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會玩!看香港文化博物館如何解鎖時尚新姿勢?

到底什麼才是香港時尚風格?

長期以來,我們對博物館總帶有這樣刻板的印象:老!在博物館裡,展品是老的,價格是diao的,甚至連裡面的人偶都是穿清朝布棉襖的。在全球博物館都興起「時尚熱」的今天,香港的博物館又到底有著怎樣的大膽創新呢?

時尚能否登藝術之堂

時尚紀錄片《潮游鏡花水月》通過拍攝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中國:鏡花水月》時尚展覽和慈善晚宴「Met Gala」,探索「中國風」時尚。

時裝究竟有無資格進入博物館呢?《Vogue》「惡魔」總編輯Anna Wintour說,時裝能夠激發夢想、創造幻想,而且可以感動人心,絕對足以稱得上藝術。

時裝進入博物館殿堂已有一段日子,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甚至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皆長期有不同主題的時尚展覽,利用博物館影響公眾對時裝文化的想像。

香港時裝界提議 政府拒接納

數年前由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創辦人之一Ragence Lam創辦香港時裝議會,建議特區政府於西九龍文化區設立一個包含時尚展覽廳、時裝劇院和香港時裝博物館的香港時裝中心。讓本地居民和外來訪客有一個長期運作的場所,接觸和感受到具有香港風格的時裝文化。

然而政府沒有接納這個方案。西九文化區的M+ 博物館以西方眼光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為主,如今獲香港人引以為榮的流行文化則不受重視。因此,香港博物館的時尚策展責任仍舊落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之上。

大圍車公廟旁的香港博物館自2000年開幕至今,多次舉辦與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特別是時尚設計的大型展覽。

為了鼓勵原創及宣揚本地獨有文化特色,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還曾專門舉行了「衣+包剪揼」展覽,結合本地時裝設計及傳統工藝作主題,試圖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美學體驗。

衣+包剪揼:新舊融合創意展覽

衣當然是指衣服,包、剪、揼可引申為手工技巧、物料,以至是創作風格。香港文化博物館的一級助理館長鬍佩珊認為:時裝和傳統工藝的共通點是,它們都是一種古老手藝。

12位被挑選的本地新進時裝設計師、藝術家及傳統手工藝師進行跨界合作,以新舊融合、堅持與傳承,共同演繹香港獨有文化特色,一起探索創作的可能性。

現代都市人因為過分依賴機器而喪失了某些與生俱來的本能,本地時裝設計師張美儀意識到這一點後,將傳統打銅和粵劇頭飾製作的工藝結合時裝設計,以螺絲釘、銅網和電子零件造成人的第二層「皮膚」,探討科技對人感知的影響,使得她的作品《擁有中的迷失》中每件作品都帶著疑幻似真的元素。

扭轉公眾想像 藝術並非高高在上

胡佩珊解釋時裝設計和平面設計是他們專註的展覽項目,而且過去幾次的時尚展覽都大受歡迎,所以維持每兩年舉辦一次,不過暫時未有長遠對香港時尚展覽的策劃路線。

然而胡佩珊並不認為博物館擔當教育者的角色,教導公眾何為香港時尚。策展的目標只是純粹想表揚本地優秀的文化藝術。至於「衣+包剪揼」則是她希望拓展時裝創作和展覽界限之作。

她提起博物館未來的策展的方向:希望下次再做時可以做一個有關時裝,但又不僅是時裝的展覽。其實我們博物館的包容性很高,很流行的元素也可以進入。我們屬於藝術組,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有很多手工藝傳承人的名單。

然而最主要的是,胡佩珊認為「衣+包剪揼」可以改變公眾對藝術的想像。「不一定是油畫或雕塑那些高高在上的才是藝術,精緻的手工藝也是藝術。


推薦閱讀:

超模KK的Hard 模式:開掛的人生需要解釋
尹某人 的 Live -- 靜態模型 DIY:八大誤區怎麼破?
為什麼勞力士的指針跟賓士的標誌一樣?
100多塊 | ins上最紅的飾品,這家店都有!

TAG:时尚 | 博物馆 | 香港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