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念處實修淺談

天台山翠屏寺雪相法師 / 講

平常一定要用四念處來觀照修行,這是最適合我們欲界眾生的對治法。由於無始劫來的顛倒愚痴,我們一直對種種的事物起不正確的觀念,然後不停地造業,輪轉不息。而四念處就是針對我們凡夫眾生,對身、受、心、法而起的四種根本顛倒產生的對治,也就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首先我們來看「觀身不凈」。什麼是觀身不凈呢?在《三藏法數》中是這樣描述的:「觀身不凈:身有內外,己身名內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內外身,皆攬父母遺體而成;從頭至足,一一觀之,純是穢物。眾生顛倒,執之為凈,而生貪著,故令觀身不凈也。」也就是說用觀身不凈,來對治這個貪心,對治我們將此身當做乾淨的顛倒。每天為了它百般打扮愛惜,對它有堅固的執著愛惜,所以當它受到傷害的時候,就會產生極大的嗔心。或者是由於貪著自他的這個色身,以為這個是美好的,從而增長淫慾之心、生死之心,不得解脫。

佛說觀身不凈,主要的目的還是破除我們的貪心,因為我們隨時都會對自他的這個色身起貪心。而貪心也即是受生根本、眾苦之源,正如經中所說的那樣:「諸苦所因,貪慾為本。」所以要想歇下欲心,就要觀自身不凈,觀他身不凈,觀一切處都是不凈。

人我畜生,皆是由父精母血而來,種子即是不凈。這個身體皆是一張薄皮包裹的屎尿臭處,就好比是一個包裹好的小糞桶。早上起來沒打扮的時候,一到鏡子前,自己都不忍直視,趕快收拾一下才能見人。生病的時候,四大不調,九孔收攝不住了,鼻涕、口水、黃痰、眼屎、大小便都流出來了。不論平時再漂亮,這個時候誰也不願意幫忙擦拭這些臭穢骯髒的東西,都捂著嘴,皺著眉頭,不忍直視。殊不知,誰不是如此呢?人都是這樣,種性如此,生來不凈,生處不凈,沒有一個徹底清凈的。你說你到底有什麼好貪戀的?

若是你看著誰很漂亮,很喜歡,就到廁所里看看那些大便,想想他拉的屎也是臭的、骯髒的,他的鼻涕、排泄物也沒人喜歡。我們喜歡一個人,往往都是看到了他一時的容顏。當他是小孩子的時候,水靈靈的,誰都想親一口;等到少年的時候,風度翩翩,容顏美妙,誰都想去追求;而慢慢等到明日黃花的時候,你看看那些老頭老太,一個個黃髮皺皮、牙齒鬆動,有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口水、鼻涕、痰唾弄得滿身都是,這時候誰也不願意抱抱,誰也不想親一口,來個香吻了吧!哈哈,同樣是一個人,不同的時候,身邊的人看到了卻是不同的態度,你說他到底喜歡的是哪個?實話告訴你吧,這都是騙人的啊!他喜歡的只是他眼裡的俊俏男女而已,都是貪慾所使啊!

再就是「觀受是苦」。什麼是觀受是苦呢?《佛學大辭典》:「受念處,觀受為苦也。受為苦樂之感,樂從苦之因緣而生,又生苦樂,世間無實樂,故觀受為苦。」也就是說我們五蘊身心所起的種種感受,這個感受其本質都是苦的。《三藏法數》又把它分為內苦和外苦:由眼耳鼻舌身五根所起的屬於外苦,由意根所起的屬於內苦。而苦的行相又大致可以分為:其本質即是苦的「苦苦」,如寒冷、炎熱、悲傷、憂愁等等。還有因不究竟的所依而產生的所謂的快樂的覺受,這是屬於「壞苦」,是不究竟的,也就是說當快樂是可以失去的,相對快樂失去的時候就屬於苦的範疇了。所以說這個世間沒有真實的快樂,世間所有的五欲六塵而引發的感受,都是苦的。最後一種叫做「行苦」,也就是雖然不苦不樂,但是念念遷流不住,無暫時安穩,如《佛學大辭典》所說:「無剎那常住安穩之苦,謂之行苦。」

