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手藝》導演手記 :第19日,想要把英吉沙小刀

【原創/紀錄片】尋找手藝(全5集)2017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做刀的帥哥

第19日 新疆英吉沙.小刀

全天拍攝英吉沙小刀。

刀店老闆穆薩江為我們展示他做的刀,確實精美,我和何思庚都忍不住買了好幾把。

穆薩江為我們展示小刀的打制過程,但他只是演示,並不開爐子,打造也只是擺擺樣子。不過他粗糙的布滿老繭的帶有傷疤的手告訴我們,他確實是個工匠。

刀店老闆穆薩江

喻攀到村子裡頭尋找正在開火製作的作坊,遇到了帥氣的小夥子賽來江,他之前在烏魯木齊賣刀,近幾年新疆旅遊不景氣,他回到老家英吉沙學習自己做刀。他會漢語,自告奮勇當了我們的翻譯和嚮導。

賽來江帶我們去的第一家,是專門做一種叫「鴿子頭」小彎刀的家庭,因為刀柄的形狀像鴿子的頭,故得此名,就是刀店老闆穆薩江右手拿的那種。

英吉沙小刀,並不是做一把算一把,而是很多把(至少四五把甚至數十把上百把)一起做,全程流水作業。我們到來時,做「鴿子頭」的這家,正巧在打造刀身,其它環節則要等一個星期。

賽來江看出我們有些小失落,和旁邊圍觀的一個小夥子聊了幾句,然後告訴我們隔壁家庭是做摺疊刀的,可以去拍。

麥麥提克日木

隔壁做刀的人叫麥麥提克日木。他家的爐子是今天剛剛新做的,泥巴敷的爐身還是濕的,看樣子是要開始一批新的製作了。賽來江告訴我們,摺疊刀是所有英吉沙小刀里製作難度最大的,麥麥提克日木這一批要做10把,周期大約5-6天。

我問能不能這一次只做5把,縮短周期配合一下我們的拍攝?麥麥提克日木爽快地答了。「翻譯」賽來江在一邊看了一會覺得我們可能不需要翻譯了,就回家了,剩下我們直接面對麥麥提克日木。語言不通,我們在拍攝中幾乎沒有交流,麥麥提克日木埋頭苦幹,我們在一旁安安靜靜地拍攝。

從鍛造、打制形狀、打磨、彈簧的製作等等,我們僅僅拍了摺疊刀一半的流程,已經至少20道工序。每一個環節的精確度,完全靠工匠的經驗。25歲的麥麥提克日木已經製作摺疊刀16年,即使這樣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打造3把。今天他造了5把,只能做到一半。(具體詳見紀錄片第一集尾部)

中途休息的時候,麥麥提克日木拿出他做的幾把刀給我們看,問我們買不買。我很驚嘆他的工藝精美,也覺得拍了人家,不買一把不合適,花80元買了一把最便宜的。在我的眼睛餘光里,我看到了麥麥提克日木的失落感,但他的失落感並不指向我們,而是向內的,似乎有些淺淺的自責和失望。這個情緒被何思庚感覺到了,他也買了一把,麥麥提克日木的表情馬上變成了舒緩而靦腆的笑容。

我們一直拍攝到傍晚,麥麥提克日木和父親邀請我們在他家吃麵條,怕麻煩人家,我們推遲到了明天。

一把摺疊刀的大致成長過程

第一天做到一半的半成品


推薦閱讀:

堪比《舌尖上的中國》,為這樣的國產良心片瘋狂打call
如何評價紀錄片《歸途列車》?
舌尖上的「本草中華」,這才是驚艷世界的中國文化
有哪些十分不錯的地理紀錄片?
推薦一些既漲知識又裝逼的紀錄片?

TAG:纪录片推荐 | 旅游推荐 | 民间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