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心最為靈敏,沒有不知道的道理,而天下的事物都蘊藏著其固有的原理,只是因為人們沒有窮盡事物的道理,所以他們知曉的程度就不能達到窮盡。

人和自然是融為一體的。自然是什麼樣子,人心就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就是天人合一。世界是寧靜虛無的,人的內心也應該是恬淡虛空的。一個人的內心達到自然,這才算是「真人」,「真人」應該是和諧的、寧靜的和幸福的。人和自然是交互感應的,你的內心只要有一點不平靜,說明你的內心有虧欠,說明你偏離了自然,此時的你一定能感受到。所以說「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要特別說明的是,「人心之靈,莫不有知」並不是說人的內心知曉所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原理,而是指人的心靈知道所有修心的道理,知道所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多人心裡想,既然每個人內心都知道這些原理,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不會做人和做事呢?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內心被蒙蔽了,要讓人們找到所有人生的答案,就需要我們格物致知。

人之所以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不能虧欠。只要內心有一點虧欠,人就能感受到。但是絕大多數人無法體察自己的情緒,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第一種是沒有修心的人所追求的僅僅是對與錯以及正義與非正義,在這種求外的驅使下,他們往往會選擇忽視自己的情緒。第二種是因為人從生下來情緒就開始逐漸積累,人們在生活中很少能感受到內心的寧靜,人們逐漸會把情緒視作理所當然。

人一旦走上修心的路,內心的每一點情緒波動你都能體會到,需要採取怎樣的行為模式,你的內心都有答案。一個人誠其意的過程就是學會做人做事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內心越寧靜他越知道怎麼去做人做事。通過格物致知可以讓內心達到一種極致的寧靜,他也就成為聖人了,就無所不知了。

一個人內心很寧靜,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不會被榮譽、地位和金錢左右。這樣的人做事就能沉下去,效率就會很高,這是修心之後知道如何做事的原理。再說做人,當自己自由之後就會推己及人,也可以說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你內心知道別人哪些地方會虧欠,你就不會觸碰別人虧欠的地方,就不會觸及別人的軟肋,這就是做人的道理。一個人知道做人做事,這個人就很幸福,自然也會很成功。

很多的時候內心的虧欠都與行為不端有關,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做行為不軌的事,做了虧心事內心一定是不安的。成長過程中也有一些誤區,有些時候一個人什麼錯事也沒有做,但是內心也可能是虧欠的。

一個人上班去了,回來之後發現媽媽因為抑鬱而自殺,為此他內疚不已,覺得媽媽是自己殺的。他對自己說:「如果我在家,我媽媽就不會死了。」顯然,他內心的虧欠是實實在在的,但是他其實真的沒有做錯什麼。一個高中學生,總覺得對不住爸爸媽媽,因為自己的成績總是達不到爸爸媽媽的期望。他內心的虧欠也是實實在在的,但是他其實也沒有做錯什麼。一個小夥子暗戀一個姑娘,後來這個小夥子得知自己喜愛的姑娘嫁給一個比自己優秀的男人,他感到自慚形穢。在這個例子里,小夥子感覺到自慚形穢就是內心的虧欠,但是他的行為都符合社會的規範,並沒有什麼不端的行為。

上面這些都屬於「惟於理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沒有窮其理自然就會知有不盡,當你窮究事物的道理之後,你就可以獲得心安。媽媽因為抑鬱而自殺是因為媽媽的命該如此,也可以說媽媽有這樣的心理,她沒有修心,人生的結局只能是這樣,自己盡了兒女的孝道就夠了。學生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說明是自己失去自我,自己的生活怎麼可以按照爸爸媽媽的路線圖來實行呢?自己喜歡的人找了其他男人,並不能說明他比自己優秀,愛情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一旦窮究事物的道理之後,你也就誠其意了。

儒家修心有兩種不同的學派。一種認為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這就是理學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顥、程頤和朱熹;另外一種認為理存在於內心,「心即是理」,主要代表人物是王陽明。我個人更傾向於王陽明,我的成長更多的是向內求的結果,所以我舉的例子大都是「心即是理」。

實事求是的說,萬事萬物之中是存在大道的,自然的大道就是理。比如《素問》中有「春夏養陽」之說,這是因為自然界是春發夏長秋收冬藏,所以一個人的補陽恰恰要在發和長這個階段才是最好的,這就是和自然的合一。如果到了收和藏的季節,我們卻一味地用像生薑這樣發和長的藥物,這就和自然違背了。那「春夏養陽」這個原理是怎麼得來的呢?自然是對萬事萬物觀察得來的,所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是對的。

大家也不要把程朱理論和王陽明理論對立起來。朱熹也講「人心之靈,莫不有知」,這不也是「心即是理」嗎?修心真的沒有必要花時間在到底是哪個學派上去爭論,只要內心誠了,只要內心是愛,什麼方法都可以用。

所以我的體會是,無論朱熹的理法還是王陽明的心法,並沒有什麼對錯,只是一個人的側重點和個人的選擇問題,這就像佛家的修心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是可行的,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有方法的適用問題。

推薦閱讀:

你的2016書單是什麼?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