總的來說,我們這個身體,一會兒嫌冷,一會兒嫌熱,坐久了腰疼,站久了腿疼,夏天出汗,幾天沒洗澡就受不了了,剛洗的時候還好,讓你連著洗上十個小時,又受不了了。總之這個身體,是沒有一點徹底舒適的時候,要不停改變。即使正在感受快樂的時候,這個快樂一會兒就沒了,沒有一點是自在的。你說哪個感受是真實的?這都是短暫而不實在的,不論痛苦還是舒服的感覺,都是生滅法,不能保持長久的。所以千萬不要貪著男女柔軟細滑的肌膚,也不要貪著舒適的衣服,這個都是墮落的因緣啊!還有我們心裡因某個場景、某個因緣而生起痛苦的覺受,或者是幸福的覺受,包括愛情啊、父子母子的天倫之樂啊,這種感覺的本質都是苦的。因為它所依的這個情感都是無常的,都是因緣假合的,是屬於壞苦的一種,也可以稱之為內苦,真正是不可樂的。所以說這個世間的一切覺受都是苦的。

再就是「觀心無常」。什麼是觀心無常呢?《三藏法數》云:「心即第六識也。謂此識心,體性流動,若粗若細,若內若外,念念生滅,皆悉無常。眾生顛倒,計以為常,故令觀心無常也。」也就是說,觀心無常主要是告訴我們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心識,都是剎那剎那,無常遷流的,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個主要對治有些人執著這個意識心——第六意識而以為是常的,是有個「我」,就像世間人所說的「我思故我在」,以為這個意識就是我,就是常恆不變的。

展開來說,不論是色蘊、受蘊,還是想蘊、行蘊,這一切都是遷流變化的,如河水一般奔流不停。往長了說那是一生一死,往小了說那是一念一變,包括周圍的環境也在不停地遷流,花開花謝,成住壞空,人來人往,生生死死,真的是沒有暫時停歇的時候。不論是你執著的這個人,還是一個美好的事物,往細了分析,每時每刻這都已經不是同一個東西了,其中分子的變化,那更是微細。只要有成,那必定會壞滅。包括我們天天貪著的所謂親情、愛情、友情,這些也是無常的,這個也是不決定的。有很多親人,前半生還是親人,可後半生又成了仇人了;有的昨天還是仇人,明天就成為好朋友了;有些男女的愛情,今天還是山盟海誓,明天就移情別戀、各奔東西了——你說你要執著哪個?

即使你認為最牢固的母子之情,看似堅固,其實這個也不可靠的,只是比一般感情堅固一點。我以前不是說過嗎,有個居士問她母親說:要我不是你親生的話,你還會這麼疼愛我嗎?結果她媽就說:那就不可能了。你聽到了吧,為什麼會這樣?我告訴你吧,因為她愛的是她的孩子,而不是你這個人,這句話你懂吧?幸虧你長大了,要你是你爸爸跟別的女人私生的,若還是個小孩子,那她直接就不要你了,你說這個感情堅固嗎?即使你們是親生母子,你若是經常忤逆不孝,對母親非打即罵,我估計她也不會要你了。你說感情是什麼東西?就是「我」去執著「我所有」的而已。

以此類推,愛情更是不可靠了,尤其是那些一見鍾情、情意纏綿深重的人,這完全是貪色所使。因為兩個人都沒有互相了解,也不知道彼此的為人,就能愛得死去活來,我認為這完全是在縱慾而已。一旦兩個人的熱情過了,生活到一起,就會發現彼此的缺點,也一定會鬧矛盾。他能一眼看上你,那他也能一眼看上別人。所以說我勸那些談感情的,千萬不要輕率,你覺著這個人長得還過得去就行了,最關鍵的是兩個人要合得來,要互相了解,不論缺點優點都不要隱瞞,要學會理解,學會包容。

找朋友的時候呢,要先看人品道德。若是這個人道德出眾,忠厚老實,那才是可靠一點的,起碼這個感情會維持得久一點,不會破滅得那麼快。

所以你要知道這個道理,一切都是無常的,親情、愛情、友情都是無常的,在某些特定的因素和強烈的嗔愛等煩惱的驅使下,都有可能變質,都有可能成為仇敵。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執著這些,否則就會自找苦吃啊!

