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出為夕:「七夕」節中的《易經》數理

月初出為夕:「七夕」節中的《易經》數理

日初出為「朝」,月初出為「夕」,月高人靜為「夜」。

古人將陰陽觀念融入進節日里,就有了傳統節日」七夕「。

(一)

《易經》中1、3、5、7、9都為陽數,7月7日和9月9日,都是「重陽」。

中國人認為,數對一個人的生活、命運、機遇,都有神秘的影響。

中國」七夕節「始於漢朝,源於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

很多人在這一天,會聚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在天上說著脈脈情話。

歷經千年的演變,如今七夕,成為了我們表達愛意的重要時刻,

」牛郎「和」織女「在搭成的雀橋上相會,傾訴衷腸。

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淚水。

這一天,也成為人們感情表達、祈求福慧、讚美夫妻忠貞的節日。

(二)

《周易》中的天數「7」,在三個卦中有出現。

數字「7」,在《易經》也有「循環反覆」、「重新歸來」之意。

比如,《周易》第24卦「復卦」卦辭:復,亨。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爻辭說,天道反覆運行,到了第七天,就會重新開始。

第51卦「震」卦六二爻辭說: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爻辭說,登上九重山陵,不要去追趕,七天可以失而復得。

第63卦「既濟卦」六二爻辭說: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喪」指失去,「其茀」指隱藏起來,「勿逐」指不要追逐,「來複」指失而復得。

(三)

「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7」被賦予吉利和力量的暗示。

在中國,數字「七」帶著神秘的色彩。

天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

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

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

人體有「七竅」……

古代中國的節慶中,「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認為是不錯的日子。

《易經》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有一定的含義:一為「太極」,二為「兩儀」,三為「三才」,四為「四象」,五為「五行」,六為「六合」,七為「七政」,八為「八卦」,九為「九星」,十為「十干」。

「七七」是一個循環周期,是一個輪迴的開始。

從古人去世超度亡靈「作七」(七天法事),也可以看出人們認為「7」是一個再生性的數字,人們希望通過它重獲新生。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台留言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最初的自己是如何走入道學、玄學這條道路的?從哪裡來?
大數據研究到最後會不會變成周易的模型?
怎樣才能微看懂《周易》?
知乎玄學板塊是否有派系鬥爭?
二十四節氣月份與十二月將月份所對應的十二地支為什麼不一樣?

TAG:易经 | 周易书籍 | 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