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島

上車之前妹吃了很多甜甜的鯉魚燒,很多。從鎌倉火車站發往江之島的有軌電車叫江之電,旅行過半的星期四下午,我們湊在一群小黃帽中間等候上車,應該是學校組織郊遊,小朋友們嘰嘰喳喳興奮得很。瑞說她小時候因為住校沒帶過小黃帽,每天通勤的孩子才需要明亮的帽子警示馬路上的車輛。我表示理解的同時也稍為她感到失落,畢竟失去了因為忘帶小黃帽而被學校的值日生記過給班裡扣分的機會。

買了一日券所以可以自由上下車,第一個下車的地方是極樂寺。車站對面的山坡上花團錦簇,是紫色的繡球花,就是日本國人口中的紫陽花,這時節四處都是。始建於1259年的極樂寺小小一間,入口的木門也矮矮的,要低頭才能通過。我看網上說這寺廟曾經很大、有四十九間院落那麼多,如今就只剩一條綠蔭小道通往供奉了佛祖的主殿。有位老婆婆正在殿前祈禱,悠遠的鐘聲從這裡傳向山中。

江之島電鐵線有些地方車道很窄,僅容一輛列車通過,會車時便需耐心等候。站台上有信息豐富的廣告牌,關於旅行觀光、吃吃喝喝、還有不少當地診所和醫院的介紹,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從那些為數不少的漢語單詞中揣測異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天有些陰,電車沿著海岸線前行,路過平頂的公寓樓房,和偶爾在街道盡頭出現的海水和沙灘,還有曬得黝黑衝浪的人,江之島很快就到了。從車站出來步行十幾分鐘就是海邊,連接海島與陸地的是一處沙洲,可以通車、亦有人行道。遊人不多不少,不會過於擁擠也不覺得冷清。島的入口有一座很特別的青銅鳥居,和常見的紅色木質鳥居相比,青色的金屬材質好像更有神秘感;鳥居的宗教含義是神居住地與人世間的界限。

穿過青色鳥居,沿著通往山上的步行街走到盡頭就是江島神社,一路上左右儘是熙攘商家,這麼看來神明的地界也蠻有市井氣。我們效率頗高,走到神社入口那座高大的紅色鳥居前時,已經用此地特色海鮮飯作午餐填飽了肚子、小買了一點紀念品,還一人吃了一串烤海螺。神社裡供奉的是日本神話中七福神之一辯財天,源自印度教的河神,是手持琵琶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的女神。因此江之島上的木頭路牌都做成了琵琶形狀,我們還在大大小小的神殿院落間遇到一處叫水琴窟的所在,看到名字的時候我想像著怪石嶙峋的洞窟,結果是個小巧的庭院,被人精心照顧的花草間有個黑龍戲珠造型的小噴泉,有人靠近時龍口便會噴水入石盆,流水如琴音。

按計劃是要在島上看日落,因此還有大把時間閑晃。期間看到海灣里停泊的遊艇,一塊菜田,田埂上的一隻貓;沿山勢修建錯落有致的民房,幾個穿制服放學回家的小男孩,一個貝類博物館,一個雜貨店賣各種款式和質量都一般的旅行紀念品。這島上有常住居民,聽說巔峰時期達到過1372人,現在好像是銳減了。有人在表演雜技,圍觀的人群發出陣陣喝彩,演出地面上畫著方格,是地震避難場所的規劃。不遠處一個廣場上的店鋪在賣現制章魚仙貝,就是把完整的生章魚裹上麵粉直接送入機器,經過巨大的機械力量和熱力的碾軋,出來時是一張薄脆到近乎半透明的餅,好像是江之島的特產。

在瑞的熱情堅持下喝到了島上自釀的啤酒,在一間叫海花亭的料理店,也作民宿。其實來之前查攻略網友推薦的是海上亭,就在海花亭旁邊、連格局都相似,但似乎倒閉了;捲簾門落到一半,裡面雜亂無人,只有門口的招牌還留著。那啤酒味道怪怪的,雜質很多,同樣味道怪怪的還有色素豐富的刨冰。投100元日幣從桌邊的塑料機械小盒子里抽籤,簽上寫了吉,其他是什麼也看不懂;現在那裝簽的塑料球還收在化妝袋裡,小小一個圓球一半紫色一半白色。心想這樣的簽盒裡大概也不會放不吉的簽吧,商家何苦自討沒趣。

江之島的至高點是展望燈台,需單獨買票才能進入,我們在那裡等候日落。從瞭望台上可以清晰看到來時的沙洲和對岸城市的地平線,經年的風從海上吹來,島上繁茂的綠色植被都可愛地倒向一邊,像睡前洗了頭髮第二天早晨的樣子。從這裡沿著海岸線向西三十多公里是小田原,再遠一點就是溫泉鄉箱根和富士,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富士山。此時天色仍然陰沉,富士山那特別的梯形雪頂在頗厚的雲層里若隱若現,直到陸地上城市的燈慢慢亮起來,也未露出真容。

下山回車站,走出青色鳥居時看到了等候許久的紅色晚霞,在高台上遠遠看到的燈火這時也近在咫尺,人世間的空氣里是烤魷魚的味道。

江島神社的琵琶路牌

海花亭

水琴窟

海灣里停泊的船隻

島上的雜貨店

海風吹過的植被


推薦閱讀:

有哪些城市景觀驚艷了我 | 東京清涼
被稱為「小京都」的金澤美在哪裡?去玩的話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地方嗎?
窮人要不要去日本旅遊?

TAG:旅行分享 | 日本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