但是這個世間不變的就是因果定律,對所有的眾生,你只要用一種態度對待就好了,就是如對待這一世最愛我們的父母一樣,對待別人,要恭敬別人,孝順眾生父母。因為雖然父母對我們的愛也是無常的,但是這一世賜給我們肉體、生命、飲食、衣服、住處、知識等等無量無邊的功德,是一切眾生、一切菩薩所不能及的。沒有父母,你也無處投生;沒有父母,你生下來就會死去;沒有父母,你就不能自理;沒有父母,你就風餐露宿;沒有父母,你就一無所知;沒有父母,在世間中你就得不到真正的無私的愛。所以一定要好好孝養父母,能夠恭敬孝順父母的人,是這個世間最幸運、最幸福的人。

可千萬不要聽我說這些都是無常的,那就連父母也不在乎了,對盡孝也不在乎了,那這個人真是愚痴。若是這樣藐視因果,那所帶來的果報可是非常慘烈的。到時候下地獄受苦的時候,希望你也能記起師父說的話來,這個苦也是無常的,雖然要經歷千萬億年,但總會出來的,呵呵。

總之,知道了無常的道理,就不要再貪愛這些無常的東西。若是把情感快樂建立在這些無常的東西上,當你失去的時候就痛苦了。告訴你這些道理的目的,就是讓你有一顆平常心,正常地維繫世間的情感,深信因果,老實念佛修行,往生極樂,證得本來清凈自在永恆不滅的法身就好了。

再來,「觀法無我」。什麼是觀法無我呢?《三藏法數》云:「法有善法、惡法。人皆約法計『我』,謂『我』能行善行惡也。善惡法中,本無有我。若善法是我,惡法應無我;若惡法是我,善法應無我。眾生顛倒,妄計有我,故令觀法無我也。」這就是說所造作的善惡這些法,本來都是沒有一個堅固的主宰、不變的自性,這一切都是我們的貪嗔痴三毒煩惱,在不同的因緣中所造作的不同的業力而已。不僅是我們造作的善業體性中無我,即使是所造的惡業也是無我,若是善惡之中有我,或者執著善惡為我,那麼善良的將永遠善良,受苦的也將永遠受苦,那就沒有修行的必要了。所以認識到善惡之法都是無我的,佛才告訴我們:不要仗著自己造了一點點善法就止步不前,沾沾自喜,不要以為造了滔天大罪就破罐子破摔了,繼續造惡;要知道這一切善惡法都是沒有自性的,其本性都是緣起性空的,都是會遷流變化、消失殆盡的。所以千萬不能放棄自己,要不停地斷惡修善,不斷地積累福德資糧,進而了知萬法的無我的體性,福慧雙修,這樣才可以成就佛道。

進一步來看,不僅僅善惡法中無我,即使是一切的山河大地、桌子板凳、你我他,這一切法都是無我的,都沒有一個堅固的自性。這個自性不是真如本性,是指五蘊身心,一切類似手機、汽車等法,都沒有一個固定的自性,這些都是因緣假合的。如《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你看我們小時候盼著長大,可是一轉眼就老眼昏花了;小時候還那麼天真,長大了就心機肆起了。那你說到底哪個是我?小孩子是我?還是老頭子是我?天真的是我?還是有城府的這個是我?還是死了以後那把灰是我?仔細找找,都找不到一個我。

