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6--蓋起金字塔

人類簡史系列6

上一篇:《人類簡史》5--人類史上最大「騙局」

上一講里,我們發現了本書作者對農業革命持悲觀態度。在這一章里,作者進一步闡明了觀點,農業革命是一個轉折點,讓智人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係,大步走向貪婪,自外於這個世界。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有了「家」這一概念。由於我們跟土地的連接越發的緊密,人類選擇在土地旁邊蓋起房子。久而久之,人類築起了籬笆,把自己圈了起來。相比廣袤的世界,人類更願意在人造的環境里生存,自發的跟自然進行了隔絕,地球有5.1億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了1.55平方公里,到了公元1400年,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類、農作物和家禽家畜全加起來,佔地大約也只有1100萬平方公里,約全球面積的2%。

此外,搬家這件事變得越發困難,人類有了房子,土地,生產資料,生活物資,太多太多。當時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擁有的物品數量已經勝過了一整個採集部落。放棄什麼都會帶來重大的損失。正如我們現在,擁有的越多,就越捨不得改變。

在過去,人類的活動空間是天地,山河,而農業革命後,人類的活動空間則縮小到農田與農舍。空間減少後,時間卻變長了。農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不得不想像預測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事情。

豐收的時候他們或許會花一天時間慶祝,但第二天一定會再次投入到辛勤的耕種中去。雖然有了足夠的食物應付明天,下周,甚至下個月,但他們依然需要考慮明年和後年的事情。

然而,統治者和精英的出現,讓這些農民的人生變得充滿悲劇。

他們不得不交出多餘的糧食以供養藝術,戰爭,政治,哲學。那時,總人口九成以上都是農民,日夜勞作,胼手胝足。他們生產出來的多餘糧食養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國王、官員、戰士、藝術家。但歷史所寫的幾乎全是這些人的故事,而在聚光燈沒有照到的黑暗幕布後,沉默的大多數的生活就是不間斷的,挑水耕田。

由想像所構建的秩序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一直都是幾十個人的小部落,農業革命後不過幾千年就出現了城市、王國和帝國,但時間並不足以讓人類發展出能夠大規模合作的本能。

人類是靠想像共同體做到的。

公元前3100年,整個下尼羅河谷統一,成為史上第一個埃及王朝;

公元前2250年,薩爾貢大帝建立起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中東出現大型帝國,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和波斯帝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起極其複雜的朝廷系統;

公元1年,古羅馬統一了整個地中海,納稅人口達1億……

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讓人心潮澎湃,但這些大型「合作網路」並不像聽上去那麼完美。「合作」聽起來是十分無私且利他的一個詞,但絕大多數人類的合作網路最後都成了壓迫和剝削。

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巧合:

公元前1776年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幾十萬古巴比倫人的合作手冊;

公元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則是現代數億美國人的合作手冊。

《漢莫拉比法典》中有大量的關於階級和性別的區別對待,《獨立宣言》追求的則是人人平等,但二者相同的是,他們都聲稱自己是「普遍且永恆的公平正義原則」。

事實上,他們都錯了。無論是漢莫拉比還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心中都有一個想像的現實,想像著這個世界有著放諸四海皆準、永恆不變的正義原則。但這些原則只存在於智人的豐富想像力中,這些原則從來都沒有客觀性。

對我們來說,聽到《漢謨拉比法典》中關於「上等人」「平民」的描述,大概都會同意這是一種想像。但其實「人人平等」這個概念,未嘗不也是一種想像。《獨立宣言》的觀念來源於基督教,基督教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上帝「創造」的,而所有的靈魂在上帝面前都人人平等。

但我們所學的生物學並沒有「創造」,只有演化。演化的基礎是差異,而不是平等。每個人身上帶的基因碼都有些許不同,而且從出生以後就接受著不同的環境影響,發展出不同的特質,導致不同的生存概率,所以「人人生而平等」在生物學來看,只是「演化各有不同」。

《獨立宣言》中最著名的一段:

「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作者以生物學的角度對這段話進行了非常有趣的解讀和翻譯:

「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演化各有不同,出生就有某些可變的特性,其中也包括生命和追求快感。」

這麼說可能就顯得很「理工式」的討厭了,平權者或許會大聲駁斥道:「我們知道人在生物學上不平等!但如果大家都相信人人在本質上沒有差別,那我們就能創造出一個穩定繁榮的社會。」這麼說很對,正如漢謨拉比也可以說:「我知道所謂上等人、平民和奴隸本質上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我們這麼相信,就能創造出一個穩定繁榮的社會。」

