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蕉城米篩坪抗日舊事,滄桑歲月話血淚

9月2日,日軍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七十二年的紀念日。光陰如白駒過隙,駒蹄定於此刻,七十多年的風雨飄搖,七十多年的歲月滄桑,戰爭曾留給中國人的創傷從未抹去,抗日戰爭,將中國拖入了一個苦難的深淵,一個地獄的深淵,一個不堪回憶的深淵,寧德於東海之濱,並未能倖免。作為後來人的我們,在生活幸福今天,於祖國強大的庇護下,回望這段歷史,紀念這次勝利,不禁感慨萬千,淚流滿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讓南漈路馬緒慈,翁窯村藍春財、馮德湊幾位老人和我們講講寧德的抗日舊事,就從位於城區西北2.5公里的米篩坪說起。

上了年紀的寧德城區居民,不會忘記八年抗戰期間日機麥炸,群眾疏散的經歷。自1938年9月,日機轟炸三都島之日起,寧德縣國民政府在城區做出了一些防範措施,以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如1939年8月,拆除城牆,便於空襲疏散。白天不許穿白衣上街,夜間實行燈火管制。中小學改為半日制,上午7點上課,9點放學。1940年5月,在鏡台山設置警報台等等。警報台接到省城方面發來的日機入境的通知,就拉響報警器,聲如汽笛,響徹蒸蕉城,並規定:三短聲是預備,兩短聲是緊急,一長聲是解除。同時在城區各道路巷弄的牆上,釘著帶箭頭、寫有「由此疏散」字樣的木牌。群眾聽到警報聲,就從城區疏散到城郊的村莊寺廟,深山密林。本文專述一處疏散點——米篩坪。

來篩坪,四傳說古有米穀紛紛飄落到此坪地而得名,距城西北2公里,方圓七八百米。米篩坪岡面積有10多畝,四周多是芒草叢林;其東北山坡間,有廣福禪寺、米篩坪村,都可供人們躲藏隱蔽。人們站在米篩坪岡,遠望東南方(寧德城區),可以發現從羅源方向、城東海面前來的日軍。遠望東北方(煙亭等地),可以發現西陂塘方向的敵情。這兩路如有日軍進犯米篩坪,人們有充足的時間從米篩坪往後撤,經老鼠峽到達院後村的溪里自然村……

由干米篩坪有如此獨特的地理環境,因此每天天一亮,城區就有居民攜幾帶女,疏散到來篩坪;放學的學生,身背書包直奔米篩坪。原只有樵者涉足的米篩坪,一下子聚集幾百號人,顯得「熱鬧」起來。但是每當人們看到日機向三都島上、寧德城區投擲炸彈,火光衝天之時,莫不心如刀割,怒火填膺。待到日機離境,警報台發出解除信號,人們心急火燎,飛奔下山,有的人一路哭回。

1945年5月22日,日軍第23混成旅旅團長喬木率部北撤浙江,途經寧德,來到涵道溪下游名叫渡船頭的渡口(即今104國道寧德大橋處)。

擺渡人聽說日軍到了單石碑村,早就棄船而逃了。這一天是農曆四月十日,因前段前間春雨連綿,溪水高漲,致使日軍和被抓來當挑夫的廣東人、閩南人共300餘人,無法過渡,急得團團轉。日軍從望運鏡中突然發現米篩坪一帶,人影攢動,經過一陣「嘰哩哇啦」之後,立即轉身,從翁窯村後的橋頭山爬上去,一路鳴槍壯膽,向米篩坪迫進。聚集在米篩坪一帶的人們,早已後撤。日軍到達廣福寺時,忽與一支「中央兵」(當時群眾對國民黨軍隊的稱呼)相遇。這支「中央兵」是由白鶴嶺抄小路直撲來篩坪的。兩軍相遇,槍聲大作,從中午直到下午,「中央兵」居高臨下,迫使日軍撤退。日軍撤退時,放火焚燒翁窯村民房(那時翁窯只有幾座民房)。

交戰中,許多挑夫趁機逃跑,當時群眾張佬登等2人被日軍槍殺,日軍也被「中央兵」打死2人。(據史料記載:喬木部途經寧德沿途燒殺姦淫,計殺平民73人,捉561人,燒毀民房158座,財產損失近億元法幣。)同年8月15日,日本宜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投降書。9月3日上午9時,寧德鏡台山警報長鳴,慶祝抗日戰爭勝利。

此後,光臨米篩坪的,仍然只是砍柴薪人。

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身為寧德人,身為中國人,戰爭帶來的苦難不能忘,居安思危的警鐘當在心裡長鳴!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黃澍《米篩坪舊事》| 資料參考


推薦閱讀:

買不起800萬的北上廣婚房,不如8萬去越南買個新娘?
從血統和語言上看,印度人是白人、黑人/棕色人種還是黃種人?
如何評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甲骨文系列叢書?

TAG:宁德市 | 文化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