考驗下的反應。直到現在奚亮還記得,高中時,芮贇一直堅持晚上10點上床睡覺,雷打不動,非常自律。

·文 | 江雪

圖 | 店達&新零售100人

視頻 | 新零售密碼

- FIN -

新零售100人、浙江電視台6頻道

每周五/周六晚11點11分共同推出

每周二/周三晚11點20分重播

新零售人物紀實專欄《新零售密碼》

法律顧問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 樓奇律師

推薦閱讀:

新零售和共享經濟背後的掃碼支付+
盒馬鮮生捨命狂奔|北京首店今日開業 引入宏圖三胞經營3C
巨頭開始做局,新零售究竟有哪些關鍵點?

TAG:便利店 | 互联网 |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