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0,加百列

  傑夫瑞.柯漢的父親從小在貧困的移民家庭長大,一家九口人擠在一間二居室里。傑夫瑞的父親成為了一名享譽盛名的心理學家,並且決心也要讓兒子出人頭地。他經常要求傑夫瑞在家裡演奏。傑夫瑞回憶道,「鋼琴為我帶來了真正的慰藉與快樂,但是這份快樂並不純粹。我不想讓我對音樂的愛被我父親的無底需求吸干。」十歲那年,傑夫瑞在夏令營遇到了一位名叫瑪莎的女孩,兩人開始書信往來,相互許諾要儘早結婚並且生兩個孩子——後來的情節發展也確實如此。瑪莎在伯克利大學讀音樂專業並且最終成為了一名心理治療師;傑夫瑞則成為了一名深受尊敬的鋼琴家兼指揮。

  兩人在1981年生下了兒子加百列。瑪莎注意到他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哼唱完整的曲調。到了四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問瑪莎,「你能聽見火車發出的爵士樂聲音嗎?」但是他的才能並沒有得到紀律的滋養,以至於他的小提琴老師最終罷課走人了。「我母親負責我的紀律,我父親由於需要經常出門演出,因此基本沒有管過我的音樂成長,」加百列回憶道。「他們兩個都採取了正確的方法,也都採取了錯誤的方法。」

  加百列從小受到了多種音樂流派的影響。他很喜歡說唱音樂,尤其是Dr. Dre,Cypress hill以及痛苦之家等人的作品。不過他也很喜歡父母的音樂:保羅.西蒙的《恩賜之地》,瓊妮.米切爾的《藍色》,還有披頭士。他學過爵士鋼琴,加入過唱詩班,還參與過音樂劇排練。不管他想學什麼都能學會——「他小時候學鋼琴的速度簡直令人瞠目,」瑪莎回憶道——但是他對學校的功課卻一點興趣都沒有。瑪莎整天對此憂心忡忡,傑夫瑞卻一點也不擔心。「我認為他應當做作業,」瑪莎說,「傑夫瑞卻不相信教育體制。我還記得他對我說,『加百列可是很有才的。』這種事我大概也知道,但是並不像他那樣知道得那麼深入」

  高中沒上完,加百列就輟學了。「像他這麼聰明的孩子居然沒有畢業,簡直太可怕了,」瑪莎說。「不過我會有這種感覺是不是意味著我把他逼得太緊了呢?」隨後加百列徑自闖進了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接受了辨音測試,然後立刻就被錄取了。但是到了這一年的末尾,他又覺得這裡的課程也太狹隘了。他正在與一位布朗大學的女生約會,於是他又申請了布朗大學並且得到了錄取。「我的傲慢氣質發揮了很大作用,」他說。「我寫了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來表明我在學校里為什麼一團糟。」在布朗大學裡,他開始痴迷於立功立德以致不朽的理念。「成為一名創造性藝術家而非詮釋性藝術家是應對死亡衝動的方法之一。」於是他開始學習作曲。他創作的第一步音樂劇就贏得了肯尼迪中心的獎項。

  加百列畢業之後搬到了紐約,並且創作了日後的《克雷格列表之歌》,這部套曲作品以在線個人廣告為素材,並且於2006年首演。他並不介意「在骯髒的酒吧里為一群來自布魯克林的嬉皮士彈奏一架破破爛爛的鋼琴。儘管他們對於古典音樂一無所知,我依然能讓他們如痴如醉。」他說。不過他的演奏同樣也吸引了很多古典音樂家。2007年,娜塔莎.帕倫姆斯基演奏了他創作的第一部奏鳴曲。2008年他又發行了同名專輯,並且收到了洛杉磯愛樂樂團的作曲邀請。我參加了加百列在林肯中心舉行的爵士音樂會首演。儘管他的演奏多少有一點古典音樂的氣息,儘管他要與十幾位其他音樂家一起表演,但是他依然是整場表演的核心,極大地拉近了舞台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加百列告訴我,他在作曲的時候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因為他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我問他是否因為自己的音樂教育當中存在缺口而感到遺憾。他說,「每次我見到童年遭到逼迫的人,他們肯定遭受過發展受阻,或者他們與藝術的關係肯定遭受過毒害。我覺得這樣做真不值得。我父親與我之間的關係非常明確——假如說我在任何方面試圖效仿他,那就是他將追求知識的胃口當成了做事情的基礎與根本。」

  加百列的父親極力想要避免重蹈自己父親的覆轍,不想在自己與神童兒子之間重現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為了不干預加百列的成功,我一直在後退,以至於從甲板上掉了下去,」傑夫瑞說。「加百列曾經告訴我,『我真希望你當初多督促我練習一下。』不過我總覺得自行摸索音樂道路致使他養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瑪莎則認為,「加百列是個特別好的好人。他的音樂也能體現這一點。他告訴我,有時候他在創作音樂的時候會考慮到我的反應。而且他還感謝我賦予了他情感方面的坦誠氣質。」

  加百列與很多音樂家合作錄製過唱片或者同台表演過,包括魯弗斯.韋恩萊特、我最亮的鑽石樂隊以及蘇菲洋.斯蒂文斯這樣的流行音樂家,以及大提琴家愛麗莎.魏勒斯坦與男中音托馬斯.誇斯托夫這樣的古典音樂明星。《紐約時代》將他稱作「高雅的多面手」。他告訴我,他想「獲得一套大一統的語言。」他進一步解釋道:「所謂跨界演奏家的理念已經爛大街了,但是我在音樂廳里確實越來越感到壓迫。我討厭現行音樂體制的反動精英主義以及缺乏諷刺的氣質。古典音樂界的人們不明白,列儂與麥卡特尼對於和弦與旋律的掌握就像舒伯特一樣細緻入微。」


推薦閱讀:

天才與常人的區別?
14,野田謙

TAG: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