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命的最後,他化作15億公里外的一點微光|紀念卡西尼號

編者按: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土星軌道探測器的生命將抵達終點。

20年前,卡西尼號踏上了前往土星的7年旅行。為了不破壞土星衛星上可能適合生命誕生的自然環境,在生命的最後,卡西尼號將撞向土星,與這個距離地球15億公里的土星融為一體。

土星,神話中農神薩圖爾努斯的宮殿,望遠鏡中的一個有著迷人光環的星球,科幻作家們傾注想像力所構建的奇妙異世界。卡西尼號20年的旅途,讓我們在無盡而未知的宇宙海洋中,又多「佔領」了一個小島。

1887年,距離卡西尼-惠更斯號踏上前往土星的漫長旅途還有110年。英國博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在一篇關於《物種起源》的演講稿中寫道:

「所知有限,未知無限,我們理智地站在無盡未知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歷代人類的事業不過是多佔領幾個小島罷了。」

一個世紀後,卡西尼號土星軌道探測器和惠更斯號探測器搭乘泰坦四號火箭,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歷經七年飛到太陽系外環的起點。

漫長歷史中,土星這個宇宙中的小島,是否曾以某種形式被人類「佔領」呢?

有些地方暫時只存在於你的腦海里,但你會覺得自己早已造訪那個世界。

亞平寧半島的的人們曾圍坐在篝火旁,講述農神薩圖爾努斯傳授耕種的故事,中國古人根據顏色,用五行中的「土」給它命名。伽利略、卡西尼、惠更斯等天文學家從望遠鏡中觀察它的模樣,先驅者號、旅行者號與它擦肩而過,卡西尼號則在繞行的13年中,傳回了無數來自15億公里外的「寫真」。

▲ 這張照片名叫《So Far From Home》(來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

▲ 這張是《In Saturns Shadow》(來源: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在科幻作家筆下,土星——包括它的衛星——總能引發各種各樣的故事,因此也漸漸變成了科幻的代表符號之一:

它曾由「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挑選,登上1923年《科學與發明》(Science and Invention)科幻特刊的封面,即使並沒有出現在那一期的任何一篇文章中。

它的剪影是科幻電視頻道Syfy(原名Sci-Fi Channel)的台標,在節目播出時會出現在屏幕的右下角。

企鵝圖書旗下的老牌出版公司Berkley Books在設計商標時,專門把字母B設計成類似土星的樣式。

▲ Berkley Books出版的《沙丘》,注意左上角的小圖標。

它還常與科幻中另一經典符號「太空飛船」結合在一起,例如洛杉磯縣立圖書館(Los Angeles CountyLibrary)的標誌之一,就是一艘掠過土星的飛船。

科幻、奇幻和恐怖影視領域歷史最悠久的獎項,甚至把名字和獎盃的設計都獻給了這顆星球。電影膠片代替小行星環繞在土星周圍,見證了45年中最優秀的影視作品。

其實,土星成為科幻的符號之一,又何嘗不是因為那個遙遠的世界承載了我們的浪漫、好奇、恐懼和嚮往?夜空中始終有個聲音在呼喚,「來這兒看看吧」。

於是,卡西尼號帶著我們的眼睛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去茫茫太空兌現一個承諾。

問題是,等待著我們的會是什麼?

1752年,伏爾泰寫了一篇題為《微型巨人》(Micromégas)的中篇小說,講述來自天狼星的Micromégas率先登陸土星,和土星學院的書記私交甚好,兩人一同來到地球,感嘆地球人哲學的落後,最終留下一本解釋了一切的「無字天書」。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故事更像是啟蒙時期的理性主義寓言,有著工業革命之前的樸實想像力。

隨著對土星的天文觀測越來越精確,科學家們發現土星沒有地球那樣堅實的地面供飛船著陸,行星大氣和氣溫變化也難以維持人類的存活。因此,在20世紀出現了更多對土星生命形式的想像。

你可能在土衛六上遇到長得像大沙蟲一樣的當地人( 蒂姆·波頓電影《陰間大法師》)。

進入土星軌道後,還會見到4000米長、雌雄同體、長得像刺鰩一樣的生物Rukh正飛翔在土星大氣層中(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L. Forward的小說Saturn Rukh)。

一些土星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星際交流。早期火星殖民者在土星衛星上建立基地時,採用了克隆技術彌補勞動力的不足。這些克隆體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變成了膚色不同的「人種」,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社會階級(DC漫畫Jemm, Son of Saturn)。

55年前,一部分地球人目睹了類似的星際交流。由土星岩石組成的人形生物Kronan來到地球,由於生理構造不同,地球的富氧大氣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壯,人類只有在雷神托爾的幫助下,才抵禦住了Kronan的入侵(漫威漫畫Journey into Mystery)。

