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仇》,電影背後那「死而後生」的演員故事
今天想推薦另一部三集迷你劇,《血仇》。
之所以會去看這部劇,是因為一個人,所以我在這裡也更多的是聊聊這個人,而不是只聊電影本身。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面的這份「榮譽」列表——
第12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第15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第18屆金酸莓最差導演、第18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第18屆金酸莓最差影片,此外,還有8次金酸莓獎提名……
乍看之下,這可真是爛得喪心病狂無可比擬了,要是有人拿著這份履歷來給製片公司看,估計早被甩一臉了,拍電影拍到這種地步,轉行做點別的什麼不行嗎?
別急,我們接著來看一下下面這份真·榮譽列表——
第6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第6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第6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第48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第70屆金球獎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第64屆艾美獎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第19屆美國演員工會獎電視電影/迷你劇最佳男演員,還有其他各種重量級頒獎典禮的獎項和提名……
嗯,這個就牛逼多了,甚至算得上金光閃閃星光熠熠,不但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還得過影帝提名,這……製片公司不把這人供起來才怪,不然早被人搶去了。
要是我告訴你,這兩份履歷其實是同一個人的,估計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然後就會想,這人到底是誰?
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尼古拉斯凱奇,這位爺在八九十年代拍了一系列口碑之作,甚至憑著《離開拉斯維加斯》獲得過奧斯卡影帝,在嘗到了拍電影的甜頭之後,他又奉著片酬之上金錢為王的念頭,一發不可收拾,後面接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爛,最後到了只要給錢就拍的地步,終成爛片的代名詞。
只是要說他是上面提到的那個人,又有太多的對不上,比如至少他沒當過導演……
其次想到的應該是史泰龍,這位爺更生猛,長得全身肌肉威武雄壯,可熱愛的事情居然是寫作,在1976年他寫了一個名叫《洛奇》的劇本,然後拉來贊助拍成電影,還自己當主演,沒想該電影黑馬之姿橫空出世,一炮走紅,順勢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項。之後,他本著能打就行的原則,在連拍五部洛奇續集後,又拍了六部《第一滴血》,這讓他常年霸佔金酸莓獎提名和得獎名單,成了當之無愧的金酸莓獎第一號人物。
不過要說他是上面提到的人也不對,雖然《洛奇》得過最佳導演,劇本也是他親自操刀,但是導演卻真不是他……
那這人到底是誰?好吧,不賣關子了,他就是今天要說劇集的主演,凱文·科斯特納。
可能聽了這個名字很多人還是一臉懵逼,那我再說幾部電影名字,估計你們就會恍然大悟了——
這些電影包括《與狼共舞》、《刺殺肯尼迪》、《完美的世界》……
對,科斯特納就是這些電影的主演,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時間,他可是那個時代的票房保障,屬於當之無愧的票房英雄,這一系列電影就是他那個時候的作品。
當時的他,是好萊塢的頭牌,只要是他出演或者拍攝的電影,都是又叫好又叫座,真說得上是風頭無兩。
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與狼共舞》,那還是1990年,凱文·科斯特納親自擔任導演和製片,拍攝了這部史詩巨制,並飾演了男主角鄧巴中尉。電影甫一上映就獲得了各種讚譽,一共獲得了十二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獲得了七項大獎。
