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理諮詢師是什麼樣子?(傾聽篇)
能容得下,海納百川。沒有人能完全完全百分之百理解你,好的心理諮詢師也沒法做到,但起碼好的諮詢師能容得下你。諮詢師不會責備你,不會說你很奇怪,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趕快忘記。
你對諮詢師說:「我想死。」 他不會立馬去說:「不要去死,怎麼能去死?快不要這樣想!」 他會傾聽你為什麼想死,或者你不想說,他會靜靜的等著你。
也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不難嘛,不就是去聽嘛,還能收幾百塊錢一個小時,聽這種自己想死這話難不倒我,我承受的了。
好吧,那我說點重口味的。
如果你的諮詢者說:我喜歡吃屎,很享受吃屎,吃屎的感覺很妙,還很喜歡吃新鮮的…這樣的情況你要如何去共情,去傾聽?
當然,不是說心理諮詢師必須要都能容得下,只是你能容得下多少會和你心理諮詢進展的境界會不一樣。
最近越來越不喜歡用對錯來形容了,看的越多越發覺這世上太少絕對的東西了,除了考試題能有個對錯標準,人生哪有那些絕對的東西?
結婚不結婚,有對錯可言嗎?
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有對錯可言嗎?
有些人會覺得有,有些人會覺得沒有。
這種辨別心越少,絕對化越少,也可以讓你的思維可以更開闊與靈活。人要想在這社會上過的「好」是需要靈活的。即便你內心覺得不是好,起碼別人不覺得你太差。而做心理諮詢師,你的靈活可以讓你的來訪者得到更多的滋養,起碼比起你不靈活的時候多一些,起碼他會覺得你更理解他,可能是這世上最理解他的人,因為你的靈活可以讓你更容易去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
這是心理諮詢中的什麼技術?用一個簡單的詞來說,就是傾聽。
傾聽有很多層次。
第一層次:聽到對方完整的話
很多生活中聽人說話會撿自己喜歡的認同的部分,或者特別不喜歡的部分來聽,而忽略掉了另一部分,也有對別人的話再加工,謠言就是這麼來的。也許傳謠言的人並不是惡意,她確實深信自己親耳聽到的真相,可能她只是正好忽略了當事人說的一些「有可能是那樣」「我估計事情是那樣的」如此之類的推測性語言,直接加工成:XX事就是XX樣子。
我們要練傾聽,第一步就是能完整的聽到說者的話,而信息量一大,這也很考記憶能力的,所以你會看到諮詢師在諮詢中會有寫諮詢筆記。而普通人聊天沒法邊聽別人邊記錄,這就要鍛煉我們的記憶力、組織思維能力,人腦就是越用越好用的~~
第二層次:聽到話背後沒有直接說出來,卻是當事人想表達的。
比如戀人之間鬧矛盾時會冒出的一句:「我要和你分手!」 話是很短,能聽完整。如果你只理解字面的意思:想著分,那就分嘛~噢嚯~~~那你就註定單身一輩子了~有時候這話是希望得到對方的重視;有可能是想要關心,想要擁抱;可能想要對方退一步,給自己一個台階,而並不是真的想分手。
瞧,你要是練到了這一步,再也不用擔心女(男)盆友和你吵架啦~~當然,如果你現在木有女(男)盆友,相信你練到了這一步女(男)盆友絕對不用愁~~激動吧~~興奮吧~~
第三層次:聽到對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部分
比如孩子求父母不要離婚,你能夠聽到孩子內心是希望這個家庭完整,希望父母一起,這是孩子自己可以意識到的,而更深的可能孩子自己沒有意識到:可能孩子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會覺得自己父母離婚了,會在班上抬不起頭;或者受不了別人的同情;或者覺得如果父母離婚了就代表沒人愛他了。
這些是可能的原因,要能聽到這個層次,是諮詢師和諮詢者有了很深的鏈接,諮詢了較長的時間。這時候,諮詢師已經看到了很多來訪者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部分,這種聽到並不是憑空猜測。諮詢師在工作中會有工作假設,但都需要小心求證,不能憑空自己感覺來訪者是阻抗了,來訪者是戀母還是戀父。去求證很重要!!!而諮詢室裡面諮詢師更多的信息都是從來訪者口中得知,所以信息還是比較有局限的,諮詢室裡面來訪者花了錢說謊也是存在的,具體推薦你看一本特別棒的心理諮詢小說《診療椅上的謊言》。
目前,我理解到傾聽的這三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是需要時間去修鍊的,而且需要耗費你的精力,即便你練到了第三層次也不代表你每時每刻都能保持這個狀態,那你腦花消耗太快~
