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小米進軍智能音箱,新浪下了一盤怎樣的棋?
今年6月底,新浪宣布由門戶全面升級成「智能媒體平台」後,新浪首席運營官兼總裁杜紅當時斷言,「未來大家可以通過更多的交互手段,與新浪的內容產生聯繫,包括與汽車廠商做的語音內容交互等等。」
9月6日下午,小米探索實驗室聯合五家合作方,召開了一場別出生面的小米智能音箱合作夥伴媒體溝通會,新浪則成為了五家合作夥伴中的一位。在雙方進行深度合作後,小米智能音箱通過簡單的一句話就能獲取新浪的新聞資訊內容。杜紅的這個設想真的實現了。
為什麼小米會選新浪?智能化基因是關鍵
如今的內容分發市場並不平靜,BAT、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以及三大門戶都是這個市場重要的玩家。而作為一點資訊的大股東,小米的合作夥伴本應該是一點資訊,但小米智能音箱卻選擇新浪作為首選合作夥伴,這確實讓我們感到驚訝。
通過和內容資訊平台的合作,小米智能音箱可以提供差異化的內容,進而幫助其和其他玩家形成差異化,並最終拉開市場佔有率,但這也意味著小米必須要和最強的平台合作。畢竟小米的競爭對手們遲早也會發現內容具備的入口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浪之所以能夠進入小米的視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如今新浪已進入中國內容分發平台的第一梯隊。根據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6月,新浪在移動端的生態流量月度總用戶已接近3.7億,月日均用戶也超過1億。
而在人均使用時長和總使用時長等關鍵維度的數據上同樣有著不俗表現,這正是小米智能音箱所需要的。而對新浪來說,通過和小米智能音箱的合作,也能夠將其優質內容觸角延伸到小米上億的智能設備中,雙方可以說一拍即合。
不過真正讓雙方走到一起的,其實還是兩大平台共同具備的智能化基因。
我們首先回歸到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中來看,智能音箱成為手機後,又一個交互入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但語音交互也意味著我們很難再去獲取海量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篇4000字的文章,如果用手機看圖文5分鐘內就能大致看完,但如果以音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則可能需要1個小時。
所以智能音箱為用戶提供的資訊一定要極其精準。而近幾年的內容分發浪潮,其實已經在印證一個事實:我們對資訊的需求其實是個性化,這也需要內容資訊平台足夠智能化,並且精準的向用戶推送分發內容,而新浪智能媒體平台具備這樣的智能基因。
在現場的演示視頻中就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用戶說了一句「播放科技新聞」,小米智能音箱就開始播放新浪科技的短訊。其實這就是個性化的體現,我們簡單的說一句話,小米智能音箱加以識別,然後把需求遞交給新浪,再結合新浪的智能分發基因精準的幫用戶找到有價值的信息。
當然新聞資訊的需求只是合作的一部分,這背後還有數據層面上的合作。眾所周知,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小米智能音箱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消費者。而新浪智能媒體平台打通了新浪和微博雙平台的內容、數據和賬號體系,不僅有龐大的內容數據和用戶數據,更有用戶即時興趣、動態化場景、網狀知識圖譜和社交關係等獨特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能夠支撐到新浪的機器學習,還能幫助小米智能音箱在更精準更豐富的場景中進行應用。
從智能分發到賦能創作者,新浪智能媒體平台的彎道超車
自今年6月由門戶升級成為「智能媒體平台」後,新浪就邁入了快車道。而新浪能夠後來居上,其實這並非偶然。
這一輪內容分發變革很大程度上是以技術驅動的,但新浪卻並沒有只是將重心放在分發和傳播上,而是在關注傳播的同時,用人工智慧助力內容生產。在今日頭條等平台對用戶完成初步教育,用戶對內容質量有更高需求時,作為一家媒體屬性極強的平台,新浪自然站在了新風口上。
如今新浪「智能媒體平台」主要有三個拳頭產品,這包括手機新浪網、新聞客戶端以及中間頁。手機新浪網滿足用戶泛閱讀需求,新浪客戶端則滿足用戶個性化閱讀需求,而中間頁則可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瀏覽新聞和資訊的需求。多樣化的渠道也幫助新浪智能媒體平台實現了內容、用戶、場景三位一體的智能分發場景。
