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小院
文/老貓
一入六月底,新疆便可以是外來客的旅遊目的地,瓜果正逢時,天氣雖熱但比起內地已是天堂,且只要挪步入樹蔭,就可得風涼,早晚冷森森,快活的很!再加上開闊、迥異、獨美的景緻,足以讓平素里對這塊土地並無太多好感的外地朋友從心裡叫出一個好來。
新疆的各民族自古都好客,這民風熏染得幾代移居來的漢族當地人,也拋了文化上的矜持,個個似孟嘗,再加上這些年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新疆人都憋著一口氣,人人想為宣傳家鄉出把力,所以遠方來了客人一定要招待好,這是原則。
所謂招待,重頭戲自然是吃。接風洗塵第一頓,自然是要吃民族風味。烏魯木齊老城區的維吾爾族宴會廳多的很,可以炕床上斜靠著啃全羊,賞歌舞,甚至下場跟曼舞的姑娘擠眉弄眼扭上一段,盡享地主巴依老爺的福氣。
可我並不愛那裡,總選蘋果小院。
說起來慚愧,雖然在新疆住了幾十年,但對新疆民俗文化知之甚少,不過,只要餐館掛上「蘋果」字樣的招牌,大抵上明白是哈薩克人開的,烏魯木齊有一家名氣甚大的「蘋果之父」連鎖餐廳,就是哈薩克族美食的品牌。也許哈族人獨愛蘋果?有機會,定要問問清楚。
比起維吾爾族,多數哈薩克的餐廳少了很多華麗的裝飾和儀式感,餐用的器皿也沒那麼金光閃閃的講究,但食材厚道,風格淳樸,從老闆到服務員都是掏心窩子,誠意滿滿。
就算不招待朋友,平日里一個人或邀一好友到南門附近尋一哈薩克奶茶館,要一碟熏馬腸,兩枚包爾薩克(像漢族人的小油餅,中空)來碗燙燙的奶茶,嘟起嘴吹著黃厚的奶皮子嘬一口,愜意。
說回蘋果小院。起初我是不知道那裡的,有位舊單位的上級兼好友兼兒子的同學爸爸,時常在朋友圈裡曬幸福,總講酒半醺,院里樹上有熟了的小蘋果砸在頭上身上,晚風吹著,神仙一樣。
這位朋友和我年紀相仿,文藝氣質比我高十幾層樓,是位攝影大家,寫一手好字,日常工作要求嚴謹,所以閑下來對情趣就有更高的要求。他喜歡的,必不一般,總見他發文字感慨,卻無圖無真相,一直好奇的心癢,直到有一天他做東,請我一家人去了那裡,呀,果然是好。
那是個難得的鬧中取靜之處,臨著老城區的小十字街道,解放路上人車喧囂,但從一巷子拐進去,嘈雜的聲浪就小很多,待到再轉彎入院,四周的高牆起了作用,基本就完全安靜下來。
那裡一溜並排有兩家相同風格的餐廳,都有個小院,往裡的那家名字好象就叫「蘋果小院」,但因為東主領我進的是這家「萬寶螺」,所以也不貪心,徑直入院。
院內果然是有果樹的,不多,也就七八株吧,但都很茂盛,足以遮蔽日頭,枝葉間藏著小小的青蘋果,風一吹,真有些果子迫不及待地掉下來。院子里擺了些塑料和鐵制的桌椅,晚間坐在樹下,喝啤酒,擼些烤串,講些可樂的見聞,幾十米外便是鬧市,這份清靜,是難得的幸福吧。
進到餐廳里也跟平常建築不同,有些像龍門客棧樣的布局,中間是樓梯,每上一層,包廂和散坐分布在兩邊,套疊環繞,有些複雜。
散坐就是些普通的桌椅,包廂里就有些講究,牆上的畫幅,既可以說是民族風,又很現代,嗯,店主的不甘到處可見呀。
四周擺放的飾器也別緻,雖不像維吾爾族宴會廳那樣光燦,但也看出精心。稍大點的包間里都設有一周圈寬沙發,靠背很高,絨面舒服,坐下來就忍不住想脫了鞋半躺著享受。
萬寶螺是一種稀有的螺殼,民間傳說收藏它能招財進寶,但此傳說顯然不是新疆地產,隱隱能察覺投資者的來歷。飯店名片是標註的是「民間風格美食園」,顯見得也有意淡化了哈薩克的主題,店主的格局和野心,可以看出來。
事實上,與維吾爾族的美食相比,二者的區別並沒那麼明顯,都以牛羊肉為主,只不過,後者更注重儀式感,用具更為講究,服務人員穿著和餐廳內的裝修堂皇華麗,前者一概做樸實的主人,盡以掏心窩子的笑臉相待,我覺得這笑容,更難得。
小土豆最迷戀那裡的烤雞翅,我覺得燒烤的確不錯,滋滋冒油的大盤一上來,便有了撕扯的衝動。其它的食物也好,馬肉馬腸自不必說,那仁,手抓肉,架子肉,抓飯包子,能想到的這裡都有,連花捲也烤得異香,沒有哪樣不好吃。
店裡也有魚,後廚甚至能來幾道內地風味的菜式,但遠道好不容易尋來的客人多半不會點,像我這樣的,好吃的羊肉寧可重複來幾盤,絕不冒險。
我最愛的還是那個掉蘋果的小院,在這個不尋常的城市裡,做晚風中的迷糊仙,把心事盡留在樹下。
微信公眾號:老貓時間
推薦閱讀:
※怎麼做出好吃的滷肉飯?有什麼技巧?
※你吃過的最走心的網紅零食是啥?
※你擼過的串,吹過的牛,拉動了全中國的GDP
※這五部經典美食電影,總有一部能讓你看餓!
※6款Brownie方子測評——找到你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