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瑣憶·金圓券的苦頭,德國人也吃過

1923年德國發生惡性通貨膨脹,老百姓用大幅貶值的紙幣充當壁紙糊牆。(點擊可看大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是一個繁榮的國家,該國的貨幣體系有充足的黃金儲備支持,國內工業欣欣向榮,尤其是光學、化學和機械產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德國馬克、英國先令、法國法郎和義大利里拉的價值大致相當,與美元的兌換價也差不多都在4比1到5比1之間——那是1914年的幸福時光。

時間來到1923年,戰敗國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達到了頂峰,馬克與美元的匯率是1萬億比1,一手推車錢甚至不夠買一張報紙。大多數德國人被金融龍捲風嚇倒了。貨幣失去了意義。這場金融風暴讓大多數德國人不知所措,貨幣在這個國家已經完全失去了效用。

席捲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從1921年6月到1924年1月持續了兩年多,1921年8月開始,試圖自救的德國當局不計成本地用馬克購入外匯,但這反而加速了馬克價值的崩潰速度,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越低,就越需要印出更多的鈔票來購買外匯。

1922年上半年,馬克與美元的匯率一度穩定在320比1左右,在這期間召開了幾次國際會議商討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其中包括美國投資銀行家J·P·摩根在那年6月組織的一次。不過這些會議並沒有商討出任何可行的方案,德國的經濟因而急轉直下,到12月馬克與美元的匯率已經滑落到800比1。1922年6月德國的生活指數為41,到12月則暴漲到685,增加了15倍以上。

貨幣的大幅貶值甚至在魏瑪共和國催生了一種特有的疾病,叫作「寫零症」,主要癥狀是患者總有寫下一長串「0」的慾望。醫生將其診斷為一種精神疾病,是因通貨膨脹下貨幣數值位數大幅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的書寫和計算難度而產生的。

據說在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期,在柏林喝一杯咖啡的工夫,這杯咖啡的價格就有可能翻了一倍。

1923年,柏林的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在庫房裡清點一捆捆鈔票。(點擊可看大圖)

1922年,一個商店店主把錢塞進收銀機旁的茶葉箱,但顯然已經塞不下了。(點擊可看大圖)

惡性通貨膨脹期間的食品價格高得令人咂舌。(點擊可看大圖)

1923年,失去購買力的紙幣被集中燒毀。(點擊可看大圖)

1923年,一位家庭主婦用紙幣生爐子。(點擊可看大圖)

照片上方標註著「通貨膨脹之王」,這個男子拿沒用的硬幣做了一套禮服,攝於1923年。(點擊可看大圖)

一張面值10億馬克的鈔票,攝於1923年。(點擊可看大圖)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眼鏡市場,寶島眼鏡一家獨大?
分稅制對我國政治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銀行業的利潤如此高,是否合理?
如何看待2月7日中國外匯儲備少於三萬億?
在日本經濟不振的十幾年中,股市上哪些板塊表現的比較好?

TAG:历史 | 照片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