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是什麼?為什麼要做臨床試驗?新葯那麼多,哪個適合我?

最近有網友認為自己擁有了對付某種疾病「效果特別好」的治療方案,他願意打賭來證明這套方案要好過臨床上普遍採用的治療方案。

但是,必須明確指出:現代臨床醫學的研究者們已經提供了一整套判斷治療方案是否有效的客觀評估方法,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藥物臨床試驗以及臨床試驗招募。

雖然這套系統還在不停地繼續完善著,但在任何時候,打賭肯定是被排除在這套評價體系之外的。

一、什麼是臨床試驗

藥物臨床試驗是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願者)進行的藥物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發現試驗藥物的臨床、藥理和/或其他藥效學方面的作用、不良反應和/或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目的是確定試驗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按研究目的劃分,可將臨床試驗分為:

  • 臨床藥理學研究(Human Pharmacology)
  • 探索性臨床試驗(Therapeutic Exploratory)
  • 確證性臨床試驗(Therapeutic Confirmatory)
  • 臨床應用研究(Therapeutic Use)

按研究階段劃分:

  • Ⅰ期臨床試驗
  • Ⅱ期臨床試驗
  • Ⅲ期臨床試驗
  • Ⅳ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是指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於新葯的耐受程度和葯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該期需要病例數較少,一般為20-80例。

II期臨床試驗是指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此階段的研究設計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包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該期的病例數比一期多,一般為100-300例。

III期臨床試驗是指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係,最終為藥物註冊申請獲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據。試驗一般應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該期的病例數更大,一般為1000-3000。

IV期臨床試驗是指新葯上市後由申請人自主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係,改進給藥劑量等。

二、為什麼要做臨床試驗

現有的藥物療效認定標準對於新治療方案(包括新葯)高達99.9%以上「恐怖」的淘汰率,是所有臨床工作者對疾病現象的認知和總結。無數的科研工作者、醫生乃至病人,對這樣一套標準的出現和認同都付出過巨大的代價。

因此,在討論一種藥物是否有效之前,必須明確一些最重要的問題:什麼叫做有效、如何判斷有效。

什麼治療方案(藥物)是有效的?非常普遍而最為簡單直接的回答就是,吃了某種藥物之後疾病好了,這種治療就是有效的。且慢,請注意,這種初級認識里蘊含著非常重要的、未經證明的預設:生病就要吃藥(這裡當然指有效的葯),吃了(有效的)葯病才會好。

這個預設里包含兩方面:

  • 「生病」是「吃藥」的充分條件——生病就得吃藥,不生病可以吃藥也可以不吃藥。
  • 「吃了有效的葯」是「病好」的必要條件——不吃有效的葯病一定好不了,病好了一定是吃了有效的葯,病沒好一定是沒吃有效的葯或吃的葯無效。

對於第一點,我們要問:任何病都需要吃藥嗎?不生病需要吃藥嗎?

科學的回答是:

  • 自限性疾病即通常所說的可以自愈的病是不需要、也不應該吃藥的;
  • 絕症晚期即無可救藥的疾病,除了鎮痛和緩解癥狀外也不需要吃藥;
  • 不生病更不需要吃藥,因為「是葯三分毒」;
  • 所謂「亞健康」、「治未病」都是騙人的噱頭和騙子的忽悠;
  • 預防某些疾病,除了疫苗別無他法。

對於第二點,「不吃藥病就不會好」、「病好一定是因為吃了葯」嗎?

