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31日,遇到靈魂大師

【原創/紀錄片】尋找手藝(全5集)2017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第31日 西藏達孜.鍛銅

鍛銅這個點,是喻攀的功勞。他打聽到這個點,隨之而來的是在西藏的最大驚喜。

找到第一家「白納村」,我們找錯了鄉,花掉近兩個小時。我和何思庚已經累了,只想躲在樹蔭下休息會兒,喻攀沒停下來,他沖在前面見人就問。

「鍛銅」這個名詞,懂的人不多。喻攀說菩薩、阿彌陀佛、然後用手比劃敲打的動作,人家才明白懂我們的意思。靠著似懂非懂的肢體語言一路打聽,喻攀搭上了一輛運菜的拖拉機,開拖拉機的人就是我們要找的「白納村」人,我和何思庚在後面開車跟著。

終於,車開到山溝溝里的一片青稞地旁,有一個小院落髮出叮叮噹噹的響聲,我們找到了。

就是這個小山溝

這裡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銅佛像生產地。拍攝期間,我們接到了兩條簡訊息的推薦,均指向同一個人:土旦大師。

土旦次仁29歲,名震藏區,光為拉薩的大昭寺就打造了兩尊巨型佛像,要知道,一個歷史悠久的知名寺廟,可不是經常增加佛像的。

土旦在屋內繪畫一尊3米多高的佛像背座,這是一位活佛的定製。

這位活佛找來一塊20厘米左右,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鎏金佛像背座,希望土旦能複製成3米多高。土旦先要將這件文物的圖案畫成兩倍大的小圖,然後再放大成3米多高。

原像很小,放大後需要增加很多細節,這就需要土旦的創作了。但創作絕不是憑空,每個花紋和細節都必須遵守嚴格的佛教意義,這是絕不能改動的,這需要深厚的佛學功底。

活佛送過來的鎏金佛像背座

土旦的屋子裡擺著一尊他很不滿意的佛像,這份不滿意不來自客戶,而是來自他對自己的要求。根據經書對這尊佛像的文字記載,土旦對它進行了大膽創新:他增加了這尊佛像的骨架感,在脖子、臉部和下巴部位都考慮到了骨架,臉部看上去顯得消瘦,但身子,是按照傳統佛像製作的,略顯胖。這就是土旦最不滿意的一點,他認為這樣不協調。但活佛和徒弟們都認為已經很好了。徒弟們都認為師父是個極其嚴格的人。

如果是複製性的佛像,土旦畫好圖紙,會親自打造一個樣品,然後用鋅製作一個模具,模具的打磨,由土旦的哥哥擔任。模具好了以後,把銅板放在模具上,用大型液壓機壓製成型,然後燒紅加熱增加銅的延展性,這樣銅片就在造型的過程中不會斷裂。

模具壓出來的雛形很標準,但只是大致形狀,更多的細節和輪廓需要一點點敲打、鍛造。在沒有液壓機的年代,所有環節都需要靠鍛造,一個部件需要一個成熟工人鍛造3天,而液壓機一天則可以出品20多件。

一尊佛像分好幾個部位組成,分次鍛造,然後焊接組裝。焊接組裝的過程,是一個細緻的過程,這個過程還是由土旦的哥哥完成。

土旦的徒弟們

土旦最滿意的作品是一尊瑪爾巴像,是在完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根據經書的文字記載,靠自己一個人單獨打造出來的。這個過程中最難的,是要把文字描述轉化為立體塑像,要刻畫出佛像的性格,一個眼神要道出這尊佛像的全部故事。

從技術角度看,一尊立體佛像靠一張完整的銅板敲打而成,要做到天衣無縫幾乎看不出任何介面,這已經是技術難度的極限。更何況還要通過體態、眼神表現出這尊佛像的性格。

但土旦做到了,一家寺廟向土旦預定了1000尊這個造型的佛像,因為數量較多,土旦做了一個樣板之後,後面的採用了澆鑄的辦法,這樣可以大量複製,然後再一尊尊具體打磨修正。

土旦很時尚,戴著天梭的手錶,用著蘋果手機,微信玩得很溜,他的手機圖片庫里,幾乎全部都是佛像,有他為各個寺廟鍛造的佛像,也有各個時期知名寺廟的精美代表作。

土旦不缺錢,但也不富裕。但凡有些盈餘,就會自己花錢鍛造佛像,送給一些偏遠較窮的寺廟。

我們拍攝時,徒弟們正在打造的一尊一米多高的蓮花生佛像,就是他捐給一個寺廟的,加上鍍金所需要的400多克黃金,這尊佛像成本造價就要30多萬元。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幾乎每年都要這麼捐一次,而免費義務為寺廟所做的工作更是不計其數。

土旦認為,自己生活的盈餘完全是因為佛的保佑,捐出去盈餘的錢是應該的。他們家世世代代造佛像、捐佛像,已故所有家族成員壽命都在80-89歲之間,這樣的高壽在西藏完全是個奇蹟!

小時候,土旦的奶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名高僧,在路上撿了一筆錢,揣在口袋裡,擔心強盜搶了,還擔心丟了,擔心怎麼花。無形中,錢反而成了內心的一份負擔。於是他把錢扔了,心一下子也就輕鬆了。

這個故事一直伴隨土旦。

土旦還幫我解開了一個心結:我一直認為在西藏拍攝不順,在德格卻很順利,是因為不同佛教教派的區分力量。我信奉德格的薩迦派,而西藏大部分是格魯派。於是我在德格被保佑,在西藏卻被排斥。土旦認為,不同派別的佛教有差異不錯,但造成我拍攝差異的,不是佛教教派本身,而是我自己內心的區分心。

恍然大悟。

當我們拍攝到一半,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土旦為我們準備了甜茶、餅。我和土旦如同老朋友相見,聊了很久。有一點共識我們更是相見恨晚:

我告訴土旦,在《尋找手藝》籌備、拍攝過程中,我的感悟是:把事情做好,只要不是謀私利,根本不用愁錢,自然會有很多人的鼎力相助。土旦對此極為認同,他在學習鍛造佛像的16年中,父親不斷教育他不要為錢而造佛像,他自己的親身體會則是:只要把佛像造好,不少活佛就會幫他籌錢,所以他從來不用為缺錢發愁。相反,錢多了的時候就去幫助別人,或者捐贈佛像。

土旦告訴我,我們的攝製組,是他見過的最認真的,之前有一個國外攝製組在他的院子里拍攝了一個小時,已經是最長時間,更多的攝製組,只是走馬觀花頂多半小時。

最為感動的是,土旦為我們展示了屹立院中巨大的蓮花生大師像,更欣然許可我們的拍攝。此之前,他的任何一部尚未交接的作品,是絕不對外公布的,更不用說拍攝。

今天為土旦感動,也為自己的認真感動,為《尋找手藝》感到欣慰。

蓮花生大師像


推薦閱讀:

紀錄片能夠帶給我們什麼
有哪些紀錄片把普通人的故事講得特別動人?
2017,這些記錄片你不能錯過

TAG:纪录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