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時百科】它和表沒什麼關係,表卻因為它價值連城(上)

大家在買表時也許聽銷售或是朋友經常提到「這錶盤是琺琅的,這塊琺琅表是限量的」,聽多了也許就難免生疑:琺琅是什麼?和景泰藍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加了琺琅兩個字表的價格就貴上天了?

其實想寫琺琅這個主題也是由來已久,一來是琺琅彩自身的魅力,這種玻璃化合物加入不同微量金屬能調配出無窮盡的色彩,高溫反覆燒制後具有如寶石般的獨特光澤和通透感;再來就是這門技藝歷史悠久,而如今能夠完美駕馭它的藝術家世界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所以也就更顯其稀有和珍貴。

因為大多有關琺琅的原版信息都是法語,為了更好地了解這門技藝,表妹更是發奮學了法語。今天,表妹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琺琅」這話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琺琅到底是什麼物質?

簡單的說,琺琅是一個把礦石變成畫的過程。琺琅本身是一種類似玻璃的物質,主要成分是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在混入各種成色的氧化物(過渡金屬)並經過焙燒磨碎後可製成粉末狀彩料;比如加入鐵可以變成灰色,加入鉻變成綠色,碘則可以產生火烈的紅色;琺琅工匠在需要時,使用油質或半油質的精華物質進行稀釋

而畫琺琅是一個漫長而重複並且極其考驗耐心與技巧的一個過程,工匠們用精細畫筆蘸取液化了的琺琅彩一層層塗抹在金屬表面每塗完一層都要進行一次高溫燒制隨後冷卻,整個過程將被重複四到十次,以達到最終正確飽滿的色調。

應該說,琺琅製作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而這正是其藝術魅力所在。琺琅藝術家通過加入不同比例的金屬氧化物可以調配成成千上萬的色彩,這和油畫有點相似,那些讓你驚艷的顏色往往是特定的藝術家的「私人配方」。當然,最考驗琺琅藝術家技巧的則是繪製和燒制琺琅的過程:由於琺琅的化學性質極其不穩,在燒制過程中出現冒泡、龜裂、小孔,溢出都是家常便飯,有時即使燒制過程中沒有出現損壞,但最後成品的顏色往往和藝術家所期待的相差甚遠。所以,一塊真正精美,稱得上藝術品的殿堂級琺琅藝術品它所包含的時間成本則是無法估量的。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最常見的琺琅工藝。

大明火琺琅 | Grand Feu

「大明火」直譯於法語「 Grand Feu 」(大火的意思)。從下圖看爐火似乎很旺,但其實它並非明火,其實那只是一個腔內可以產生高溫的爐子,本身琺琅盤在燒制的時候是不會接觸到明火的。我們看到著火的現象是由於琺琅粉中含有易燃的金屬化物,遇到高溫產生火焰,這個過程持續1-2秒,而這種燃燒的現象也只有在大面積的單色琺琅燒制時才能看見,其他琺琅燒制時的火苗一般小得難以察覺。

琺琅工匠按由淺至深、由暖至冷的原則在同一胎體上上色,每次只上一個色系,每上完一個色系就送入820攝氏度到850攝氏度之間的窯內燒制讓琺琅融化,取出後再自然冷卻,冷卻後繼續上色,這樣至少重複三次方可上色完美。真正純黑色的琺琅需在大明火 900 度到1200 度的高溫燒制,所以製作無瑕疵的黑色琺琅堪稱琺琅燒制的頂尖工藝。

由於琺琅與礦物質結合後的熔點與色彩表現難以控制,每一次的燒制都存在著毀於一旦的風險,所以也只有世界頂尖的表品牌才能夠製造得起如此高昂的錶盤。

掐絲琺琅 | Cloisonné

Cloisonné這個詞來源於法語的cloisons,是隔板的意思。藝術家將寬度只有0.07毫米的金、銀線用手工彎曲成設計圖案以勾勒出輪廓,分割區域,並將植物膠水將金線固定在表面上。隨後填入琺琅彩並放入超過800℃的高溫的窯爐進行煅燒,高溫使琺琅與金屬底基融為一體,變得堅固、穩定。燒制的次數視琺琅的種類、釉色和預期效果而定;每一次的煅燒都會增加琺琅釉的通透感和質感。