你若是認為現在這個身體是你的話,那我問問你,這個腦袋是你?還是那條胳膊是你?還是手指是你?還是頭髮是你?要是胳膊是你,有的人沒胳膊,那他在哪裡?當頭髮長在你身體上的時候,你認為我的頭髮真漂亮;當你去理髮店剪掉的時候,你總不能跟理髮的師傅說,把剛才剪掉的「我」給我包起來吧?有的人手臂燒掉了,醫院給他接了一個塑料的假肢。那你說這個假肢是他?還是那個燒掉的手臂是他?若燒掉的是,那「我」就沒有了。現在醫術發達,還有換鼻子的,換眼睛的,換心臟的,你說到底哪個是我?有人說了:這些身體的部分都不是我,湊在一起的這個才是我。那這個更說不通了,要是湊在一起的是你,那把你大卸八塊,堆到一起,還是不是你?若是四肢、軀幹、腦袋湊到一起是你,剛才也講過了,手臂、腦袋這個部分都不是你,它們湊到一起又怎麼能找到一個你?那既然湊到一起的這個不是我,那現在這個又是誰?所以說,只要你能用心去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就會出來。

我們學佛人,絕不能跟世間人一樣,只是行屍走肉,追求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應該透過這個虛假的東西去觀察人我世間的本質。而這個「我」的本質,唯有佛陀看得最清楚,然後告訴了我們:其實這些都不是我,這只是一個因緣假合的假象而已。所以佛門講四大皆空,你的骨頭、牙齒是地大,是從小吃飯吸收鈣、鐵等地大成分轉換而來;你的血液、體液是水大,這是你吃飯、喝水所吸收的水分轉化而來;你的體溫、熱量是火大,這個是你食用蒸煮煎炸乃至含有脂肪蛋白等的食物轉換而來;你的呼吸和脈氣,這是你的吸收系統、呼吸系統和皮膚吸收空氣和無形質的能量而來。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只是利用了這個宇宙世間四大中的一小部分,循環利用而已,這個根本不是你。至於你的美醜殘缺,這個也是你自己造作的業力感召而來。所以哪個也不是你,小時候、中年、還有老年的都不是你。

這個是從色蘊的身體來分析,要是從思想上來說,在前面也說過:小時候天真的思想,懵懂而無知的那個是你嗎?要那個是你,那現在這個似乎覺著懂得很多,而且自私自利、煩惱深重的這個是誰?若這個是你,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或者一些佛教著作覺悟以後,那個大徹大悟、身心自在的又是誰?要是那個已經覺悟明了的是你,那現在這個自以為是的又是誰?所以從思維的意識來找自己,那也是找不到一個我的。

不但「我」找不到,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都是四大假合,都是念念變異的,這些都找不到一個「我」。既然找不到我,那這個生滅假象的背後,是誰在起作用?所以我們翠屏寺,我讓他們參話頭,就是參「哪個是我」。若是能把這個參透了,找到這個真我了,那也就覺悟了。

不但這個身體不是我,包括我們所有的情感,喜怒哀樂,還有外在的山河大地,也是找不到一個自體存在的。我們日常所生起種種念頭,也是找不到一個我。比如你生氣的念頭,這個念頭是自己生起來的嗎?這個是不可能的,若是沒有一個對境,沒人打你罵你,正在做損害你的身體、你的名譽、你的財物、你的眷屬的事情時,你可能無緣無故生氣嗎?即使自己在那裡突然生氣了,也是因為想起過去曾經有人損害過你的利益,否則這個生氣的念頭是不會自己跑出來的。那既然不是自己出來的,是不是從正在罵你的那個人那裡生起來的?若是從他生起來的,那跟你也沒有關係啊。那是不是他正在罵你時,這個念頭就生起來了?但假如你沒有聽到的話,也不會生氣啊,所以也不是從他罵你那裡來的。那是不是你們兩個見面以後,和合而來的呢?那也不可能,剛才已經講過了,你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你們兩個到了一起怎麼可能生?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在罵你,被你聽到,你們一起生起來的。哦,若是他罵你,你聽到這個就生起來了,那他罵你,你聽到,然後你心量大不生氣呢?這個念頭跑哪裡了?藏起來了?等你想生氣了再出來?這個真是無稽之談了。

