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是如何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想讓孩子如廁訓練更快更順利?那麼別錯過美國這位知名的從不懂育兒知識的經濟學家爸爸的鬼點子。
?1袋糖、1個馬桶,4天搞定如廁訓練
美國有位媽媽Jeannette因為3歲的女兒阿曼達還不懂上廁所而倍感沮喪,雖然她曾經用貼紙獎勵、表揚等方式,但孩子仍舊忘記得一乾二淨,該尿褲子還是尿褲子。
Jeannette把女兒交給丈夫,這位思維獨特的爸爸,從沒學習過如何育兒。他從廚房搜出一袋巧克力糖,蹲下來跟3歲的阿曼達說:「你如果自己能上廁所,就能得到巧克力糖。」
孩子驚訝中難掩激動地問:「真的嗎?現在嗎?」
得到爸爸的肯定回答後,小女孩奔進廁所,在強烈的物質驅動下獨自完成了如廁,並如願得到了巧克力糖。這位老爸倍感自豪,孩子也由於得到了巧克力糖而充滿成就感。
接下來的3天,這對父女屢試不爽,女兒到廁所如廁,並得到了爸爸巧克力糖的獎勵。
到了第四天,發生了一些小意外。
早上起來7:02分,阿曼達跟爸爸說自己要上廁所,爸爸欣然答應,得到了當天第一顆巧克力糖,6分鐘後阿曼達又跟爸爸說她又要上廁所,得到第二顆巧克力糖後幾分鐘,阿曼達又說自己又要上廁所……他們都記不清,阿曼達玩這個遊戲玩了多少次,總之第四天結束後,阿曼達練就了控制力強悍的膀胱,想啥時上廁所便啥時上廁所,如廁終於得以控制自如。
這位爸爸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名字叫Steven Levitt。他到底是誰?請繼續看。
?成功背後的心理學原理
Steven Levitt採用「巧克力糖-如廁」的方法,實際上用的是操作條件反射。大家一定聽說過美國心理學家B.F.Skinner的老鼠學習動機的研究(稱操作條件反射)。眾所周知,實驗里老鼠一開始偶然按壓槓桿,裝老鼠的Skinner箱子會為動物送進食物。所以,自此之後,老鼠便學會了自動按壓槓桿。
上面阿曼達和爸爸也遇到了同樣的經歷。阿曼達從以往的被動性的如廁(即媽媽眼裡的不懂上廁所),由於巧克力糖的誘因,讓她學會了主動如廁,所以Steven Levitt用的是操作條件反射的原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物質獎勵的弊端——孩子為了糖上廁所,如何破?
到了第四天的小意外是怎麼回事?女兒耍了爸爸!以如廁為借口,目的是巧克力糖。就如Skinner箱子里的小白鼠,總是按壓槓桿,目的是為了得到食物。即阿曼達和老鼠的目的發生了錯位。很多父母說,這可是糟糕的後果!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心理學家說,沒關係!為什麼呢?
大家以往可能只知道B.F.Skinner通過食物讓老鼠學會了壓槓桿,發現了操作條件反射。
但是,實驗還未完!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鼠發現每次按壓槓桿出來的食物一樣!後果是什麼?後果是按壓槓桿的激情慢慢消退,到最後,只有飢餓的時候才按壓槓桿,因為食物已經不足以驅動它頻繁地按壓槓桿了。
那麼,實驗進展到這一階段,對阿曼達的爸爸來說是不是好事?每次上廁所出來之後只有一顆巧克力糖的刺激,對阿曼達已經漸漸失去了吸引力。所以,只有想上廁所的時候才上廁所,這不就是爸媽所期待的嗎?
所以,當父母物質獎勵孩子後陷入物質獎勵的弊端,那麼堅持下去便是勝利。但是,這只是對於如廁訓練而言是成立的。
?「糖-如廁」行為引導法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嗎?
