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克長槍的奇門兵器:麟角刀
明末武術家吳殳曾在他的《手臂錄》提及:「槍為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點出了冷兵器時代,長槍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但其實,除了戰陣用的制式兵器之外,還有很多民間武師所用的奇門兵器。這些奇門兵器大多都有其獨特的用法,一般人沒見過不知其用法,臨陣之時常常會被奇門兵器的獨特招式打個措手不及。今天介紹一下一種克制長槍的奇門兵器——山西宋氏形意拳的獨門兵器——麟角刀。
▲宋世榮畫像
麟角刀是清末民初武術家宋世榮創立的奇門兵器。宋世榮先生、字約齋、號鏡泉,生於道光二十九(1849)年,卒於民國十六(1927)年,享年七十有九。京兆宛平(今北京)人,祖籍江蘇南京,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舉家遷居山西太谷,拜李飛羽(人稱李洛能)為師學習形意拳。後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創出宋氏形意拳一支,自創出奇門兵器麟角刀。
▲麟角刀
和軍隊制式兵器不同,武林中所用兵器只有個大概形制,具體尺寸重量都是按照使用者自身需求而定。有的人身材高大、力量大,自然兵器會做的更大更重些。有的人身材矮小、練的功夫以敏捷為主,兵器自然會做的短小輕便一些。現在的武術表演一般在麟角刀手柄下面的圓環首上,套上四五個小鐵環和稠布,以增強表演效果。目前流傳的麟角刀套路有46個動作,麟角刀的主要刀法有刺、砍、劈、撩、推、架等,步法以虎步、丁步、弓步、跪步和半馬步為主。
▲麟角刀演示
其實形意拳最初是戰陣功夫,是明末姬龍峰所創。據說姬龍峰曾是明軍總兵,縱馬提槍有萬夫不當之勇。明朝滅亡後,他在終南山得了岳武穆王拳譜,最後創立心意六合拳。之後他傳授給弟子曹繼武,兒子姬壽、南山的鄭氏(名字並未流傳下來)和河南的馬學禮等。曹繼武更是康熙年間武狀元,最後也升任為總兵。曹繼武收了弟子戴龍邦,戴龍邦沒有當官,開設鏢局,在民間授徒,將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的名氣打了出來。李飛羽先祖也是武將,家傳拳法,後來跟戴龍邦學習心意六合拳,在拳法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將心意六合拳改名為形意拳。在山西祁縣一帶,當地尊稱李飛羽為「李老能」。因為音近的關係,後來誤傳為「李洛能」。他在當時與八卦掌董海川,太極拳楊露禪齊名,今天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被並稱為三大內家拳,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李飛羽拋開當時教人唯親的保守思想,廣收門徒,把形意拳在武林中發揚光大。但是李飛羽也沒有當官,而是在成名之後做了護院。宋世榮 出生鐘錶世家,家裡是開鐘錶店的,在拜李飛羽為師學習形意拳後,依然繼承家中鐘錶店。
▲形意拳
由於形意拳是戰陣功夫演化而來,戰陣所用的長槍也是其看家本事。比如抖大槍是形意拳的一個基礎訓練方法。而且形意拳有長槍這個器械套路,在戰場或是鏢局都可以很好的使用出來。但是到了宋世榮這裡,沒事在鐘錶店裡拿把長槍顯然是不太合適了。城市小巷也多,長槍施展不開。這就導致了宋世榮創立了麟角刀這個奇門兵器。
▲ 麟角刀演示
城市裡小巷多,打鬥也容易發生在室內。若是室內發生打鬥,即便是腰刀也嫌長,所以麟角刀一般都是要比普通腰刀還短。但是短兵器若是在相對寬闊的地形碰見長兵器就比較吃虧,所以通常這種防身護院為主的兵器大多都是一對,一把格開對方兵器,另一把近身搶攻,這樣碰見長兵器也不會很吃虧。
▲長兵器
麟角刀就是一對,柄和刃的剖面都是半圓形,方便兩把刀合在一起攜帶。這樣平時在城市內,攜帶起來總比長槍方便許多。麟角刀有兩個枝,上下都能勾開對方兵器,也能插架對方兵器,這就比同等長度的普通刀功能更多變化更多。由於長槍是形意拳的看家功夫,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麟角刀格外能剋制長槍。
下面是八十年代中期,於天津新港拍攝的一組照片。持麟角刀者:田進忠。持長槍者:車潤田。兩人麟角刀對戰長槍的套路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麟角刀的妙用之處。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源自印度苦行僧的刺盾與施萊邦武術竟有三千年歷史?
※文物和文獻不會說的秘密:為何曾侯乙墓皮甲的裙甲臃腫又不實戰?
※水滸傳里賣寶刀的為什麼要在刀鞘上插麥穗?
※揭秘中國古代鐵鎧甲發展簡史
※假設型制、工藝、材料一致的情況下,哪種刀是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