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東南亞:中國金融科技下一個五年

和中國類似,在東南亞具備跨越式推進新金融的機會,可以跳過大量成本高昂、普及緩慢的金融基礎建設,迅速擴大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而其前提恰恰歸功於欠發達的傳統金融服務。

公眾號: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在中國這片大地上,金融科技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2013年以來,移動支付很快變得家喻戶曉,互聯網理財深入人心,互聯網消費金融則大行其道。

據埃森哲統計,去年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融資規模實現翻番,首次超越北美,中國貢獻了亞太地區投資總額的九成。安永中國最新調查統計顯示,中國大陸正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33%)兩倍的採納率引領著金融科技的應用普及。

從市場滲透率來說,目前移動支付達到了70%左右,互聯網理財覆蓋了數億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滲透率則在迅速提升。儘管天花板尚未顯現,但以目前的增長速度,用不了一兩年,過往的高增長將難以為繼。

更何況,一方面,國內監管相對寬鬆,各路資本湧入,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遍地開花,然而模式和產品同質化突出,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告一段落,監管趨嚴、牌照化是大勢所趨,監管套利空間不斷收窄。

怎麼辦?一切接入了互聯網的事物,都很難局限於某個邊界里。中國金融科技的征途亦如此。

「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國與國之間信用連接的需求將越來越大,金融科技的競爭將趨於全球化。」Wecash(閃銀)CEO支正春向新金融琅琊榜表示,「我們在兩年前定下了全球化發展戰略,始終關注Enova和Credit Karma等國際金融科技巨頭。」

到海外去,拓展國門之外的藍海市場,成為中國金融科技的新風向。

就像近代以來的中國人出海路徑一樣,「下南洋」依然是眾多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共同抉擇。

走,到南洋去

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堪稱新一波「下南洋」熱潮的急先鋒。

8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領投11億美元入股印度尼西亞最大電商Tokopedia。今年6月,阿里巴巴斥資10億美元,增持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股份至83%。

阿里巴巴新聞稿稱,其將東南亞視為全球化戰略的核心戰場之一,投資Tokopedia意味著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戰略布局已經從點至面全線展開。

數據顯示,印尼有2.6億人口,而整個東南亞有6億人口。

電商之外,螞蟻金服於2016年11月戰略投資泰國支付企業Ascend Money;2017年2月,注資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4月,與印尼Emtek集團成立一家合資移動支付公司。

2017年春節前夕,閃銀在印尼成立了本土化的貸款服務品牌TunaiKita;5月份,Tunaikita上線App,正式開展業務。閃銀還在新加坡成立了東南亞總部。

5月,印尼出行服務公司Go-Jek宣布完成12億美元融資,領投方為騰訊。Go-Jek最早通過「摩的打車」進入該領域,之後又推出了汽車打車應用「Go-Car」,以及外賣服務,並建立了自己的移動支付體系「Go-Pay」。

6月,中國信貸科技旗下新加坡人壽宣布,正式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人壽保險運營牌照,將以金融科技為依託開展互聯網人壽保險業務。

7月17日,陸金所國際業務平台——陸國際宣布,已經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則性批准「資本市場服務牌照」,正式在新加坡開業,並將在2017年第三季度上線。

7月24日,東南亞移動出行平台Grab宣布獲得滴滴出行和軟銀集團20億美元的投資。Grab很早就與螞蟻金服建立了合作,並推出了自己的支付業務。

為什麼是東南亞?

東南亞之所以成為中國金融科技海外布局的首選之地,與地理、歷史、文化以及金融土壤息息相關。

IDG資本投資總監江左告訴我,「東南亞在地理上距離中國比較近,是中國遊客非常集中的地方,就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金融機構跟隨美國遊客『出海』的步伐出海擴張一樣,中國金融科技從業者同樣如此。」

數據顯示,近年來,東南亞成為中國人海外旅行最多的地方。2017年上半年,中國赴東南亞各國旅客人數總量攀升,已經突破千萬人次。

在支正春看來,東南亞正經歷著中國前20年的人口紅利,並且移動端的普及已經十分明顯。以印尼為例,人們對用手機訂餐、購物、叫車等已習以為常。而東南亞地區金融基礎設施較落後,人們想要得到一些簡單的金融服務十分地繁瑣。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空白。

江左並稱,在成熟市場,金融制度健全,牌照準入嚴格,並不利於外來者進入,螞蟻金服收購MoneyGram遇阻即是例證。

這也可以解釋,日韓距離中國同樣非常近,並且在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在金融科技「出海」熱度上不及東南亞。這是因為,日韓的傳統金融服務相對完善,金融環境成熟,留給金融科技的創新空間相對較小。

更難得的是,東南亞普遍以年輕人口為主,對互聯網等新生事物有著良好的接納度。隨著手機普及率的持續上升,這為中國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在東南亞的擴張創造了基礎。

總體而言,和中國類似,在東南亞具備跨越式推進新金融的機會,可以跳過大量成本高昂、普及緩慢的金融基礎建設,迅速擴大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而其前提恰恰歸功於欠發達的傳統金融服務。

本土化挑戰

高盛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金融科技崛起:作為生態系統入口的支付》指出了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國際化趨勢。不過,高盛認為,海外的法律、監管和文化等因素,將影響到國際化進程。

星展銀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早前的一份報告中亦稱,當前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走出去」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相對孤立的中國市場與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的生態差異,以及在與國外企業合作、為海外用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遭遇的文化差異。

「對待文化差異,閃銀通過兩個方法解決。」支正春說,「首先,我們堅信,人的天性都是一樣的,中國人追求更快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東南亞人民也一樣。第二,管理本地化、市場本地化、團隊本地化,我們與印尼當地上市公司和科技公司共同合資成立TunaiKita,在當地組建團隊,用地道的渠道進行市場推廣。」

中國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並且手機應用高度成熟,但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會導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走出去的時候面臨尷尬。

舉例來說,陸金所在推出國際平台的時候,明確要求所有流程都必須在移動端上完成,這樣的要求許多國際城市乃至國際金融中心都不敢嘗試,僅有新加坡監管部門選擇了接納,最終陸國際落子新加坡。

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挑戰,例如監管風險與政治風險。

江左認為,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政局並不是特別穩定,在法律和政策上不太成熟,因此需要重視監管風險。

閃銀東南亞團隊負責人陳亮宏亦提到,以印尼為例,雖然此刻和中國關係還不錯,但前些年也有過一些風波,印尼當地也存在一些排斥少數宗教和種族群的極端組織,因此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概言之,更多的市場機會,伴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而只有那些在技術上擁有全球一流水平,同時能夠真正實現本地化的公司,才有望在東南亞金融科技市場奪得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印尼軍事實力東盟第一?
假設中國真的吞併了某個東南亞國家,如越菲緬這些,對中國而言到底是是利是弊?
除了新加坡,東南亞有哪些國家適合移民?
亞洲(主要東南亞)諸國國民對日本(舊日本帝國,現今日本)的態度究竟如何?

TAG:金融科技 | 东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