這個念頭不是自己生起來的,不是從他而來的,不是你們倆一起生的,那是怎麼來的?從這個推理我們明白,這個念頭是無我。若這個念頭有我,那就不會失去,這個念頭是你,你就一直在生氣,顯然這個是說不通的。所以不論何種現象,乃至我們所學的世間道理,還有幫我們覺悟的法門,也是找不到一個實質存在的,這只不過是我們心的一種作用,都是因緣而生的。

正如佛陀所說的,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也就是說這些所有都是由我們妄想流轉而來,就像是我們眼睛有毛病,看到了花花草草、星星月亮,然後自己又陪自己玩,看到好的事物就歡喜,看到不好的就不歡喜,這樣就越迷越深了。又像是做了一場大夢,在夢裡起了種種顛倒:一會得到了金山銀山、權利美女,一會又失去了所有東西成了乞丐。在夢裡總以為,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拚命地貪求執著,沒有的時候就渴望得到,得到了又怕失去,故而一會歡喜,一會痛苦,反反覆復,永無止境。其實他不知道,這只是一個夢而已。而佛陀從夢中醒來以後,發現一切眾生都是如此,大家都同一覺性,同一心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大家都是無二無別的,只不過我們迷掉了,佛陀覺悟了。所以偉大而慈悲的佛陀觀察到一切眾生都曾是自己生死大夢中的父母一般,故而發起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提心,依照眾生的不同根機,而宣講了種種的方法,幫助我們覺悟。

我們今生既然有幸得了這個寶貴的人身,有幸聽聞到了佛法,又有幸碰到了善知識(「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的教法,亦應好好思維),那就千萬要珍惜,因為現在你還有操控這個夢的能力。這個是只知道貪享快樂的天人,只知道飲食的畜生、餓鬼,和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巨苦的地獄道眾生所沒有的機會。假如你聽了這些道理,還沒有來得及修行就死掉了,那以後真的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得解脫了,這個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前所說,千萬苦惱,無非三種:一就是苦苦,本性是苦的,比如寒冷、憂傷、孤獨。還有就是壞苦,比如快樂、幸福等,因為這些感覺會壞掉,不究竟。還有就是行苦,這種苦針對無色界的眾生而言,基本全是行苦,只是他們不了解而已。即使是壽命八萬大劫的非想非非想天,一旦福業耗盡,則必然會重新轉生色界、欲界,或者直接墮落到三惡道了。所以說行苦之苦,不可謂不苦,因為它是無常變化,是不安樂的,是苦苦和樂苦的所依。即使是慾望粗大的欲界眾生,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也都會時時感受到這個世間的行蘊遷流。若是你心的覺受比較微細,就會感覺念念遷流,念念無有安穩,念念是苦的。

所以我們仔細一分析:哎呀,是啊,這個世間真的是眾苦交煎啊,正如《法華經》說的,三界火宅,眾苦充滿啊!所以我們才發心修道,不要天天妄求那些無謂的快樂,平常就是觀照這個念頭,一起貪嗔痴的時候,就隨時觀照它,明了它的實質,都是無有一個我在,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的,都是無我的,那就安下心來了,不被再被這些虛假的外境欺騙了。這就是四念處的總別相的修法:也就是說觀身不但是不凈的,也是苦的,也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這叫境總觀別(《教觀綱宗科釋》中釋為境別觀總,即一境為別,總用四觀。因理解角度的不同,故兩種解釋皆無妨);還有比如觀法無我,觀身也是無我,觀受也是無我的,觀心也是無我的,這就是觀總境別。這個對於根性利一點的,可以自己嘗試著觀照。前面的講法中,也是互相之間都有交涉的,以後若有機緣,我們可以單獨講一講,因為這個四念處的修法實在是太廣大了,今天就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