與其他的琺琅工藝不同的是,掐絲琺琅需要分層煅燒,而它帶來的效果也是更具立體感和層次感。判斷一件掐絲琺琅藝術品(不只是表)好不好,最基本的就是要看由金屬線分割開來的隔室中的琺琅釉是否填充滿且有沒有溢出

這裡回答一下我們開頭的問題,我們中國傳統的景泰藍其實就是這裡所說的掐絲琺琅,景泰藍製品一般以銅為胎底,施以琺琅彩,最後進行鍍金處理。景泰藍大多為容器狀,多以藍色調為主。

內填琺琅 | Champlevé

內填琺琅也叫做鏨胎琺琅,顧名思義,就是採用鏨刻、敲壓或腐蝕等技術,在胎體上雕刻成「陰文」紋飾,再填入各色琺琅進行煅燒。內填琺琅和鏨胎琺琅的細微差別在於後者要在器物表面整個篩塗透明釉料,而前者則不必為之。

內填琺琅和我們之前說的掐絲琺琅製作過程非常相似,但前者是一個減少的過程,而後者則是一個增加的過程。

微畫琺琅 | Miniatur enamel

微畫琺琅是琺琅工藝中難度最高的,琺琅藝術家在金屬錶盤或是錶殼上先覆上一層白色的琺琅釉,燒制出沒有一點瑕疵的錶盤,隨後以特製的針筆並以高倍顯微鏡放大作為輔助工具作畫,重複的高溫焙燒,讓色彩不斷加重直至達到預期的顏色,最後塗上無色的透明釉

一位微畫琺琅師首先得是一位畫家,其次他(她)再是一位琺琅工匠。在方寸錶殼或錶盤上用琺琅材料繪畫並煅燒出精美的畫面甚至明亮度及色調的變化,這不僅需要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對琺琅質地的駕馭,更需要的是無比的耐心。如果能感受到這一點,相信也不會再認為大師級別的琺琅表貴得沒道理了。從微畫琺琅的題材來看,主要分為花鳥蟲魚、自然風光、人物肖像、世界名畫,古董錶行情中,在相似的琺琅製作水準情況,價格也是按照以上四大類逐步遞增。

下面這枚微畫琺琅懷錶製作於17世紀,來自於當時琺琅藝術風靡的法國南部,由於歷史久遠也沒有落款,已經很難追溯其琺琅畫師的具體身份了,如今,這類極早期且畫工如此精湛的懷錶也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四百年後,琺琅藝術並沒有從鐘錶上消失,反而讓更多的人為其「神魂顛倒「;然而,當今世上真正能夠創造出大師級水準琺琅作品的藝術家可能也只是個位數,比如積家品牌的國寶級藝術家Miklos Merczel,這位老先生原來制是一位複雜功能表製表大師,出於興趣愛好,他通過自學為自己增加了一個琺琅工藝大師的稱號,他所製作得微畫琺琅錶盤堪稱琺琅藝術的登峰造極水準,那價格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逛鐘錶論壇時,看到表圈不少人斥責某些表機械結構及其簡單,卻僅僅是因為一個琺琅錶盤就賣出天價,實在沒有天理。在表妹看來,這還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一個品牌本身就有附加值,品牌之所以為品牌,是因為有工藝和技術的壁壘。對於琺琅,如果你把它視為藝術品,尊重其獨一無二性或是仰慕藝術家的卓越天資,相信花多少金都是值得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花上億去買一副名畫呢?


推薦閱讀:

上海汽車博物館故地重遊:試乘60年代的凱迪拉克
2017年花1萬元收藏普洱茶,有什麼要注意的事項嗎?
宋「五大名窯」中為什麼以哥窯居首?

TAG:古董收藏 | 怀表 | 手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