該影片通過鄧巴的視角,恢弘壯闊的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的衝擊下,一個印第安部落的變遷和沒落史,用長達三個小時的片長,一點點勾勒出那質樸野性的印第安人和陰險狡詐的「現代人」,在二者不可避免的文明衝突中,導演一反常態地站在原住民這邊,帶著批判色彩的反對這些真正稱得上「野蠻」的殖民者。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一種異常熟悉的感覺,總覺得自己以前腦中就一直有一個畫面——遠遠的一個女的對著一個男的喊他的印第安名字,「與狼共舞」——好像在哪個平行世界的縫隙里,我早已經看過這部電影,而這只是投影出來的記憶一樣。
他演技最好的則是《刺殺肯尼迪》,這部電影不是講刺殺肯尼迪的經過,而是通過一個檢察官加里遜的調查,一點點的去探尋和重新審視那段歷史,發現了這背後驚人的政治陰謀。
我們不能通過這個電影的結尾就去斷定真相到底是什麼,只是這是我們這個國家不可能拍出來的電影,那種探尋真相的勇氣,那種直面世界的決心,都是非常震撼的。
影片的檢察官加里遜就是科斯特納主演的,在他的演繹下,一個思維縝密作風嚴謹的檢察官形象完美的展現了出來,在影片的末尾,加里遜所作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庭審報告,這段酣暢淋漓又張力十足的表演,已經成了影史上的經典場景之一,看得人既激動又戰慄,簡直後背發麻。
不過最讓觀眾喜愛的還是那部《完美的世界》,這是老牛仔伊斯特伍德執導的電影,講的是一個越獄犯挾持了一個小孩,然後帶著他逃亡的故事。
這算是一部公路片,科斯特納飾演的就是那個逃犯布奇,在逃亡的過程中,他與小孩漸漸建立起來一種類似父子情的感情,其間有暴力的場面,可更多的時候確實溫情脈脈,只不過沒有一昧的煽情,娓娓道來卻又暗藏波瀾。
我總覺得那輛汽車就像是時間機器,布奇帶著菲利普就是帶著自己心中的童年。不過所有的時間旅行都是要失敗的,所以影片的最後,那一顆子彈終於還是把所有的一切打碎,然後悲情落幕。
談起這部電影,不得不提的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不得不想起的是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其實很多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無論是好人還是惡棍,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在心底的最深處,都有著一個柔軟又脆弱的角落。
可惜,在拍攝了這些偉大的作品之後,科斯特納沒有更進一步,卻遭遇了電影生涯的滑鐵盧,這一切都要從一部電影說起,這部電影就是《未來水世界》。
這是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之一,前期製作費用就高達二億美元,而影片幾乎全部在海面實景拍攝完成,拍攝難度異常罕見,拍攝過程中各種困難和挫折層出不窮,最後導致影片製作周期不斷延長,預算也嚴重超支,再加上在宣傳環節上的不力,上映後只收回了8800多萬美元的票房,差點令環球影業破產。
這部片子後來幾乎成為了票房慘敗的代名詞,在各種盤點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接著他又拍了《郵差》,這同樣是一部投資巨大的電影,也同樣沒人買單,而且一面倒的評論,讓科斯特納變得舉步維艱。
從這時候起,他開始了每年進入金酸莓獎的電影生涯,開始有人叫他爛片之王。
說實話,我是非常反感這個叫法的,看他的電影越多,我越覺得這是一種侮辱,至少對比起凱奇拍起電影只認錢的行為來,他完全是另外一個反面的代表,他拍電影不僅不為了錢,還特別愛往裡面砸錢,以追求最大程度的完成他想像中的世界觀。
從他拍的電影中,我總能感受到他對電影的熱愛,和對創新的追求,這對比現在電影院里那些嘩眾取寵的電影來說,完全高下立見。
就拿《未來水世界》來說吧,不可否認,這電影縱有許許多多差強人意的地方,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劇情,但卻不得不承認,瑕不掩瑜,它是一部超前時代的作品。
現在看來,它完全算得上一部史詩級的科幻電影,比如他那獨特的末世構思,還有那壯闊的海上畫面,以及各種奇特的拍攝技巧,都算得上獨樹一格,而且在拍攝過程中,科斯特納憑著堅毅的決心排除萬難,最終才呈現出來完整的影片,這些都是非常可貴的。
我曾經把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無意義去爭辯和爭論這電影到底是不是經典,但是我完全可以說,它可能是不怎麼好看,但算不上爛片。
可是電影圈的規則卻不管這些,觀眾不認可,媒體不報道,頒獎典禮不認同,一下子讓科斯特納變得黯淡無光,已經沒人看好他,相反的,大家對他開始當做一個笑話來看待。
於是他開始走下坡路,拍的電影也是一部比一部差,甚至只能被動地去出演一些二三流的真正的「垃圾電影」,他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甚至被人遺忘,最後到無人問津的地步。
要是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情形,早都自暴自棄了,我有錢有才華,電影拍不好大不了做點其他什麼,還愁沒事幹嗎?
