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之路168 我是如何偷懶的讀傳記
有一位喜歡讀傳記的朋友告訴我,他喜歡讀的是人物的每個轉折點,尋找背後的驅動力,也就是WHY。另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喜歡倒著讀傳記,從結局反推之前發生了什麼。也有朋友告訴我,他會把主人公的時空想像成當下的場景,從而體驗為人處事的閱歷。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自傳:Steve Martin的《Born Standing Up》。
這是一次偷懶的讀書,首先翻看了一下大綱,很有《千面英雄》的結構感。然後立馬在網上看書評。有很多人吐槽:不要在讀書前看書評,否則會影響自己的判斷。我一直覺得這個觀點很奇怪,我們本來就有自己的判斷,而且看到了牛人寫的書評,反而會提升我們的判斷力呀。
我看書評的時候,想要抓住的是:這本書的邏輯主線是什麼,轉折點在哪裡,能夠收穫什麼?
這本書中一個高頻的關鍵詞是punchline。什麼是punchline呢?說白了是抖包袱,也就是點破笑點的那句話。但是作者似乎帶來了不需要punchline的表演,這又是什麼呢?
從中我看到了作者對幽默的理解的變化,這也是其中的一條暗線。從少兒時的頭部把戲,到想要前衛的改變,直到思考 What if there were no punch lines?(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冷笑話嘛),甚至到了成名後的自我重複和逃避,以及最後所謂的接受。
這也促使我思考冷笑話為什麼好笑:因為它製造了緊張,但是並沒有釋放。那到底什麼是一個笑話?我們為什麼笑?笑話的結構是什麼?讓我們也試著編寫一個笑話?比如說:我坐在那裡思考人生,思考人生為什麼這麼痛苦,這麼痛苦,這麼痛苦……
有趣的是當作者登上成功的頂端,帶來的卻是孤獨和抑鬱。我想,我也很渴望這種孤獨吧。
當然,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和父母關係的變化,從父親早期給予的差評到父親離世前的和解,若有深意。
這就是我偷懶的讀書過程,你是如何讀書的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