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強大的7個層次,附終極攻略
第一個層次,從父母的照顧中獨立
這一層次的特徵是在生活中或者心理上,沒有不當的、過度的依賴。
人是一種特殊的動物,需要依賴父母很多年(國際上認為是18年)才可以獨立,很多中國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
從小我們就依賴大人照顧我們,張口飯來,伸手衣來,有問題大人搞定。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這種經歷存在很強的慣性,就算成人了,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期望生活中的問題不用自己去解決和面對,而由父母或者其他更強大的人來處理。
這個層次的特徵是過度依賴別人,過度相信權威,或者用撒潑和怨氣來控制別人,解決問題。
第一個成長,就是意識到,沒有人再會無條件的為我們的生活中的問題負責,而要自己擔負,自己負責。
攻略:只要在生活中不斷的去行動和總結,很快就會走到這一層次,因為依賴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也不會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第二個層次,有能力照顧別人
這個層次的特徵是在生活層面,不但自己獨立,還有能力關心和照顧別人。
在生活上,或者是工作上,逐步成為一個可以讓人依賴的人。工作中,不但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可以擔任一些職務,來管理支持其他人的工作。
有了嬰兒後的夫妻,都會意識到自己不但不能再依賴別人,而且還要被人依賴。
攻略: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有孩子以後就自動成長到了這個層面上。在生活中、工作中,多承擔一些事情也會讓自己逐步成為可以依賴的人。需要警惕的是,承擔的時候,如果不是出於成長自己、利益他人,而是出於獲得讚賞的目的,就會非常的辛苦。
第三個層次,建立自己的內在評價系統
這一層次的特徵是內心穩定,相信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就是傳說中的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很多人過於依賴外在的評價系統,比如有人會問我:
你看我這樣正常嗎?
我是不是有病?
我是不是和這個女人前世有孽緣?
依賴外在評價系統的人期望別人給自己的人生一個答案、認證或者依據。TA們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感受,有些朋友經常把算命的說法,或者朋友的話,父母的話,掛在嘴上,記在心裡,指導自己的生活,而TA自己想要什麼,如何行動,卻是不清楚的、不穩定的。
29歲的時候,我陷入了極度的焦慮中,也是因為相信了一句話,「三十而立」,我還沒立,怎麼辦呀!
也有的人,辛苦奔波,勞勞碌碌,就是為了證明給某個曾經看不起的人看,這也是被別人的評價所綁架的標誌。
可是別人的看法或者感受都只是TA自己的,一個人能清楚確定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只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切實的符合和指導自己的人生。如果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者過於關心別人的感受,就容易丟失了自我,甚至會混亂不堪。
到了這個層次,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想要什麼,有一定自我感,因此不會輕易的被別人的評價或者看法所影響。
攻略:
1)需要先認識到外在評價的系統,尤其是認識到這個評價系統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2)另外,需要探索自己,在探索中深入理解自己的情緒情感,理解自己內在的需求和渴望。
3)這個階段,你可能需要避免跟一些強勢的人、否定自己的人聯繫,多與認可自己,欣賞自己的人接觸。探索自己有兩種靠譜的方式,心理學或者儒釋道的修行,找一個合適的心理諮詢師是最有效安全的途徑。
第四個層次,承認自己的脆弱
這個層次的特徵是敢於承認和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尊重、不否定、不壓抑和忽略自己的感受,包括不舒服的感受。
生活中那些「堅強」的人,往往都會有「裝」的比較累,看到自己的脆弱和軟弱,反而需要勇氣,這樣的勇氣,讓自己放鬆,更加的真誠。
這樣的真誠和勇氣都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的強大,也可以更好的跟人互動,理解別人。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能看到人類的渺小和脆弱,也越能看到人類的力量和偉大。
攻略:
1)真實的面對自己,尤其是面對自己一直以來不願意接納和承認的方面。具體操作上,對於生活中那些自己不舒服的感受,逐步的去面對,比如有人否定自己,那麼可以感受一下被否定的感覺;孤獨感,無力感,等這些感受來的時候,更多的先去體驗和面對它們,不要急著去逃避,從中進一步的發現自己。
2)另外,要敢於誠實、說真話,尤其是不要自我欺騙。誠則明,真誠會讓越來越靠近自己,靠近真相,越來越有智慧。
第五個層次,認識到世界只是自己的投射
這個層次的特徵是不再去爭論對錯和輸贏,也不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責任推給別人。
我們針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想法,以及我們的感受,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投射,也就是說,我們先有一個內在的世界,然後通過內在的世界來認知外在的世界,就像通過一個有色的眼鏡,來看到的外界,其實都是經過了自己過濾的。
有的時候我們愛爭一個對錯,我們每個人的想法、感受都和自己的經歷閱歷有關係。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也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每個人都是對的,錯的可能是想要爭的那一個。
在電梯里如果遇到有人帶著狗,有人會恐懼,有的人會厭煩,有的人會很親切,每個人的反應也都不不一樣。
所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感受都不是客觀的,不是真相。認識到普遍的投射以後,就有機會不去計較是非對錯,也不會把自己的情緒的責任推給別人。
有一個朋友意識到這一點後說:我感到茫然和空虛,如果我認識到的、我感受到的都不是真相,那麼我要相信什麼?依據什麼來行動。
真正的認識到、體驗到這一點,一個人就會選擇「更有效」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TA認為對的方式。比如道歉並不是出於真的覺得自己錯了,而是為了挽救一段關係。
攻略:
1)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問問別人是怎麼看的,有什麼感受,你就會看到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樣,如果你再了解一下TA的家庭故事,會神奇的發現每個人的看法和感受都和自己的經歷有關係;
2)理解自己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對的?
3)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尤其是依戀的理論,了解一下自己的認知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4)讀道德經或者金剛經。
第六個層次,實現使命,超越自己
這一層次的主要特徵是使命導向,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或者使命,這個使命不僅僅滿足自己,也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在實現使命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忍受眼前的不舒服,或者痛苦的感受,甚至對痛苦抱著歡迎的態度,因為痛苦的感受恰恰也是成長自己,實現使命的機會。
TA不斷的超越自己的感受,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無我的狀態,堅定的去實現這個使命。
這個層次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攻略:
1)深入到自己的內心,找到內心中最深處的渴望,並在別人身上看到同樣的渴望;認識到「自己」與別人本質上是相同的,就像一個橘子的兩瓣;
2)不斷的看到初心,依據這種深沉的渴望而行動。這是一段不斷行動,不斷覺醒的旅程;
3)外在努力,內在卻懂得享受;
4)遇到有德有才的名師指點自己的話,那就更幸運了。
第7個層次,自然而然無為而成
這個層次的人,沒有了任何的野心,也沒有任何使命,存在就是意義,呼吸就是生命,此刻就是幸福。
這是一個超脫了世俗,與天地一體的狀態。代表人物老子,或者司馬懿的老師胡昭。
攻略:由於沒有體驗,我還分享不了,悟一悟道德經或者莊子的文章也許會有幫助。或者哪位高人給我分享一下?
你在哪個層次呢,歡迎交流和探討。
推薦閱讀:
※揭露一個人人會犯的心理偏見
※不甘心綜合症|既然知道堅持是錯誤的,我們為什麼還不放棄?
※20個心理學發現,拉開你與他人的思維差距
※如何看待有些主持人或演員不好好做本職工作,反而去寫書?
※喜歡分享是不是內心不強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