可科斯特納不這樣想,他沒有一蹶不振,雖然他也在這之後做過其他事情,比如組建過搖滾樂隊,但是他從未放棄演戲。
十七年後,他終於重新站了起來——2012年,演員凱文·科斯特納跟導演凱文·雷諾茲,帶著迷你劇《血仇》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這個導演,其實就是《未來水世界》的導演,這個片子,也終於沒有讓人失望。
這部劇集精彩而又精緻,像是把歷史重新展現在了大家面前一樣。自然而然的,他們一血前恥,重新讓世界認可了他們,媒體、觀眾、頒獎典禮又終於把聚光燈打在了科斯特納身上。
只是,這時候的科斯特納已經少年不再,還記得那年看64屆艾美獎的頒獎典禮,走上領獎台的他,身上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皺紋爬滿了老臉,兩鬢已然斑白,但是臉上卻滿是笑容。
——當時電腦前的我也真是高興啊。
說回這部劇本身吧,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故事,講的是美國聲名狼藉的兩個家族,海菲茨和麥考伊斯之間長達百年的血腥鬥爭史。
一句話來概括本劇的話是這樣的——一隻豬引發的兩個傻逼家族涉及三代人的差點引發美國內戰的仇恨史,不看你就不會知道最純粹意義上的傻逼和蠢的撕逼大戰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當時我看完之後,評價非常直白——無法無天的世界,這群傻逼一個個都大爺一樣,拿起槍就什麼都不顧直接shoot,雞毛蒜皮的事能搞出一場戰爭來也沒啥稀奇,愛死不死的一群傻逼最後居然沒死絕,倒也出乎意料了。
是啊,這故事就是這麼不深刻這麼直來直去,只是一昧的打打打,貫穿全劇的就是最原始的仇恨和爭鬥,簡直就像是美國家族版的古惑仔,說殺你全家,就一定要殺到完為止。
可雖然罵他們傻逼說他們蠢,卻不能否認這劇還是非常精彩非常好看的。
首先因為真實事件改編,越是簡單粗暴,就越是令人心驚。其次它劇本很好,三集故事非常凝練,節奏快准狠。再次它裡面演員的演技都在線,看著非常揪心和真切,就比如科斯特納飾演的海菲茨老大「惡魔」,陰鬱暴烈,完全讓人覺得這人是個實實在在的瘋子。
除了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比如兩個總是抽風到無法令人想到下一出的家族首腦不就是激怒情況下的大部分人嗎,比如那欲說還休到處上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比如那些可以讓人了解美國州郡之間關係、制度和法律的情節劇情,比如最後兩個家族終於握手言和把互相殺人改成在體育競技上一決高下……
再比如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懂得的道理——體育才是所有爭鬥的最後歸屬,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場球賽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場……
好吧言歸正傳,其實我喜歡《血仇》這部劇,還是因為喜歡科斯特納。
很多人在劇裡面看到了仇恨,看到了罪惡,看到了暴力……可我卻看到了這背後作為演員的科斯特納,那永不服輸的精神。
也許,現在的他已沒有了年輕時候那股銳氣,也沒有了那洋溢放肆的才華。
也許,若干年後會越來越少人認識這個人,只會在看到他的照片說這不是超人的老爸嗎?
但我知道他是一個鬥士,一個十七年間沒有放棄喜愛的電影而永不妥協的「英雄」。
我真覺得他是一個英雄,就如在他的電影里,總能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的影子,他可以是溫情的,也可以是冷靜的,還可以是狂野的,甚至有時候還可以是優雅的,但無論怎樣,他身上都縈繞著一股特有的西部氣場,我能深切的體會到他心中的那股淡淡的西部情結。
我喜歡這樣的人,對熱愛的事情從不言敗,也決不妥協。
縱使白頭,亦不能改。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秋葉掉落在樹上。
————————————————————
推薦閱讀:
※《一代宗師 3D》的實際效果如何?如何評價這個版本?
※為什麼電影《一座城池》被一邊倒地貶低?
※有什麼與時尚相關的電影?
※《2001太空遨遊》中 「這是讓你體驗的,不是讓你理解的」 該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