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與生活 | 如何保護專註力?

1. 何為專註力?

專註力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名詞,也是大家都在追求的狀態。

說的簡單點,專註力就是身心的統一:能夠全身心地沉浸於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注意力都集中於一件事情,並且不受外界的打擾。

而在一段時間的專註之後,會得到一種滿足、內心的平和與成就感

我們通常會提到,要 「培養」孩子的專註力,但其實,孩子天生就有專註力,孩子會被環境所吸引,通過感官去觀察環境,與環境互動。而之所以有的孩子專註時間越來越短,是因為受到了外界的打擾。

所以糾正一個概念,我們成人要做的,是 「移除孩子發展的障礙」,創造環境來 「保護」孩子的專註力

2. 為什麼要保護孩子的專註力?

提2個蒙台梭利里的概念:正常化和偏離。

何為偏離?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些孩子身上的「缺點」,例如淘氣,說謊,佔有慾強,注意力渙散,過度依賴大人等等。

這種偏離,就是偏離了孩子發展的正常軌道,偏離了孩子本來應該展現的樣子。

這種偏離,就是因為成人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設置了障礙,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進行的自我保護

而要消除這些偏離,把孩子引向正常的軌道上,就要通過孩子自身對工作的專註

專註力是通往正常化的唯一道路

當孩子能夠專註於一項事情的時候,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能夠完成、可以掌控的事情上,而不是自己沒有辦法掌控的事物上。

如此,孩子就會走向「正常化」的道路,沿著良性的方向發展,慢慢孩子的缺點就會消失。

3. 如何保護孩子的專註力?

保護孩子的專註力,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A piece of work, freely chosen, that acts with a purpose.

-一份孩子自主選擇的,真實、有目的的工作。

把每個因素分開來詳述:

a.孩子要對這份工作有興趣

如何判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比如要0-6歲的孩子發展的敏感期,吸收性心智。它們的表現形式和發揮的作用等等。

其實這個也適用於6-12歲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孩子未必去讀蒙台梭利幼兒園或者小學,但是家長要對孩子各個階段的發展特點有所了解。

在知識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觀察

以語言為例,我們知道孩子在0-6歲的時候處於語言的敏感期,又有「萬能」的吸收性心智作用,那如果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話,那我們就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跟孩子對話,傾聽孩子。

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豐富的語言體驗,除了對話之外,還可以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聽歌曲,讀詩歌等等,滿足孩子語言發展的需求。

b.自主選擇

要允許孩子有選擇的自由,因為孩子自主的選擇是遵循了孩子內在的導師,而非成人或外界強加於他的,這樣才是符合他發展需求、能夠讓孩子獲得滿足的。

當然,選擇的基礎,是孩子已經了解了這些活動。即孩子要在「知識」的基礎上做選擇,他了解這項活動是做什麼的,怎麼做。

所以落實在家庭中,在給孩子一項活動或者「玩具」之前,家長要先給孩子示範怎麼做。

c.有足夠的時間去重複

要允許孩子有重複的自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孩子在不斷的重複中,能夠不斷練習動作,能夠不斷自我糾正,使得自己的動作和行為越來越精準並趨向完美。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和肌肉能夠不斷地合作:大腦發送信號給肌肉,肌肉去實施這項動作,肌肉做出來的動作又會傳回大腦,大腦來反饋如何改進。通過這樣循環往複的過程,大腦越來越能夠控制肌肉和身體,漸漸就會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即我們開篇所說的「專註」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成人不要去打擾和干涉。有些早教機構每45分鐘換一項活動其實是對專註力的破壞。而在蒙台梭利3-6的CASA環境中,會保證孩子3小時的工作循環。

d.工作真實、有目的

真實、有目的的工作能保持孩子的興趣

拿食物預備的工作舉例,塑料的食物只給孩子單一的「刺激」和挑戰點,而且沒有「成果」。這樣孩子很快就會覺得無聊,覺得索然無味。

但是真實的食物準備的工作,孩子可以得到豐富的感官體驗,不僅可以看到,還可以聞到氣味,嘗到味道,體會榨汁時橙子的觸感,會有很多的「狀況」需要去處理,而且最後還能夠體驗到勞動果實。

這個過程是豐富的、自然的、有挑戰的、可以不斷重複的、跟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不斷練習動作、保護專註力,更可以獲得一種自信與滿足感,這種感覺與文化相關:我可以適應環境,我也能做爸爸媽媽做的事情。

4.專註力與意志力。

意志力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能夠聽從大腦的指揮,去堅持去做一件事情。

但其實,專註力與意志力的關係,更多的是專註的過程發展了意志力,而非反向的作用。

當我們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讓我們去堅持,而是一種很自然的身心統一的狀態。

當我們真正受內在驅動去做一件喜歡的事情時,我們會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在做完這件事情之後,我們是滿足的、快樂的、不會疲倦的,而且還會繼續自發地做下去。

蒙氏的理念其實不是簡單地教育孩子,更是指引人如何去生活。

上述關於專註力的理解和觀點,也並不只適用於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如今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專註,本來設定了一個目標,要學英語,要讀書,要去鍛煉。但是「拖延症」作祟,回家之後卻在玩手機或者看劇中度過。

於是催生出了一種叫做「努力焦慮症」的狀態:理智和感性在作鬥爭,理智告訴我要努力,但本心中,潛意識中,我是抗拒的。

這種焦慮感,其實源於「失控」,有些事情是我們沒有辦法掌控的,但努力未果。

要消除這種焦慮,我們需要專註於我們可以掌控的、感興趣的事物,獲得成就、獲得滿足、獲得快樂,而對於沒有辦法掌控的事物,我們就順其自然吧。

人並非生而完美,我們的孩子如此,作為父母是如此,作為社會中一個獨立的人,更是如此。


推薦閱讀:

意志力訓練營第一期總結
蒙特梭利愛之旅第一站:洗手的學問
我們能「給」孩子自由嗎?
真實的體驗|隱藏在公園裡的蒙特梭利教室
「What is Montessori ?」系列——吸收性心智

TAG:蒙特梭利 | 教育 | 专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