上面說過了,自限性疾病不吃藥也會好,而病情的個人體驗還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所以某人的病是否好轉不能證明葯是否有效。

「病沒好一定是藥物無效」嗎?病情有輕重,藥物需對症;起效有快慢,好轉需時間。除了劇毒的藥物,一般都不會出現立竿見影的療效。所以,病究竟是治好的,還是自己慢慢好的,這個問題無法依靠直覺來進行準確判斷,也不能由醫生、病人、旁觀者、路人甲的個人體驗為準。

我們判斷一個特定的治療方案(藥物)有效的基本標準必須是:通過特定治療方案在統計學上讓患者獲得更長的壽命、更高的生存質量,或者在不降低壽命和生存質量的情況下花費更少的資源。

壽命更長,生存質量更高,衛生資源花費更少,三個「更」字意味著我們需要對新舊治療方案的各種結果進行比較。要比較就需要對照,於是對照組的設立就成為了判定治療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步驟。

必須指出,對照組的設立並不簡單,有時會面臨倫理學的挑戰。比如某疾病已有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案,就不能輕易設立不採用該治療方案的空白對照組,否則那些被分配到空白對照組的病人,就不能獲得已知有效的起碼治療,這類設計很難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為邁過倫理學的門檻,嚴肅的臨床試驗應當遵循以下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則:

1、對患者有利的原則

這個原則是所有倫理原則的基礎。一方面,要保證參加實驗給每個病人帶來的好處,在概率上一定要大於不參加實驗帶來的壞處。分組時,只要任何一組患者所接觸到的臨床治療,比現有的、公認的治療方案更差,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有時候需要採用交叉實驗的方式,讓各組病人先後接受一新一舊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案,再依靠嚴密的數據分析和統計學監測來判斷出每種方案對人體的影響,從而獲得新的治療方案的數據。寧可讓統計人員多辛苦一點,也不能讓病人多承受風險。

另一方面,應該給予患者足夠的補償。不管分配到哪個實驗組,參加臨床試驗本身就是對科學的重大貢獻。所以臨床試驗的操作方必須考慮給予患者各種力所能及的經濟補償,最常見的補償是免費的藥物或者免費的符合倫理標準的治療方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只有患者付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低於常規的標準治療方案,這樣的實驗方案才是值得接受的。

2、隨機原則

隨機原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確保每個接受實驗的患者都有相同的機會分到任何一組,因此需要相對較多的病人數量才可能獲得相對客觀的結果。

必須指出的是,即使是嚴格的隨機實驗分組,也並不意味著分配到兩個組裡面的患者情況完全一樣。影響疾病的預後因素非常多,很多無法進行平衡的因素有可能要求研究者去尋找新的統計學和數據挖掘方案。這也是臨床試驗不斷進步的動力。

3、雙盲原則

雙盲原則非常重要。因為在實際臨床操作中,醫護人員對於療效結局的期待會深刻影響到病人的臨床效果;甚至在對病人進行問診查體的過程中,哪怕輕微的暗示都有可能使患者的臨床結局發生重要的變化。解決這一問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雙盲,也就是說患者和醫護人員雙方都不應該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一種治療方案。

可能很多敏銳的讀者已經察覺到,「中藥湯劑怎麼雙盲?難道能讓病人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中藥嗎?」目前中國中醫藥研究院的專家還真的開始用黃豆面、碳素果糖和一些香精來模擬中藥湯劑。雖然有人對這類研究嗤之以鼻,但不管怎樣,面對中藥使用量如此龐大的現實,能主動按照規範的臨床藥物評價原則去做一做這方面的研究,總是好的。

4、標準化原則

所謂標準化原則,是指在處理獲得的臨床數據時,要採用合適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特別是在一些小樣本實驗當中,即使遵循了隨機分配的原則,不同組的病人也會出現基本病情不一致的情況。最好先用統計學方法去考察實驗之前兩組患者的某些需要考察的重要數據,是否呈現出一致的分布;如果分布不一致則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用統計學的方法去考察兩組患者特定生理功能的改善情況。在數據分布不一致且臨床試驗又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對於臨床結局的評估需要更加慎重。

5、有利於數據挖掘的原則

臨床試驗會產生大量的患者數據,很多時候一次性的數據分析並不足以挖掘出某次臨床試驗的全部知識。因此,現代臨床試驗的一個趨勢是,除了實驗設計階段要求必須搜集的數據之外,還要利用電子病歷系統、醫院的自動化檢測系統,儘可能地搜集參加實驗的每個患者的其他數據,這些數據可能為該疾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在大數據時代,某些人可能對某些數據造假,但是,要對所有數據造假並做出一套具有邏輯自洽性的「完美數據」則異常困難。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對昂貴的臨床試驗保留下來的大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獲得更多寶貴的知識。

