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塑造的「佛山名片」| 讀城

文 / 郭拂雲

來源 / 公眾號「城市輿情官」(ID:zhigonglou)

前言

我們對於一個城市的印象從哪裡來?只有車水馬龍夜景和晨練大媽的城市宣傳片?板起臉來告訴你又豐收了的《新聞聯播》?鄰居二大爺告訴你的某某旅遊勝地?承認吧,我們對於一個陌生城市的印象大多來自我們接觸的影視媒介。

一提起佛山,你可能會想起《葉問》系列電影、《黃飛鴻》系列電影、《李小龍》系列電影……如果你是個綜藝小能手,你可能會想起《極限挑戰》佛山特輯、《十二道鋒味》的佛山美食之旅……而假如你是個愛看紀錄片的吃貨,你一定不會錯過《尋味順德》。

總之,你的「佛山印象」可能就來自於光影。而那這張光影中的「城市名片」又是怎麼塑造的呢?

電影、電視劇、紀錄片

從上世紀80年代邵氏電影的巔峰時期開始,佛山隨著葉問、黃飛鴻、李小龍等武術大師頻頻出現在武俠電影中,「醒獅」「佛山無影腳」「詠春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佛山名片」,時至今日,這些「佛山名片」已然深深植根於一代電影觀眾的心中。

在邵氏電影逐漸衰落之後,佛山積極引進知名劇組到南海影視城、西樵山影視城兩大影視城取景拍攝,並且投拍了許多反映佛山文化的本土電影。

比較著名的電影《十月圍城》、《致命追擊》,以及電視劇《孔子》、《巾幗梟雄》等影視作都是在佛山取景拍攝的。

但是在專門為宣傳佛山傳統文化投拍的電影中卻鮮少有票房較好的作品,比如擁有眾多當紅明星加盟,主打美食旗號的《鋒味江湖之決戰食神》就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為大熱影片。

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全國之後,佛山看到了吃貨們對於「美食IP」的強大消費力,利用本地「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美食文化資源以及廣州在紀錄片領域的強勢地位,聯合《舌尖上的中國》製作團隊,以「民間投拍+兩地聯合製作+第三方平台播放」的模式製作出《尋味順德》,成功讓「順德美食」在2016年的「五一」期間順勢火了一把。

(圖為紀錄片《尋味順德》畫面)

嘗到了紀錄片給城市形象帶來的甜頭,在《尋味順德》大熱之後,順德再次攜手《舌尖》團隊拍攝了講述順德「鰻魚產業」的《鰻魚的故事》,尋求以更立體的方式講好「佛山故事」。

綜藝節目

近年來,《爸爸去哪兒》《奔跑吧》等戶外真人秀帶火了一系列「假日旅遊新貴」,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注意到綜藝對於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

但是選擇什麼樣的綜藝節目進行合作,什麼樣的綜藝劇組更有能力講好「城市故事」,什麼樣的方式植入「城市文化元素」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節目選擇上,佛山的選擇和大多數地方一樣都是希望與「頭部綜藝」(收視率高,全國影響大的綜藝節目)進行合作,但是講故事能力才是節目選擇的關鍵,有些節目是依靠製造明星話題博得的收視,而有些是依靠節目劇情博得觀眾的喜愛。

前段時間大熱的《極限挑戰》佛山特輯就是一個典型的會「講好故事」的劇組。

在節目中,八位明星通過拜師學藝、打擂台、搶包山等環節完成任務,其中巧妙地植入以「木人樁」「拜師禮」等橋段,並且以明星參遊戲的方式製造節目笑點。

(圖為綜藝節目《極限挑戰》錄製現場照)

比如王大陸在修習「大力金剛腳」時踩單車發電,連接到羅志祥修習「詠春拳」的房間,王大陸踩得越起勁,羅志祥的木人樁轉速越快,兩邊對比,既達到了《極限挑戰》一貫不按套路出牌的娛樂效果,又讓觀眾對於「木人樁」這一道具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雖然《十二道鋒味》《非凡匠心》《我們戰鬥吧》《報告教練》等綜藝劇組都曾到佛山取景拍攝,並融入佛山元素,但劇情套路不外乎是「拜師+挑戰+遇到挫折+險些放棄+圓滿完成」,在元素植入上都是採用「明星體驗」這種模式,觀眾只能看到明星而無法體驗到城市的文化。

城市元素在綜藝中只是起到了「字幕」的作用,這也是令許多引進綜藝合作的城市「頭疼」的地方。

(圖為到佛山拍攝的三大綜藝對比)

3影視產業戰略

在過去,佛山的影視產業主要依靠兩大影視城與(電影、電視劇)劇組的合作,吸引的TVB影視劇和香港電影居多,近年來,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讓佛山看到新的機會。

2015年佛山政府根據廣東省政府的《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通知》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影視產業的若干政策(徵求意見稿)》,從各方面支持佛山影視產業的發展。

2016年底,佛山市人民政府與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共建廣萊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萊塢」正式落戶佛山,成立佛山文化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推進佛山文化,進行劇組對接工作。

2017年開始,「廣萊塢」在為期半年的時間內到了寧波文創博覽會、北京世界互聯網+大會、 香港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等多個高端影視平台進行推廣,通過前期接洽,《極限挑戰》、《我們來了》等綜藝節目,以及《水鎮·蝴蝶飛》《中國兵王》等多個劇組已經與「廣萊塢」達成合作 ,準備在佛山進行實地拍攝。

佛山在影視產業的積澱是它能夠把「佛山故事」講好的前置條件,佛山「城市名片」的成功塑造是其影視產業附加值的其中一環,說到底,產業和城市形象是相輔相成的

照例一點小思考:

1.各地大大小小的影視城為數不少,且不說一些城市建造的影視城根本沒有招商引資,吸引劇組的能力,即使劇組來了,也沒有相匹配的服務設施,想要依靠某某大熱電影/電視火上一把,簡直難如登天。

2.即使是像佛山這樣有著豐富「影視行業」經驗,強大財政支撐的地方在投拍城市宣傳電影、電視劇、紀錄片上也難說百發百中,足見依靠影視「走紅」這條路存在許多的偶然因素,包括劇組選擇、劇情設置、元素植入都可能影響到城市形象的傳播效果。

3.依靠電影、電視劇和綜藝的植入,特別是通過取景地這種方式,想要有好的傳播效果,很多時候需要有二次的傳播和營銷。

城市輿情官

深度不有趣

微信:zhigonglou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極限挑戰連續兩期收視下降?
如何看待《極限挑戰》第七期創下了第三季開播以來的收視率新低?
如何評價《極限挑戰》第二季第二期【真?三國無雙】?
《跑男》跟著baby的攝影師是韓國人,《極限挑戰》跟著張藝興的攝影師也是韓國人。請問這是為什麼?

TAG:佛山 | 城市 | 极限挑战综艺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