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107日,你想不到的天琴
尋找手藝-紀錄片-高清正版視頻在線觀看-愛奇藝
第107日 廣西龍州縣.天琴
關於藝術的起源,有一個說法是藝術源自宗教儀式。對於這個觀點,今日算是見識了。
我們把車開到板池村,村子的盡頭是口大水井,水井從源頭算起,依次分為飲水區、洗菜區和洗衣區三部分,所有村民嚴格按照三個區域的功能使用井水,絕不會亂了順序。
李紹偉的家就在水井旁邊不遠,他家門沿寫著:「天琴世家」四個字。李紹偉是天琴的製作、彈奏傳承人,也是一名法師。
我們輕輕走入李大哥家的堂屋,屋子裡沒人,屋後面傳來「吱吱」的聲音,我們以為他正在製作天琴,心中大喜。實際上,李大哥只是在修他的天琴,今天下午有個法事,他要趕緊修好參加下午的活動。
修好天琴,李大哥給我們彈唱了幾曲傳統曲目。琴弦響起,李大哥投入的神情讓我們想起新疆的胡大拜爾地,實際上他們倆的歌真有一點點類似,都像民謠,也像輕搖滾,胡大拜爾地的音樂給人一馬平川的開闊和蒼涼,而李大哥的音樂則像一隻鳳凰在森林裡飛舞。我一邊錄音,一邊陶醉其中,心裏面那顆種子正在炙熱地發芽生長:我要出一盤CD,為這些默默無聞的民間音樂人出一盤專輯!!
錄完音樂,李大哥邀請我們在他家吃飯。我們吃的是米飯,三個菜,但我只記住了豆角,因為那豆角太好吃了,完全是小時候的味道,那也一定是李大哥自己家裡種出來的吧。李大哥一口氣吃了三碗飯,這讓我們感到很驚訝,後來我們才知道原因。
吃完飯,一輛「五菱之光」麵包車來接李大哥,我們的車跟在後面,去另一個村莊,拍攝李大哥為一個剛滿月的孩子做法事。
李紹偉在修他的天琴音箱
那個滿月的孩子
李紹偉和徒弟在法事現場,徒弟手裡彈奏的就是天琴,腳趾上掛著鈴鐺用來打節奏。
作為天琴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李大哥的音樂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他的音樂響起,來參加孩子滿月酒的幾十個村民沒有一個在意他的音樂,大家談笑依舊,或者盯著電視看電視里的真人秀節目,若不是我們的鏡頭在關注,李大哥真的可以用孤單來形容。
李大哥雖然是「對牛彈琴」,但他的投入度絲毫不減,每個環節一絲不苟,獨自陶醉在自己的彈唱中。
在這混亂的現場錄音樂,聽上去似乎比在家乾淨的背景更有韻味,這也難怪,天琴本來就是用在宗教儀式上的,李大哥說他的音樂是與天對話,因此他的琴被取名為天琴。
如此浪漫的名字!古樸的琴,加上宗教色彩的儀式,混雜著熙熙攘攘的雜音,好聽的音樂居然可以這樣產生。
58歲的李大哥收了一個徒弟,今年已經52歲,年輕人誰會去學這個並不賺錢的行當呢?徒弟已經能上手,但是要替代李紹偉,還有些距離。一個真正的法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僅需要學習製作、彈奏天琴、還要懂生辰八字。
從下午兩點開始,李大哥和徒弟就開始彈唱、念經、做法事,中間不能進食、不能飲水,一直持續到半夜12點,這也是當地的習俗。這時候才想起中午吃飯時,我問李大哥怎麼能吃下三碗,李大哥說:現在多吃點,晚上就沒得吃了。
下午五點多,我們攝製組四個人在主人家裡蹭了頓晚飯,中間還吃了香蕉和當地的糍粑。晚上八點多,李大哥的徒弟看上去有些餓了,他偶爾用餘光瞄一眼正在吃流水席的客人們,但馬上又迴避了。我走過去悄悄問他:你餓不餓呀?他說餓呀!我問那怎麼辦?他說我可以抽煙嘛,說著舉起手中一支點燃的香煙。
天琴,看似「卑微」,換個角度,卻再神聖不過了。
推薦閱讀:
※《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35-36日,從波密到墨脫,爽死
※《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80日,回到老家
※《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25日,走,去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