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KOL營銷三問:如何定義?如何選擇?如何評估?

蘇格蘭釀酒商HighlandPark為了推廣新品DarkOrigins威士忌,考慮到目標市場為年輕、對科技產品感興趣的消費者,邀請了創意和酒類行業的權威人士通過Instagram等賬號來作背書。其中有發明了社交網路「#」標籤的Chris Messina。

這是一次典型的利用KOL的營銷活動。

KOL,英文Key Opinion Leader的首字母縮寫,直譯為「關鍵意見領袖」,是伴隨著社交媒體發展起來的新品牌證言人。隨著消費者的注意力閾值越來越高,KOL成為品牌吸引眼球的手段之一。

Nice的市場和銷售合伙人田鵬介紹說:社交的核心是用戶的分享。隨著社交平台的崛起,營銷的本質也從「王婆賣瓜」式的單向廣告傳播,過渡到口碑傳播,即BGC(Brand Generated Content)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而KOL往往是其所在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能夠影響、帶動用戶的內容產出及傳播。

KOL營銷在國內做的風生水起,甚至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超過了國外同行們。

但是,作為一項興起不久的營銷手段,KOL營銷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涉及KOL的定義、選擇和效果評估。Morketing採訪了來自社交媒體平台、廣告代理公司和第三方數據監測公司的高管,一一給予解答。

KOL與網紅的區別

首先需要理清的問題是:什麼是KOL?KOL是否等同於網紅?

凱絡中國社交媒體總監王凡認為,KOL是社交媒體環境下,對於品牌至關重要的口碑傳播信息節點,不能簡單等同於名人代言和網紅。已有的網路紅人、名人、代言人、企業主自己、核心員工、行業內的同行、專家等等,都可能成為品牌的意見領袖。在一定的語境下,普通消費者也能成為KOL。

而國雙KOL解決方案負責人靳文景則認為KOL與網紅並不相同:KOL需要有比較專業的知識,粉絲群體有一定特殊屬性,並對他有一定的信任度。網紅更偏重於娛樂,受眾是帶有一种放松的心情去看的,KOL更容易得到其粉絲的信任。

靳文景補充,KOL被關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能在所在的垂直領域裡,提供給粉絲們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者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

KOL是伴隨著社交媒體成長、發展起來的。隨著社交媒體的垂直化,各個社交平台都會有自己專屬的KOL。

田鵬介紹說,在nice這樣的圖片分享型社交平台上,KOL集中在生活、旅行、時尚、美妝等垂直領域;而知乎這樣的知識分享型社交平台,KOL多為在其所屬領域的行業專家。

在田鵬看來,適合情感訴求的品類、消費者在購物行為中捲入程度越高的品類,越適合採用KOL營銷。

KOL的選擇與質量評估

廣告主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KOL數量龐雜,無從選擇。

田鵬介紹說,nice這樣的平台上,有兩種KOL:其一是有幾十萬粉絲、號召力比較強的,發布的內容往往產生幾萬的互動,品牌與之合作的投入成本相對會高一些;另一類是有一萬左右粉絲的KOL,品牌會選擇多個這樣的賬號來合作,同樣能影響到比較多的人群。

而究竟選擇哪一類KOL合作。在田鵬看來,是一項比較棘手的任務。客戶可能會看KOL有多少粉絲、過去發的內容產生了多少閱讀量及互動,甚至會受到比較主觀的因素影響。即使報價更高的KOL,也會有廣告主願意與之合作。

王凡主張以兩個核心指標評估KOL的質量:KOL本身影響到的人群,對於品牌需要影響的人群的最大契合度;KOL本身製造的內容屬性,在品牌campaign中的不可或缺性。簡單來說,KOL的粉絲和內容及兩者分別與品牌的契合度,都是廣告主需要考量的。

同樣從粉絲和內容兩個維度出發,王凡提出,廣告主需要知道該KOL固有的粉絲屬性全量數據,以及知道品牌所需影響到的人群的個人資料和屬性。還需要知道KOL發布出的內容或者品牌策劃的內容在目標人群中的喜好程度。「一般來說,位於頭部的KOL比較固化,因此位於中部的KOL也很重要。其中上升態勢強烈的,是最佳的內容製作KOL。」

王凡建議廣告主,對KOL的排序進行動態監控,影響力、增長率高的,是更為優質的KOL。而使用正確的KOL,代替品牌傳達消費者想看的內容,並因為話題的擴展性,帶來更多層次的互動傳播可以視為高效的KOL投放組合。