伏爾泰曾經說過:

「我知道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這種擔心其實很有道理,想像所構建的秩序總是有一夕崩潰的風險,因為這些秩序背後都是虛構的故事,只要人們不再相信,一切就風雲色變。為了維持想像構建出來的秩序,必須持續投入大量心力,甚至還得摻入暴力和脅迫的成分。那另一個問題很快接踵而至,那就是軍隊秩序靠什麼來維持?想靠威脅來維持軍隊組織顯然不太可行。至少必須有部分軍官和士兵真正相信某些事情,不管是上帝、榮譽、祖國、男子氣概,或者單純的相信金錢也行。

另外一個更有趣的問題,是關於那些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人。如果他們並不相信這些想像的秩序,那他們為什麼要推動這種秩序呢?常常聽到一種論點說他們什麼都不信,只是貪婪。但老實說,什麼都不信的傢伙就很難是個貪婪的人。譬如犬儒主義的代表人物第歐根尼,就住在一個桶里。亞歷山大大帝來找他詢問他需要什麼時,他的回答是:「你倒是真有件事情能給我幫點忙,那就是讓開點,別再擋住我的陽光。」

所以說犬儒主義者不大可能建立起帝國,而且如果人們希望某個由想像構建的秩序能夠維持久遠,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須真正的相信它。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堅信這些秩序真實存在呢?

1想像構建的秩序深深與真實世界結合

比如人們現在相信人人平等,富人穿起牛仔褲當作時尚,可牛仔褲一開始是工人階級的打扮。在階級觀點深入人心的宋朝,我國的貴族絕對不會去穿打柴人的粗布麻衣。另外過去人們相信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生活中女性不許參加科舉也不許參與政治活動。而現代社會,女性在各個領域裡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想像構建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

比方說,很多人都想到國外去度假。然而這件事仔細想想並沒有什麼明顯或自然的道理。黑猩猩的首領會想要運用自己的權力去隔壁黑猩猩的領土上度個假嗎?古埃及的法老王,把所有的財富用來蓋金字塔,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而不會想去巴比倫購物或者去腓尼基滑個雪。

浪漫主義告訴我們,為了要儘力發揮潛力,就必須盡量累積不同的經驗,必須體會不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關係,品嘗不同的美食,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這就是我們想要出國旅行的本質。

現在一個百萬富翁如果跟妻子吵架了,和好的方式很可能是帶她去巴黎旅遊一圈,而古埃及的有錢人跟自己的妻子吵架,帶她去巴比倫轉一圈絕對不會是選項,反而為她建一個華麗的陵墓會更獲得妻子的歡心。

跟古埃及的精英分子一樣,現在大多數人一生汲汲營營,也都是想蓋起某種金字塔,只是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里會有不同的名字和樣子。也許是一個帶游泳池的大庭院,也許是近郊的獨棟透天別墅。但很少人會真的去問,究竟為什麼,我們會開始想建這些金字塔。

3想像構建的秩序存在於人和人之間思想的連接

想像構建的秩序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你一個人自嗨是不行的,必須有其他人跟你一同相信這件事,他不存在於單一個體中,而存在於不同的主體之間。

客觀是唯物。義和團不相信自己會被刀槍所害,但他流血過多還是會死。主觀是唯心,聖誕老人曾經真的在許多孩子心中活過,但長大後,大家都不再相信了。而主體間事物的存在,靠的是許多人主觀意識之間的連接網路。雖然他不像刀槍一樣會造成直接實質性的影響,但對世界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錢其實就是紙,但所有人都堅信他可以購買到物品的時候,它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

再舉一個例子,馬化騰的「騰訊」公司,馬化騰之所以相信騰訊存在,是因為董事會也這麼相信,公司的僱員也都相信,所有騰訊的用戶也都相信,如果有一天馬化騰自己不相信騰訊的存在,他很快就會被送到最近的精神病院去,還會有人來他的位子接班。

以上,就是人們堅信想像秩序真實存在的原因。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像所構建出的秩序。所謂信仰,也遠遠不只是宗教那麼簡單。

公眾號:夕北漫談

下一篇:《人類簡史》7--比大腦更可靠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在改朝換代時有哪些著名的「政治清算」?
漢語(普通話)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語言嗎?
都說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可是比起西方文化中國文化真的優秀嗎?
furry迷(獸迷)的聚集地在那裡?
怎樣活得有古人之風?

TAG:人属动物人类 | 文化 | 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