看到這裡,有木有覺得:這傾聽兩個字很不容易吧~
雖然只是兩個字,做起來老難啦~而且這背後你所要修鍊的付出的絕對不是一天兩天,最好你練的時候能有反饋,不管是老師的反饋,還是當事人的反饋。能有資深心理諮詢師的反饋最好啦,TA的一句話可能等於你問了N個普通人的一千句話。
話說回來,傾聽 不只是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有用,在生活中,在與人交流過程中,都很有用。前期不熟練時,運用會很耗你的精力,當你熟練了,運用收發自如,需要開啟時就開啟,想要關閉就關閉。
比如和伴侶吵架,對方說:喲,你還是心理諮詢師喃,這點都理解不了?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現在是你老婆(老公)我不是心理諮詢師,我就是生氣就是不理解!!小仙女也會有生氣的時候喲~
以前在初中就看過一些文章,說,你想要別人喜歡和你聊天,並不用你說太多,反而是好好的聽對方說。對方就會覺得:和你交流真愉快,下次還想找你聊天~
當然,要能夠讓對方說出埋在心裡的話,壓抑很久的東西,並且根據你們的關係程度循序漸進 很難。我們CBT的老師,她經驗超豐富。我們課上觀看的真實個案錄像(這個是經過來訪者簽字授權,並且錄像也經過處理的)諮詢前面半個多小時,諮詢師說的很少,提了兩三個問題,來訪者就覺得諮詢師好理解自己,情緒就很激動。也許,這是她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被這樣的理解吧~
這不到一個小時的會談,有很多可以深入的點,但因為才開始諮詢,諮詢師並沒有去碰,新手諮詢師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喲,這個是個關鍵點,我要好好去挖一挖。然後有可能挖的過程讓來訪者不爽,直接影響就是再也沒有然後了。來訪者也不會覺得諮詢師有什麼用,而且還覺得很受傷很痛苦,這是二次傷害的一種可能。
而資深的諮詢師會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揭露式會談,使勁挖~什麼樣的狀態是需要支持性會談,給更多的支持關懷~什麼樣的情況是可能表達性的會談,嘗試著一點點表達出來~
挖深了還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深挖的過程沒讓來訪者不爽,來訪者很暢快的發泄般倒了一竹筐事情, 然而,諮詢師承接不了, 懵逼了~~~~攤子擺起了~~~~~
來訪者很相信諮詢師,而諮詢師卻處理不了了……這時候需要轉介,而如果轉介的方式做的不恰當,也會對來訪者造成傷害。再如果來訪者的這些內容觸及了諮詢師本人沒有處理好的東西 可能讓諮詢師自己也出問題,所以這就是國外會要求諮詢師必須經過一定時間自我體驗的原因之一。
我們自己看自己,眼睛長在臉上,看不到後腦勺,看不到背,看不到臉。不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沒問題就全OK ~ 當你臉上不小心畫了些痕迹,顯得你很猙獰恐怖的時候,別人一看到,就嚇的直跑,而你在莫名其妙,為什麼這些人躲著你。而熟人會覺得他們習慣了, 懶得說你,或者,說過但你覺得不是你的問題,你覺得你看不到,感覺不到。如果現在有一面鏡子,能讓你看到自己的樣子的鏡子,就會不一樣了,而心理諮詢師可以成為這樣的鏡子。
讓你看到更立體的自己!
這個鏡子的真實度,大小,也就會影響你的眼界~鏡子有鏡子需要修鍊的部分,你想要成為鏡子,也需要修鍊~在你看清自己的過程中,可以讓你能夠知道 什麼是適合你的,什麼是不適合你的,如果你看到自己的眼眸是黑色,那你就不會去參加被要求只能是紅色眼眸的人團體活動,明明你不屬於那個團體,卻硬以為自己屬於,遭遇到拒絕,以為是自己不可愛,無價值,沒有用……而你卻不知道,自己本來就不屬於那裡。(這個比喻有點繞,以後想到更好的再寫寫~)
這是最近學習感慨,就暫時寫到這裡。喜歡的給我點贊吧~~想要看到你們的小心心,這樣才能知道你們想要看什麼呀~
(更多心理學文章,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我愛心理學)
推薦閱讀:
※有哪些心理學書籍是心理諮詢師必看的?
※零基礎如何成為心理諮詢師?
※和後媽到底該怎麼相處?
※你作為心理諮詢師最大的成就感在哪些方面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