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福鼎餅花「開」百年

福鼎餅花,是福鼎當地民間藝人獨創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種特有手工技藝形式,是專門貼在中秋月餅上的一種裝飾畫,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這種畫形式新穎,線晰,題材多表現戲曲中的人物風貌,有美人式、八寶式、八國式、團式等,畫面色彩鮮艷、熱鬧,以紅、黃、綠、桃紅等色為主,為全國罕見。[i·非遺]第二十六期,小愛帶你去看福鼎餅花。

餅花是福鼎特有的民間美術工藝品,起源於清代。當時,福鼎的月餅大如圓盤,餅店出售時用厚紙包成方角形,偌大的平面該有漂亮的畫面才能吸引顧客,於是餅花應運而生。可以說,餅花是中秋月餅最早的包裝。

福鼎餅花的內容也多以戲劇表演題材為主,畫面人物生動、色彩明艷。其演變過程經歷了「百子花」「團花」「泥金餅花」「木刻餅花」四個過程。在福鼎餅花最鼎盛時期,也就是木刻餅花大發展的時期,福鼎幾家雕版刻書店也順帶做起了餅花生意。當時,溫州、蒼南、柘榮等地的商人都來福鼎訂購餅花。

九十多歲高齡的庄培元是目前唯一健在的餅花藝人。據他回憶,他在九歲時就開始跟大人學習繪作餅花,先是按已有餅花的樣式臨摹,然後學著給餅花上色。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他終於掌握了剪紙餅花和手繪餅花的技術。他說,每年正月底開始到中秋節前,全家人都在繪製餅花。雖然當時餅花的價格不高,但收入基本上可以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開支。手繪餅花技藝一般是家族內代代相傳,餅店往往很早就會向繪製餅花的藝人預約,並提前預付定金。而藝人也會為餅店畫幾張大幅的餅花招牌,相當於現在的廣告,從農曆八月初一開始就張掛在店裡,以招攬顧客。手繪餅花的銷路極好,周邊的霞浦、柘榮、平陽、蒼南等商家也紛紛來福鼎訂購餅花。

餅花印模

在福鼎過中秋有個習俗,是舅舅要給外孫送月餅。八月十五中秋夜,全家人一起拜天祭月,將月餅、柚子等放在盤中,點上一柱香,仰望夜空,只見圓月潔白如洗,月華如水。輕煙裊裊,有幾點神秘,幾許期盼,帶著孩童心中藏的秘密和心愿隨風飄向月宮,飛向嫦娥姐姐。

吃完月餅,把餅花貼在自家大廳或房間的牆壁上,引來一群孩童相互觀看,看誰家舅舅送的月餅大,月餅多,比比誰家的餅花好看。

清乾隆時期民間藝人手剪的 -- 「百子花」色彩鮮艷,人物活潑可愛

福鼎餅花除了美觀好看,最有趣的是餅花圖案上的人數還代表著月餅的重量。一個人為四兩月餅(舊時一斤為十六兩),兩個人為半斤月餅,最多至十六人為四斤月餅。

說到福鼎餅花,還要特別提到兩個人,一位是福鼎文化館原館長馬樹霞,馬先生是位畫家,他在調查研究福鼎民間美術時發現了福鼎餅花,如獲至寶,珍愛有加,多方收集整理,詳細分析研究,廣泛推介宣傳。為人們認識和了解福鼎餅花做出了貢獻。在馬樹霞老人家中,收藏著30多種餅花,最為繁複精美的是《八錘大鬧朱仙鎮》,這恐怕也是福鼎餅花為數不多的精美之作。

馬樹霞與福鼎餅花

《八錘大鬧朱仙鎮》取材於《說岳全傳》,岳飛手下的四員大將岳雲、秋雷、嚴成方、何元慶攻打金軍駐守的朱仙鎮,四人揮舞著八柄大鎚,左揮右掄,上檔下砸,驍勇無比,銳不可當。畫面人物生動,動感強烈,線條剛勁有力,有意思的是,在四小將背後畫一美女,應是迎合了百姓的審美需求。恰恰是這種形式的創新,使福鼎餅花在中國的民間木刻年質中佔有了一席之地,這就是「美人式「餅花。

美人式餅花

另一位是福建師大的吳啟瑤教授,吳教授為劉海粟學生,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西洋繪畫,與徐悲鴻、陳之佛等都有很深的交往。1962年,年過六旬的吳教授到福鼎調查福建省民間美術,當他在文化館裡看到馬樹霞收藏的福鼎餅花時,興奮異常,認為福鼎餅花是福建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在木刻年畫中風格獨特,具較高的藝術水準和收藏研究價值。他帶回100多幅彩色和黑白木刻的福鼎餅花,選擇編入他撰寫的《福建木刻年面)。只是後來發生的文化大革命使他的夢想化為泡影,書無法出版,收集的餅花資料也全部散失,實在令人惋惜。

蛋式泥金餅花「三仙醉酒圖」 -- 富麗堂皇,栩栩如生

2006年,福鼎餅花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88年,由中國民間美術協會副會長王樹村主編的《中國民間年畫百圖》,收錄了三幅福鼎餅花,即《八錘大鬧朱仙鎮》、《濟公傳)、《小上墳》。林樹村先生對《八錘大鬧朱仙鎮》評價是:「全圖外緣,畫一簪花美人斜倚於一琴幾之上,後有盆景、碧草茂生,這種畫美人與武打戲出於一紙,是福建福鼎年畫中別具一格的形式,為其他各地年畫所罕見。」而《中國木版年畫百圖)也收錄《岳飛傳》和《長板坡》這兩幅福鼎餅花。福鼎餅花越來越得到專家們的認可、欣賞和重視,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學者將其作為研究的課題,探討福建民間美術藝術特色和如何開展民間美術的挖掘保護。全國各地收藏民間美術的愛好者紛紛來信,請求幫助收藏福鼎餅花。餅花的影響擴展到了香港、台灣、非律賓等地。

團式泥金餅花「奶娘傳」

餅花承載著幾代民間藝人的智慧,是一個地方民俗的表現,有著豐厚的文化傳承和積沉。現在,收集、整理、保護,認真研究福鼎餅花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民俗價值。正是我們責無旁貨的當務之急。

民國初年出品的木刻餅花 -- 「群英會」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餅花朵朵》黃建軍 | 資料參考


推薦閱讀:

TAG:宁德市 | 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