四念處也主要就是對治我們四種顛倒的,也就是對破凡夫所認為的清凈、快樂、永久、自我等的執著,告訴你一切都是不凈的、苦的、無常的、無我的真理。我們應該好好去觀修,因為四念處是非常好的修法,我們平常都能用得到。對初入佛門的修行人來說,是不用妄求什麼別的殊勝的法,就是觀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像我這樣愚痴執著的人,的確是很受用的,我認為當這個四念處修好了,就一定能得解脫的。像釋迦牟尼佛一代大師諄諄教誨,臨終垂訓,讓我們按照四念處去修行,它是隨時隨地能讓你起觀照的,這個很重要,這也是從我自身修行的經驗來說的。

你平常可以試試,比如剛要貪著美色,貪著美好的事物時,立馬觀身不凈,自他都是一個小糞桶;正在受苦的時候,立馬分析一下到底哪一個是我;剛要起煩惱的時候,就問自己,是誰在起煩惱;身體剛要貪著舒服的感覺,立馬覺照觀受是苦——這個東西是真正快樂的嗎?這只是暫時的、虛妄的執著而已,千萬不能再貪著造業了。若是現在感覺越舒服,日後就會越痛苦,有快樂就有痛苦,這個是跑不掉的。十方諸佛以苦行為師,苦乃成道的大助緣啊,條件太好了,就容易貪著、起顛倒了,正所謂念佛不求無障礙,念佛不求無病苦啊。平常一靜下來,就觀照無常:一天又過去了,命又減了一點,道業沒有增長,空過時日,自己成不成就,毫無把握,這可真是枉受信施啊。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個時候精進的心就起來了。所以這個四念處的作用非常具有普遍性,能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起用。

當然這只是從表面上簡單地講一下四念處的修法,對於天台宗來講,藏通別圓四教,都有四念處的觀修。雖然圓教的觀修是最為圓滿的,但是若是對於一個貪慾心、自私我執還非常嚴重的凡夫來說,有可能只會耽著圓教的文字,不能通達其中的義理,而即使明白其中的義理,有可能也很難起圓行。若是深入天台教法的人應該知道,別說是起圓行,就是能做個伏住煩惱的凡夫,那也是不容易的。而我們偉大的智者大師,也正是示現了一個圓伏五住煩惱的凡夫而已。我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被一些華麗的辭藻、深奧難懂但卻朗朗上口的文詞,迷糊了自己,剛學會說幾句三諦圓融、一念三千的話,就以為可以成佛作祖了。你要知道,這個不是你的東西,這個是覺悟的智者悟後的話語,你只是鸚鵡學舌而已,其中的深義你並未證悟。除非你跟蕅益大師一樣,名字位中真佛眼,但那也不行,那還保任不住,因為你三惑未斷、三身未顯,還得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獲得解脫。

所以我們應該從最基礎的斷除貪嗔痴三毒、斷除我執修起,當你這個修好的時候,有了定力和出離心作為基礎,當你善根成熟了,當聽聞圓頓法的時候,一下子就可以契入實相。而即使是正在修學圓頓教法的人,他也不會捨棄藏教五停心的修法、四念處的修法。因為對於一個真正的圓教行者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修法是超出實相法之外的,正所謂圓人受法,無法不圓。所以不論對佛法的知識積累得有多博大,對佛法悟入有多深遠,對菩薩六度萬行的行持有多廣大,只要是還沒有斷除根本我執、根本惑業以前,這個是誰也不能捨棄的修法。

大家一定要抽時間,每天靜坐下來思維一下,觀修一下,平常逢緣對境的時候,也要立馬起觀照。只要你對世間的執著、對自己的執著、對「我所有」的執著還異常深重的話,那就應該好好觀修,這樣才是對四念處的修行,絕不是聽過了就算了,這個是要不斷串習修學的。剛才也說了,普賢菩薩也都是勸我們每天要觀照無常啊,這個要切記,切記!切莫空過時日,要知道人生短暫,命不久矣。每天最好都思維一下示警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啊!

根據雪相法師隨緣開示錄音修訂

妙稀有弘法小組

2015乙未年二月初七


推薦閱讀:

只有親身經歷,才懂粒粒皆辛苦
怎樣生起對大乘佛教的信心?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王路:從佛教的輪迴說起(下)

TAG: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