要滿足上面幾條基本原則,就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撐。為數百個病人在自願的情況下提供符合臨床試驗倫理的免費治療,並不僅僅意味著吃藥不花錢,更重要的是,需要支付給參加實驗的醫院管理人員、醫護人員、輔助科室技術人員、數據採集人員、數據分析人員足夠的報酬。他們為獲得和分析這些數據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勞動,沒有足夠的報酬,就不可能獲得符合臨床研究要求的客觀數據。

三、新葯那麼多,哪一項適合我

1、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風險

(1)正在研發的新葯項目,有可能存在非預期的副作用等潛在風險。同時,該在研的新葯,不一定就100%優於現行的標準治療方案,即接受該在研新葯的治療後,不代表所有的患者必定會有效。況且一旦參加了某項臨床試驗,一般情況下需要暫停原有的治療方案,因此有可能還會加重了病情或加快病情進展。

(2)臨床試驗方案通常會採取隨機對照設計,對照葯有可能是已上市的陽性藥物,也有可能是不含有效成分的安慰劑;即便是不設對照的研究方案,也有可能會設計為不同劑量的多個組別。參加該臨床試驗的患者所接受的治療組別是隨機分配的,病友不能任意選擇所接受治療的藥物。

(3)病友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檢驗檢查,以便醫生判斷患者是否符合參加某項臨床試驗的條件。一旦成功參加某項臨床研究後,也需要按照該臨床試驗方案要求,定期回院接受就醫、治療、檢查、用藥等操作。

2、可能存在的獲益

(1)與風險並存的獲益是,在研的新葯有可能比現行的標準治療方案更加有效,參加某項臨床試驗的病友有可能成為第一批受益於該新葯治療的人。

(2)腫瘤的治療藥物大都非常昂貴,參加某項臨床試驗的藥物和相關檢查等,一般情況下都是免費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友的家庭經濟負擔。

(3)參加某項臨床試驗的患者會受到臨床試驗團隊(包括研究醫生、研究護士、臨床研究助理等)的醫療照顧,臨床試驗期間可以很方便地預約醫生、諮詢病情。

(4)根據臨床試驗方案設計的不同,在研的新葯將來如果獲得銷售許可,病友還有可能獲得長期贈葯。

(5)可以確定的是,病友參加新葯臨床試驗所獲得的數據有助於評價該新葯的療效和安全性,將來同患此病的病友將有可能因此受益,他們可能包括您的至親好友,也可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3、注意事項

(1)參加臨床試驗是患者的自願行為,參加不參加,決定權在患者。患者不會因不接受醫生某項臨床試驗的建議,而獲得不公平的診療待遇。

(2)參加臨床試驗前,最好通過官方的渠道:

  • 全世界最大的臨床試驗註冊庫—北美臨床註冊中心,網址為Home - ClinicalTrials.gov;
  • CFDA藥品審評中心的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台,網址為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台,
  • 相關醫院的官方網站等,了解此臨床研究的目的、開展的醫院、醫生及其聯繫方式,以初步判斷是否符合參加某項新葯臨床試驗的條件,減少奔波。

(3)病友需要提前將您既往就診的病歷、檢查報告等資料進行整理。臨床試驗項目一定要帶上最近的CT或者MRI檢查結果和片子,大是大了點,拎著吧,醫生們都需要看一看。

(4)根據查詢結果,確定具體的臨床試驗醫院和醫生,根據預約到門診或住院部找到研究醫生就診參加篩選。關鍵就是找對醫生,深入諮詢。


推薦閱讀:

索拉非尼是否能治癒肝癌?
五年生存率是不是很現實,很殘忍?
中醫治療腫瘤是否有效,有真實的治療案例嗎?
囊腫與腫瘤的區別是什麼,用什麼手段區分?
大數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十年變化

TAG:癌症 | 临床试验 | 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