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真的代表文化嗎?——兼論文化多樣性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是輟耕錄第200篇推文,留給一篇自己很喜歡,題目也相當重要的文章:用族群來表徵文化,究竟合不合理?這個不搞清楚,就會經常發生這樣的對話:一方說,「不是我說,你們xx都怎麼怎麼樣」,另一方則予以回擊,「xx有好人也有壞人,你怎麼能把個人的特徵冠到xx整個群體頭上」,云云。Desmet、Ortumo-Ortin和Wacziarg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即將刊出的研究發現:族群與文化有關,但文化差異大多來自族群內部,而非族群之間

文化數據來自世界價值觀調查。從1981年開始,調查已進行6次,第7次正在進行。調查覆蓋79個國家,包括1031個問題,涉及生活態度、宗教、工作、家庭、政治與社會、宗教與道德、國家認同等多個領域,在不同學科的研究中都有應用。去掉個人信息、訪問過程及只在個別國家詢問的問題之後,還剩808個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反映當地的價值觀、社會規範和態度,與文化重合頗多。作者沒有自己做族群劃分,直接使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1]。

表1不同地區,族群變數顯著的比例和解釋能力

研究方法很簡單:對每個國家,控制受訪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特徵後,把每個問題的答案對族群身份回歸,看族群在多少回歸中顯著,在多少回歸中不顯著。結果:族群變數顯著的回歸佔總數的43%。因此,文化和族群有一定相關性。但是,無論是個人特徵,還是族群,對個體選擇什麼答案的預測能力都很弱——加入族群變數之前,R^22.7%,加了以後是4.1%。 上圖列出分地區結果:族群和文化的相關在東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強。

表2 不同類別的問題中,族群變數顯著的比例和解釋能力,可見各類別問題差異不大

因此,如果簡單拿族群身份來判斷對方的觀點,很可能是在以偏概全。實際上,不僅族群不行,居住地域、宗教和是否居住在城市都不行。這幾個指標中,在顯著性方便表現最好的是地域,在75%的回歸中顯著,宗教和城市,這個數字分別是36%57%。但是,這些因素都只能解釋個體回答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加入居住區域,R^2可以提升2.6%,宗教可以提高1.3%,城市可以提高1.6%。 族群、居住地、宗教和城市,都只是百分百的一小部分。

作者引進兩個指標來進一步研究族群與文化的關係:一個是卡方。簡單來說,就是假設族群與文化獨立,兩者之間沒有關係,可以得到一個答案的分布,然後去比較這個答案分布與實際答案分布之間的距離。第二個是固定指數,之前是用來評估種群之間基因相似度的指標。這個指標反映的內容可能更符合我們的直覺:告訴你他/她的族群,你對他/她答案的預測準確程度能提高多少?如果這些指標都很小,那說明族群身份與文化關係很微弱。

圖1各國的卡方。族群與文化的聯繫在印度最為緊密

兩個指標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族群與文化的關係很弱。以第一個指標為例,卡方的最小值是0,越大說明族群與文化關係越密切。結果,79個國家,卡方的平均值只有0.029。如果直接去算國家與文化之間的卡方,結果是0.162,是這個結果的5倍有餘。基於固定指數的分析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即使是卡方最大的印度,結果也沒有超過0.162。結論:一個人的族群身份,攜帶的有關他/她的文化的信息很少。族群內部的差異遠大於族群之間的差異。

作者對這一結論做了許多檢驗,包括但不限於:分區域、分問題類別、換用其它數據集、換分析方法等,結果保持穩健。考察特定文化,比如家庭紐帶、生育決策、工作態度、信任、對地獄的態度,等等,都沒有改變前述結論。因此,前面的結論還可以進一步加強:無論在哪些國家或地區(哪怕是族群和文化都相當多樣的印度),無論是針對哪一塊文化,利用族群身份去判斷都不會有什麼幫助。從研究結論看,也沒有哪個指標,能夠「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圖2 各國的文化多樣性,其中中國受訪者回答相對統一

文章進一步研究了文化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怎麼計算呢?常用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隨機從人群中抓兩個人,看他們對調查問題答案相同的概率是多少[2]。上圖畫出了79個國家的文化多樣性。分析顯示:文化多樣性與基因多樣性、語言多樣性、族群分化程度等相關性都很弱,幾乎沒有。文化多樣性與宗教多樣性之間也只有輕微的正相關。與文化多樣性顯著正相關的有:更低的穆斯林人口佔比更民主的政體(來自Polity IV的數據)以及更高的人均收入

圖3 基因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可見相關極微弱

那麼,文化多樣性是好事嗎?控制人均GDP、地理特徵等諸多變數之後,作者發現:文化多樣性每上升一個標準差,每一年國家捲入暴力衝突的概率就下降10%;卡方——也就是族群和文化的重合程度——每上升一個標準差,每一年國家捲入暴力衝突的概率上升17%;最後,族群多樣性本身沒什麼影響。文化多樣性減少暴力,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文化更多樣的社會,能夠容忍多樣化的價值,不易因此大動干戈。族群身份只有與文化重合時才有負面影響。

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公共品供給上。通過考察包括教育、衛生等10個反映公共品的變數,作者發現了類似的結果:文化多樣性對公共品供給有顯著正面作用,卡方有顯著負面作用,族群多樣性本身沒有影響。在長達78頁的在線附錄中,作者用多種方法解決了包括因果顛倒在內的各類內生性問題[3]。以上結論在更換暴力衝突數據集、只使用部分相關的價值觀調查問題、更換不同的多樣性指標、使用其它族群分類標準、更換估計方法等一系列檢驗下保持穩健。

最後概括一下文章的結論:首先,根據族群判定文化不靠譜。實際上各種地圖炮都是如此,無論是宗教還是地域,都只能反映個人的很小一部分。說得不好聽一點,很多簡單粗暴的判斷,就是在大放厥詞。其次,從目前的證據來看,文化多樣性有正面作用,而族群多樣性本身是中性的。族群身份和文化綁定,則會導致明顯的負面作用。這篇文章當然不是終點,但確實可以帶來不少啟發。原文[4]有很多細緻討論,長達100餘頁,批評之前可以先讀一讀。

[1] 請見Alesina A, Devleeschauwer A, Easterly W, et al. Frac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3, 8(2): 155-194、Fearon J. Ethn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by country[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3, 8(2): 195-222,以及Fearon J, Laitin D. Ethnicity, insurgency, and civil war[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03, 97(1): 75-90。

[2] 有關這一指標的原理和計算方法,可見Algan Y, Hémet C, Laitin D D. The social effects of ethnic diversity at the local level: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exogenous residential alloc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6, 124(3): 696-733。

[3] 請見在線附錄第13頁。

[4] 原文工作論文版下載地址:faculty.smu.edu/kdesmet。在線附錄下載地址:faculty.smu.edu/kdesmet

參考文獻:Desmet K, Ortu?o-Ortín I, Wacziarg R. Culture, Ethnicity, and Diversity[J]. Forthcom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推薦閱讀:

漢族和回族結婚,家長矛盾怎麼解決?
戰爭時期,醫生拒絕救治敵國軍人,是有民族氣節還是沒有職業道德?
如何回擊類似『你們蒙古人元朝時殺了多少漢人』的評論?
古代部分民族剃髮的根源是什麼?

TAG:经济学 | 民族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