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七都林聰傳奇——智辨真假英宗,解明皇羈押之危

七都林聰,字季聰,號見庵,出身於教諭之家,少時即有才名,讀書日記數千言,文章下筆立就,雋傑一時。

明英宗正統四年,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入仕後,他立志要做右直諫臣,上以裨補遺闕,下以糾舉妄邪。並以「盡心報國者」自勉而立下警言:毋沽直,毋銜名,毋挾所私,期於安社稷利國家。

在林聰當時所處的朝庭甚為動蕩不安,自英宗9歲即位不久,太監王振篡權,一時權宦當道。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率軍攻明,即「土木之變」,英宗聽信王振,御駕親征被俘,次年被釋回京,其弟已接位為代宗,年號景泰。這從英宗被俘到被釋之間,卻有這樣一則佳話傳說...

據民間傳說,明朝中葉時英宗皇帝被北方匈奴擒拿,羈押在北方某城。後經明朝與匈奴談判,雙方和解,明皇朝要求立即迎回英宗皇帝。

但匈奴卻提出一個條件,即是由明皇朝派出一個大臣到北方某城去辨認英宗。如辨得出,即准予迎回英宗皇帝,如認錯人,被錯認的人就代英宗到明皇朝當皇帝。此策一出,大明朝野震驚,皇族親屬及眾大臣再三商議,如不去認領,英宗皇帝則有性命之憂,如去認領而認錯人則更為悲哀。

最後,大家一致推舉時為刑部侍郎的林聰為代表,到北方匈奴城去辨識認領英宗皇帝,行前皇太后還特地許諾,如領回英宗一定給予加官晉級。林聰領懿旨後,帶領一幫侍從趕往北方匈奴羈押英宗皇帝的都城。

到了匈奴都城,第二天,林聰帶領侍從到匈奴的金鑾殿上,林聰一人站在匈奴上殿正中,這時只見殿下俯跪著六行每行十六個,計九十六個人,而且衣服頭冠一模一樣,還真是叫林聰看傻了眼,但林聰素有才智,甚懂變通。這時他的聰明才智,應急應變的能力立馬突現出來了。

只見他高聲朗道:「我主頭上戴金盔。」這時跪在殿上的多數人都抬起頭回過來向最後一排最南的一個人看去,而那個人還是俯伏跪著。林聰暗喜,為了進一步核實,林聰接著說道:「我主頭上三寸氣。」這一下所有的人全部轉過頭又一次朝最後一排最南的那個還是俯跪在地的人看著。林聰立即向匈奴稟道:「我已確認,第六排最南邊的那一位就是我主英宗皇帝,請讓我領回。"匈奴嘆服不己,即己承諾就當殿准予林聰領回英宗皇帝。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擢升林聰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從八品提為五品,這時林聰才41歲。許是因林聰在每一任上為國為民且對英宗有相救之恩,從此以後官運亨通,屢擢屢升,終擢至從一品刑部尚書,直到成化十八年農曆八月二十四日,因感瘧疾,亡於任上,享年66歲。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蕉城民間故事拾遺》丨參考文獻

網路丨圖片來源


推薦閱讀:

喪屍和殭屍有什麼區別?
《上古諸仙異聞檔案》師門---怒懟夏後氏
如何用杜牧的清明改编成故事?
5.花夏華
關於甘肅蘭州皋蘭山「劉伯溫斬龍脈」的傳說是什麼?

TAG:宁德市 | 文化 | 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