靳文景介紹了「KOL生命周期」的概念,即引入「產品生命周期」的理論來衡量KOL的發展。我們所普遍知曉的KOL,基本都已經告別起步期,到達了他的成長期,否則不會被承認是KOL。而到達成熟期的KOL,已經到達了其商業化價值最高的階段,隨後下滑進入篩選期,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靳文景建議說,如果考慮成本,處於成長期的KOL更適合,廣告合作與粉絲增長可以配合完成;而處於成熟期的KOL,廣告投放性價比可能沒有這麼明顯。

數據驅動的KOL評選體系

靳文景所在的國雙,最近開發出一套數據驅動的KOL解決方案,數據來源是通過API介面、網路爬蟲及機器模擬等技術,挖掘微博、微信中的網路行為數據和文本信息。

國雙也會和一些平台進行合作,比如新榜、脈訊。這些平台公司在數據積累、尤其是垂直行業的數據積累上有豐富的經驗。當然,靳文景認為,重點在於後期對數據的使用、轉化和分析。

靳文景介紹說,國雙會對KOL進行全維度分析,包括定量、定性數據,以及一些交叉指標和組合維度。其中,交叉指標指的是曝光轉發比等多個維度進行交叉,以判斷KOL是否有異常。此外還需要考慮的是發文時間和UGC產生的數量。

國雙希望實現自動化,通過機器學習,在程序中設置好指標,讓電腦代替人腦去跑KOL的所有維度,自動判斷是否異常。

接下來,還會加入時間的維度,預測趨勢的變化,比如說歷史發文保持在什麼樣的水平,現在的發文是否有新的變化,KOL處於生命周期的什麼位置。如果KOL已經處於篩選期,廣告主就要考慮接下來的活動是否要繼續合作,或者尋找新的KOL。

人群觸達次數和KOL粉絲重合度,是國雙KOL解決方案中所看重的指標——粉絲重合度指的是某KOL的粉絲與另一KOL粉絲重合的數量占自身總粉絲量的比例。如果活動目的是推廣廣度,即實現「一次觸達」即可,會建議廣告主採用重合度更低的KOL;如果活動目的是實現「二次觸達」,則建議同時選用具有較高重合度的KOL。

最後,考慮到有的KOL能夠直接帶來轉化;有的KOL只能帶到leads這一步,再往後轉化就比較困難了。國雙會結合整個活動的屬性與目的進行判斷,對KOL進行篩選。這是最難判斷的一步。三個步驟結束後,最終會得到比較初步的KOL優化解決方案,國雙以此為依據提供給客戶。後期,國雙還會通過過程中的效果監測、潛在KOL挖掘來修正KOL組合。

如何評估KOL營銷的效果?

與廣告活動相類似,KOL營銷活動按照目的劃分,可以分為品牌導向的KOL營銷,以及效果導向的KOL營銷。對於後者,銷售結果可能是廣告主最為看重的。

7月,時尚專欄作者「黎貝卡的異想世界」與寶馬旗下的MINI合作活動中,全國限量出售的100台車在4分鐘內被搶購一空,50分鐘內全部完成付款交易。這是一次典型的銷售導向的KOL營銷活動。

而品牌導向的KOL營銷,相對更為普遍,衡量方法也各有不同。

王凡建議用「曝光總數」和「互動人群」來衡量KOL的投放效果,其中,曝光總數指「發布出去的內容影響到的真實人群+N次轉發中影響到的人群+受到主動激發主動分享原創內容的人影響到的人群」;而互動人群指以上參與互動和原創的人數Campaign開始前後品牌印象口碑的變化+正面聲量的提升可以作為另外一個參考指標。

本文開頭提及的HighlandPark發起的活動,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超過56萬次的顯示,以及8240次點贊。儘管HighlandPark因此向這些參與的KOL支付了一定費用,但認為是值得的。

而國雙KOL方案,則通過實時監測KOL活動數據,及時呈現曝光、點擊、點贊、評論等定量指標信息,利用各種維度分析粉絲屬性及互動內容,為廣告主總結各KOL的實時表現,發現是否存在「轉發點贊比異常」、「Campaign數據與其歷史數據表現是否一致」、「發文與排期是否一致」等問題,為客戶提供KOL調整的意見和建議。

當年明星代言人泛濫的時候,就有業內人士提出如何選擇合適的代言人,如何衡量廣告效果等問題;而在KOL營銷漸成氣候的今天,我們同樣要回答這些問題。而且,有了數據技術支持,KOL營銷出現了「規範化」和「自動化」的趨勢,成為一項訴諸於科學的任務。


推薦閱讀:

知識付費走過一年,出現了哪些新趨勢
如何看待张小凡又回来了?
國產手機佔主流,「全面屏」成最大熱點 | 最受KOL關注手機排行

TAG:K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