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放貸下對央行徵信問題的思考

1. 背景介紹

近日,銀監會下發《關於就聯合貸款模式徵求意見的通知》(下文中的《通知》)將「聯合放貸」這個本該機構關注的概念代入了大眾的視野。受大眾關注的原因可以歸結為:涉及眾多個人用戶的互聯網類「貸款」可能因為對「聯合放貸」行為的規範而受到很大限制,如果《通知》嚴格執行,全國可能僅有206家合格放貸機構可以繼續業務。眾多的「類」金融機構、「偽」金融機構紛紛表示「要死了」。

有人說:人家銀監會為了防範貸款風險發了個通知,你咋就能扯到央行徵信頭上呢? 好吧,您需要接著往下看。

先說個人觀點:

「聯合放貸」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央行徵信報告的數據質量、同時帶來更多違規查詢的「套利空間」。這有可能會給央行徵信系統帶來更多問題。所以,那誰誰!你還不發個文管管?

本文觀點純屬個人觀察,存在不準確及局限性,僅供大家參考,免責啊..

- 本文副標題:一個賣白菜的關於白粉的思考…

2. 聯合貸款是個啥?

《通知》中的定義:所稱聯合貸款是指貸款人與合作機構基於共同的貸款條件和統一的借款合同,按約定比例出資,聯合向符合條件的借款人發放的互聯網貸款。

合作機構是指:「貸款人在進行互聯網貸款過程中,與貸款人在聯合貸款、客戶營銷、風險分擔、風險數據等方面提供支持和進行合作的各類機構」。

3. 聯合放貸為了啥?

實際業務中,聯合放貸的參與機構其實主要是2個來源:

① 資金方: 一般是持牌的區域性小金融機構,如: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

② 資產方: 一般是「類」金融機構,如各個金融平台、互聯網XX貸背後的互聯網小貸公司。

聯合放貸邏輯上絕對是個雙贏的好東東。「有錢沒處放」的區域性小金融機構可以很容易的獲得跨區域的資產,實現快速做大資產規模的目的。「窮到就剩客戶」的類金融機構,可以獲取大量的、低成本的資金,實現各自目標生態系內的金融擴張。這麼好的東東,銀監為啥要管?因為這種模式下,上面兩種機構都沒有特別好的風險抵禦方式,或者說銀監還不完全認可它們的風險防範能力吧。

4. 聯合放貸的交易結構

模式一:小貸查徵信,小貸放款

模式二:城/農商行查徵信,小貸放款

5. 聯合放貸下央行徵信問題思考

當前聯合放貸的合作方往往一個是類金融機構、一個是區域性小的持牌金融機構,根據上文描述,這種情況雙方可以「各取所需」,但這會造成如下三種問題:

① 如上圖所示的2種模式,不論是小貸查央行徵信系統,還是城/農商行查央行徵信系統,都會造成央行信用報告中的借款主體的負債信息的不準確。

② 而現在互聯網小貸能夠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有限(註:螞蟻花唄放款的互聯網小貸公司就沒有接入央行徵信系統)。而通過這種聯合放貸的機制,未能接入央行徵信的小貸機構可以通過城/農商行來查詢央行徵信系統。這會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滋生更多違規查詢央行信用報告的行為,可以看看央行徵信的違規查詢處罰,城/農商行是個重災區。

③ 這裡再進一步,做個理論上的「探討」。 個人認為這還可以形成央行信用報告查詢「套利」行為,因為農商行的查詢一份信用報告的費用和商業銀行是不一樣的,差的還挺多。例如:騰訊剛剛發布了微粒貸存量破千億的消息,而微粒貸是微眾銀行發布的以小額借款為主的產品。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微粒貸貸的平均借款借款金額在1.17萬元左右。 由此可見互聯網貸款方面,央行信用報告的查詢量是巨大的。如果通過聯合放貸,理論上在央行信用報告查詢費用這點上,是存在「套利空間」的。當然,對於互聯網金融巨頭們,這點「小錢」估計還真的看不上。下圖來源於網路,可以說明聯合放貸的現象,你猜猜徵信怎麼報送的。

公眾號ID:zhengxinquaner

個人ID: credit_in


推薦閱讀:

小米為什麼要從海外貸款 10 億美元 ?會怎麼使用這筆錢?
不良貸款剪刀差是什麼意思?

TAG:个人征信 | 贷款 | 征信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