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新浪微博,每天大量用戶在微博上生產海量的信息,並且擁有開放的社交關係,這使得新浪得以擁有極其豐富的用戶興趣標籤。通過和微博在內容、數據、用戶和媒體賬號上的充分打通,新浪智能媒體平台得以捕捉到用戶的即時興趣,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長期興趣,這是新浪智能分發的獨特優勢所在。
眾所周知,如今各大內容分發平台都在「去工具化」,而他們最重要的嘗試就是引入社交關係鏈,而新浪智能媒體平台早已有之。而與其他平台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新浪智能媒體平台更加關注的是內容創作。在杜紅看來,「分發和傳播是一對翅膀,只有更好地創作出更高品質的內容,才能獲得更多用戶的喜愛,從而提升用戶黏性。」基於此,新浪的智能媒體平台一直在為內容創作進行賦能。
具體而言,在智能創作方面,「鷹眼」後台可幫助內容創作者得以快速捕捉熱點,關注社交平台上的熱點事件以及關注賬號的動態,儘早發現新聞線索;智能寫作產品提供海量素材,實現多媒體素材精準匹配;針對視頻內容,還具有獨有的快速雲剪功能和自動完成聚合生成專題的功能。未來,新浪智能媒體平台還將提供更多智能創作及互動工具服務,實現內容創作的全面智能化。
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新浪集團的CIO王巍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某明星可能半夜2、3點時,在微博上面刪了幾條她和她老公互動的微博,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會說,這條新聞可能明天就是一個娛樂的熱點爆炸新聞。這個新聞可能會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其他的媒體平台更早的把它播報出來、分發出來,這個其實就是新浪智能媒體平台的特色,我們的深度媒體的生產模式。」
在這個生產模式當中,新浪智能媒體平台其實提供的不單單是一個熱點發現的過程,它還是有機器協調、機器新聞等高效的內容模式。我們時常談到機器推薦存在弊端,內容創作者為了追求很容易產生標題黨,而新浪智能媒體平台賦能內容創作者,幫助他們找到熱點資訊的嘗試非常值得借鑒。
聯手新浪,內容會最終成為小米智能音箱破局關鍵嗎?
如今Echo的成功讓市場上的既有玩家都垂涎欲滴,但想要複製Echo的成功,即使對蘋果來說都並非易事。尤其在人工智慧方面,蘋果很難去和已經面世的谷歌人工智慧助手或者亞馬遜的Echo競爭,基於此,蘋果的策略強調HomePod是一款音箱設備,其次才是智能助理,蘋果音箱的實用性給了它獨特的市場定位。
不過對小米智能音箱來說,其實還面臨更多的挑戰。且不說,小米智能音箱並沒有構建出蘋果那樣的音樂生態,如今大部分中國普通家庭里,根本就沒有足夠多的智能設備供小米智能音箱連接。而智能音箱平台只有加入系統的設備越多時,消費者才會對「智能」的感受越強烈。
當然,依靠米家的智能硬體生態,小米很可能是中國最先激活智能音箱市場的玩家。但在這之前,小米智能音箱可能還需向蘋果HomePod取經,通過提升產品的實用性吸引消費者。如今的小米智能音箱匯聚了主流音頻服務商的內容,再加上王川對音箱、耳機等設備的極致追求,這些能給小米智能音箱加分不少。
但如今小米智能音箱在功能上和同類產品區別並不算大,很難說有足以讓我們心動的功能。所以才看到了這次小米聯合多家合作夥伴進行的探索。小米需要藉助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實現差異化,而這其中自然也以與新浪達成的內容合作最為令人矚目。
在現場的演示視頻中,通過簡單的語音喚醒,小米智能音箱「小愛同學」就能語音播放由新浪提供的新聞資訊和微博內容,這其實已讓「小愛同學」初步具備了智能搜索引擎的功能。
王巍表示,「我們結合微博龐大數據,能夠精準地判斷到這個用戶在這個時間點上是在參加一場音樂會,還是在觀看一場足球比賽,還是在冬天的時候帶著小朋友參加冰雪節。我們結合到這些場景和時間的信息,可以精準的判斷出用戶的需求點、興趣點在哪裡,更精準的推送定製內容。」
真正的AI音箱其實不應該僅僅有技術,而是需要和生活相結合,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體驗。蘋果HomePod通過音樂滿足了用戶的娛樂性需求,國內主流的AI音箱則通過音頻內容滿足用戶的知識性需求,而新浪則為小米AI音箱帶來了差異性的可能,憑藉時效性極強以及垂直的專業內容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智能音箱是家庭場景中智能家居的入口,而資訊內容則是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兩者的結合可以說相得益彰,這也許會給同質化的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帶來一絲新的曙光。
推薦閱讀:
※關於米乎這個稱謂大家怎麼看?
※小米科技產品所獲得的工業設計獎含金量有多高?
※如何評價雲米互聯網智能冰箱iLive?
TAG: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