我們或許還沒做好準備迎接外星人的到來,因為我們對自己以外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只能從繪畫、手稿或是探測器所捕捉下的照片的幫助下,想像遙遠星球上發生的故事。

這是神秘的異世界,像家又不是家,我們將從這裡走向宇宙。

在凡爾納1877年的小說《太陽系歷險記》(Off on a Comet)中,人們坐著彗星在太陽系中旅行,在土星上抬頭仰望閃亮的光環,看八個月亮此起彼落。

《異世界的奇幻旅程》(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的探險者從木星出發抵達土星,這個陰森冷峻的星球上唯一的居民是一些靠心靈感應交流的巨大生物。

隨著「太空時代」到來,科幻作品中那些追逐名利或逃避現實的人和先驅者、探險家們一起,把土星變成了太空中的一個落腳點,土星環和眾多衛星上也有了進軍宇宙的前哨站。

在平行宇宙的21世紀早期,Shaun Geoffrey Christopher上校率領船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土星探索任務(科幻劇《星際迷航》)。在土星軌道上,你會看到與貨運飛船相連 、保存了少數地球物種的溫室(電影《宇宙靜悄悄》):

或是圓筒形的庫珀空間站(電影《星際穿越》)。

進入大氣層後,就出現了人類殖民者建造的懸浮城市(查爾斯·斯特羅斯《終端漸速》、「神秘博士」系列小說The Taking of Chelsea 426)。

在土星環里,人類殖民者正在研究如何把一大塊冰拖到位於火星的殖民基地,解決用水危機(阿西莫夫《火星之路》);人類宇航員與人工智慧HAL 9000已抵達土衛八,尋找神秘無線電信號的來源(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

▲ 在電影中被改成了木星。

而且,土星旁的神秘蟲洞,可能將人類帶到第二家園(電影《星際穿越》)。土衛十正在加速遠離土星,帶著采冰船以及船員們建立的基地離開太陽系(阿拉斯泰爾·雷諾茲《推冰》)。

當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衝出地球,前往更多可居住的世界時,或許就能真正理解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宇宙理論》(Cosmotheoros)中所說的:

「不會那麼容易地過分崇拜這個世界所謂的偉大,能夠豁達地對待那些被人類這個物種賦予太多情感的瑣事。」

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不過是映入卡西尼號眼中的蒼白的藍點,面前是無限廣闊的宇宙。40多年前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的激動,未來將在無數更加遙遠的地方被喚起。

▲ 1968年,阿波羅8號在月球上看地球(來源:NASA)

▲ 2013年,卡西尼號從土星附近看地球(來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

20年,是人類的弱冠之年,對卡西尼號來說就是一生。

在卡西尼號的官方網站上,噴氣推進實驗室把這最後的旅行稱為「土星奧德賽」。與古希臘神話類似,卡西尼號的這場「奧德賽」也是英雄的偉大返鄉,只不過不是返回地球,而是回歸我們的誕生之地——宇宙。人類文明站在一片小小的沙渚上,頭頂浩瀚的宇宙海洋正在召喚。

▲ 來源:NASA

今晚,當面對夜空念著迪倫·托馬斯那首著名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時,雖然看不見剎那間光明的消逝,但我們都知道,在15億公里之外,有一點來自卡西尼號的最後的微光。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附錄:本文中涉及的科幻作品列表

(按文中出現的順序)

小說《微型巨人》(Micromégas),伏爾泰,1752年

電影《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1988年

小說《Saturn Rukn》,Robert L. Forward,1997年

漫畫《Jemm, Son of Saturn》,DC,1984年

漫畫《Journey into Mystery》,漫威,1962年

小說《太陽系歷險記》(Off on a Comet),凡爾納,1877年

小說《異世界的奇幻旅程》(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John Jacob Astor,1894年

電視劇《星際迷航》,1966年

電影《宇宙靜悄悄》(Silent Running),1972年

電影《星際穿越》,2014年

小說《終端漸速》(Accelerando),Charles Stross,2005年

小說《The Taking of Chelsea 426》,David Llewellyn,2009年

小說《火星之路》(The Martian Way),阿西莫夫,1952年

小說《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阿瑟·克拉克,1968年

小說《推冰》(Pushing Ice),Alastair Reynolds,2005年

關鍵詞:#卡西尼號# #土星#

責編:西威

作者:Raeka,轉碼員,《不存在日報》記者,冷僻故事愛好者。期待有一天能在街角遇見藍盒子,去看看galaxies far far away。


推薦閱讀:

土星為什麼有美麗的光環?
史上最牛火箭封神榜2
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的最後時刻,收集到了土星大氣的哪些信息?

TAG: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