倘若物質獎勵用在孩子的學習上呢?比如只用玩具獎勵驅動孩子學習?毫無疑問是不可行的。如果物質獎勵的後果,是孩子為了得到玩具獎勵才學習,孩子不想要玩具便不學習,這樣的後果估計沒有哪一個父母願意。這時,便要加上精神獎勵的刺激,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
?有父母說,倘若巧克力糖這個物質獎勵撤銷了,孩子由於沒有獎勵故意尿褲子、不上廁所怎麼辦?
有兩種應對,一是同等的物質獎勵繼續,一直到巧克力糖失去了魅力為止;二是配合精神獎勵,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讓孩子懂得,學會如廁是長大的表現,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懂如廁是幼稚小娃兒的行為。大多數孩子都有長大的渴望感。
有關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刺激作用的百分比,即對孩子起到的激勵作用比例,幼兒說已經在《美國媽媽自製「行為」賬本,找不到第二個更好用育兒招了》有詳細的解釋,大家可以搜標題看,父母不應該完全否決物質獎勵對孩子行為引導的積極作用,也不應該盲目地只使用一種獎勵方式。
?抓住科學的如廁訓練時間,讓如廁訓練更順利
倘若讓如廁訓練更順利進行,父母該懂得抓住正確的如廁訓練時間。兒童心理學家邁克爾·盧克森提議,通過實驗調查,所有孩子最好在他們過2周歲(非虛歲)生日後才開始如廁訓練會更順利,這階段開始的如廁訓練,往往在3周內便能取得成功。太早會導致長時間的挫折和麻煩,太晚會讓孩子有羞恥感。這一點,幼兒說在《原來如廁訓練有「專屬年齡」!早知這樣做就好了》有更詳細的解釋。如果有父母想讓這一過程更短順利,那麼,借鑒經濟學家爸爸Steven Levitt的巧克力糖鬼點子試試。
?最後,如廁訓練的注意事項:
1)留意如廁訓練的信號
寶寶2周歲後,懂得說「粑粑」或「尿尿」,能懂得表達想排泄意願,這時如廁訓練便可以開始。那些連這些簡單的溝通也不會的寶寶,毫無疑問將給如廁訓練帶來阻礙。一般來說,3歲前學會如廁是合適的。倘若遲了,一個未懂如廁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常常會給他們帶來羞恥感,這一點,幼兒說在《每個孩子入園前,最好先學會這3項技能!》有詳細解釋。
2)考慮馬桶高度
如果家裡的馬桶很高,一個2,3歲的孩子爬上艱難,毫無疑問是不利於孩子如廁訓練的,還會常常發生摔倒的危險,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所以在如廁訓練階段,父母該在大人馬桶前放上一張牢固的小板凳,套上兒童馬桶套,或者乾脆給寶寶買一個專屬的寶寶馬桶。
3)先白天再晚上
不少父母在如廁訓練時常犯的錯誤是過於著急,白天晚上一起來。比如白天教孩子上廁所,晚上也強求孩子一定不能尿床。這是錯誤的,雙重壓力可能會起反效果。這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白天如廁訓練,晚上照常給寶寶穿紙尿褲,待白天如廁訓練成功,才考慮孩子晚上的如廁。
另外,如廁訓練期間別跟孩子分房或分床,否則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這一點,幼兒說在《跟孩子分房遇到7種情況趕緊停!會嚴重傷害孩子》有詳細解釋。
哈薩克有句諺語,「找到了竅門,路就會短」,傳統的方法,可能只讓你不出錯;而巧妙的方法,能給你帶來便利。這位經濟學家的如廁訓練法,這麼好用,別忘記收起來哦!Steven Levitt,是史蒂芬·列維特,大家get到了么?
本文關鍵字:如廁訓練、技巧方法、幼兒心理、家庭養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最喜歡「掏」國外心理學家們的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睡眠訓練的頭三天,我讓寶寶流幹了淚。
※孩子秋季咳嗽不要怕,輕鬆治癒看這裡! | 美國兒科學會
※米亞在媽媽超人裡面有很多不良的行為。感覺馬雅舒的做法不太對。如果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習慣,怎麼處理?
※餵奶必須喂兩側!不管哪本育兒書或者專家建議你一次只喂一側,都請你不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