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羅大佑和李銀河的知乎,打算怎麼去連接知識?
大人物,一個相對於普通人的詞語,在絕大多數的語境里,它象徵了階層、資本以及權力食物鏈的頂端,這當然和我們熟悉的中國話語體系有關:在中國,成為一個大人物,背後的意味是名望、財富、甚至是顏值,意味著異於普通人的超國民待遇。
在百度搜大人物,除了同名的電影小說,剩下的就是「大人物的面相為什麼不一般」、「哪些大人物不能惹」所以我們經常恭敬的聽到這樣的讚美:
「您可是大人物啊!」
這就意味著,在我們潛意識的認知圖譜裡面,大人物的人設是基於階層和特權的精英階層,但是和知識、分享這些詞,並沒有什麼強關聯。
這對於知乎上線不久的大人物系列,構成了認知上的挑戰。
知乎第一季大人物系列上線之後,在第二季里,出現了羅大佑、李銀河、蔡瀾、向京和西奧迪尼五位意見領袖。
相比第一期的嘉賓,第二期在專業度上也保持了一直以來的水準。
五位大V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領域:羅大佑是音樂教父,西迪奧尼是《影響力》的作者,著名的社會學家,商業版的「好好說話」的鼻祖,李銀河不用說了,著名的性研究學者,蔡瀾是一個美食家,向京則是寫實雕塑學家。
這五位大人物,如果單單去回答一個問題,未免顯得不夠誠懇,如果只做知乎live,未免又過於俗套,所以在環節上的設定上,知乎也花費了一番心思:比如李銀河老師就專門在知乎上回答和性相關的提問,比如「婚前性行為是否正確?」「如何看待周圍LGBT群體?」而羅大佑則會通過知乎的新產品「想法」和大家交流音樂製作過程中的事情。
剩下的嘉賓,則會通過圓桌、電子書以及其他各種產品,去和網友交流、反饋。
考慮到這個產品的定位和出發點,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必要聊聊知乎大人物這件事?
大人物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回歸到一個原點問題上來:知乎推出大人物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事實上,類似的活動和產品其實有很多,豆瓣和分答已經嘗試過一輪邀請垂直領域的專業嘉賓去平台互動,比如豆瓣時間上線初期就邀請了北島去講詩歌,沉寂很久的分答也挖了微博問答第一紅人褚明宇去做活動,那麼為什麼知乎也要做?
理由和原因很多,我覺得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意義是,知乎開始嘗試用知識分享去連接外部的資源。
長久以來,知乎由於它的調性、討論機制和用戶屬性,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且風格鮮明的平台特質,這也導致相對於微博、秒拍、貼吧等平台,知乎都是一比較獨特的審視對象。
比如微博上、短視頻里的大V到了知乎,如果沒有運營的話,幾乎沒什麼名氣和影響力,還不得不忍受和普通用戶平起平坐,甚至有被diss的風險。而知乎上的風生水起的大V,到了微博,恐怕也只是一個滄海一粟的普通賬號。
所以,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知乎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完善的討論機制和社區氛圍,以及沉澱下來的高質量的UGC的回答內容。
這些內容可以視為知乎無形的資產和品牌價值。但我們同樣發現一個問題:知乎在站內有著互聯網極高的內容質量和社區氛圍,但和外界卻缺乏必要的通道和溝通手段,以至於知乎在各大互聯網平台中,成為一個相對封閉卻又精英化的平台。
一個封閉的平台是很難成長的,正如一個封閉的人也會被人視為難以溝通的,所以我們看到知乎的做法,正在逐漸向外界開放和擁抱:
2016年,知乎上線了機構賬號,隨後又改名為機構號;
2016年,知乎上線了知乎Live,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知識付費類產品的翹楚;包括最近幾天知乎和餓了么聯合做的知識外賣「知食堂」快閃店,其實也是利用美食的概念,將站內的優質問答轉化成可見的實物和內容,其實也是一種對外的品牌營銷策略。
可以這麼說,知乎的大門正在逐步向外界打開,而知乎也迫切需要外部的新鮮力量,補充到現有的知識體系和內容體系中來。
換句話說,長久以來,知乎社區是一群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一定見識和知識的青年群體所組成的,但隨著知乎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知乎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原本的UGC內容體系以及用戶群體,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我們看一下知乎的數據就知道了:現在知乎上的用戶已經超過了一億,平均日活用戶高達2600萬,人均時長1個小時,月流量180億。已經沒有多少內容平台能夠和知乎的數據相提並論了。
所以當知乎外部的資源進入知乎時,進來的方式和姿勢當然最重要了,換句話說就是挑選的機制和標準。
其實大人物的想法很明確,就是知乎以自己社區高質量的討論氛圍作為籌碼和條件,去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嘉賓,形成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專業度,而這一套流程如果順利跑通,就可以大規模複製,最終會以知識作為紐帶,連接一切互聯網資源的可能性。
如果說騰訊連接一切的能力,表現在了QQ微信這些社交產品上,那麼知乎的做法就是成為知識的連接器,讓各行各業的知識,優質內容在知乎上可以平滑順利的流動,從而反哺於整個社區。
以及
隨著內容平台越演越烈的爭奪戰,我們發現,連知乎這樣的平台都難以幸免於難: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為了挖優質內容,在知乎上挖了300多大V,開出了從幾千到一萬不等的籌碼,而知乎的反擊,更多的不是集中在去打價格戰——這種做法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沒有必要和意義。而是將內容回歸到本身上。
正如周源在「十萬個想法攻佔地球」中所說的,「時常想起知乎的初心,讓追尋答案的年輕人有一個互相幫助的工具,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
7年過去了,知乎改變了互聯網世界,但他的初心並沒有改變。
推薦閱讀:
※如果知乎被放到一拳超人里,會被提出什麼問題?
※為什麼知乎的不少用戶都謝絕別人轉載自己的答案?
※你最欣賞的知乎才子有幾個?他們都是誰?
※今日知乎的「反政治正確」標準是否過頭了?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