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沙勿略先生

我在幼年之時,對耶穌會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每每閱讀關於耶穌會先賢的事迹,都被他們對中國傳教事業的赤誠感動,不禁熱淚盈眶,彷彿諸聖的芳表就在我的眼前。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一位就是方濟各.沙勿略了。

先生是西班牙納瓦略貴家子弟,出生於1506年4月7日,父母為了特別恭敬聖方濟各.亞西西,便給才出生的小兒起名方濟各,沙勿略是母親的姓。在先生還是幼年的時候,母親便照管得非常周到,尤其是在超性的事理上,從來不肯忽視鬆懈,小小年紀,母親便教他怎樣愛慕天主。先生天資聰慧,勤奮好學,24歲時成為哲學教授。他雄心壯志,理性遠大,一心想成名成家,威震四方。以學問出眾,博大精深,被舉薦到大學任教,當時聖人醉心於功名榮譽,無志修道,適逢同鄉聖依納爵也來巴黎讀書,依納爵一心仰慕著天主的光榮,立志精修進入諸聖的行列,他獨具慧眼,看見沙勿略聰慧明達,如果把對世俗功名之愛,轉為對天主之愛,必然大有作為。於是進言說:「人若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即使得到全世界又有何益處?」先生起初滿心虛榮,儘管忠言,但一時難以入耳。後來德蒙天主開明他的心靈,漸漸感覺世味淡泊,自從跟隨聖依納爵避靜之後,就大悟世俗之虛榮,驀然回頭,拜依納爵為師。

1534年,聖母升天瞻禮的清楚,依納爵以及先生等七人,在致命山上一作本篤會隱修院的聖堂內,朗誦了宣誓文:他們將按福音精神度一個窮人的生活、守絕對的貞潔、去耶路撒冷朝聖,努力勸化該地的教外人。不過為了防止意外的阻礙,宣誓問加上了這麼一個結語:「如果經管一年努力還不能去聖地,便上羅馬請示教宗,任他安置」。也許誰也不曾想到,耶穌會未來的路線,竟在這最後一句上註定了。(1534年8月15日,本質上耶穌會已經誕生。不過它的法律地位,還需教會元首的批准)

不久,依納爵生病了,而通往耶路撒冷海路也被土耳其人封鎖。但是他們並不失望,按照致命山上的誓願,他們決定去羅馬,把自己的小團體獻給教宗,完全聽從教宗的吩咐。團體是有了,該用什麼名字呢?經過祈禱和分辨,依納爵認為,他們既然因為耶穌而團結在一起,志願作祂的夥伴,為祂服務,那麼這個小小的團體便該稱為「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

當時的教宗保祿三世很快便賞識了這些品德高卓、學識淵博的司鐸,決意重用他們來協助整頓教會的重要工作,同時命令依納爵撰寫耶穌會的會憲草案。1540年9月27日,教宗給普世下了詔書,正式宣布耶穌會成立,並稱耶穌會是「天主賜給教會的一支生力軍」。

耶穌會正式成立兩年後,先生接受派遣,開始遠東福傳的慢慢之旅。他從羅馬啟程往葡萄牙,經好望角,轉到東,航海一年有餘,方才到了印度。途中同船千餘人,很多人生了病,先生日月奔波,盡心護理,就好像眾人的僕人。

先生來到印度卧亞城,此城自1509年,被葡萄牙人佔據後,傳教士就開始傳教,但是三十年來,教務並沒有大的起色。先生見到居住在這的葡萄牙人為數不少,但是大多不守教規,行為不檢點,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先生看到內心很悲傷,於是儘力勸化他們,用聖德感動了很多人,不久,風清弊絕,全城改觀。先生出城南下,到百色傳教,便游城市村落,天主賜以顯靈異之能,各國方言不學而知,而且有時用已過語言,而異地各方的人,都能聽懂。竟然聽到聖人說本國的語言,垂死的病人,聽到命令就能起來痊癒,並且能夠使死者復活,眾人都把先生看做天上的人。因此所到之處,無不移風易俗,冷淡的人變得熱誠,外教人爭求領洗。甚至相傳,由於聖人授洗之多,疲倦過度,不能舉手。百色聖教興起,先生再往別國傳教,到了特拉望高爾國,一個之內,竟授洗一萬,被教化的居民,爭相拆毀廟宇,改修教堂。先生又到其他地方傳教,由印度到新加坡,再到馬來西亞群島,歸化的人很多。先生所經歷的艱辛,用言語難以描述,白天奔波講道,晚上專心祈禱神工,但天主賜予他喜樂,不覺身體的辛苦。所有經歷的艱難,都是聖寵的源泉。

1549年,先生坐一中國商船,到日本傳教,歷經兩年零三個月的艱辛,進教的人有數千名。在先生的福傳基礎下,二七年後,大友宗麟領洗進教,同時進教者七萬人。日本南部教務為之一興。後來,雖然經歷了兩個世紀的教難,日本天主教依舊屹立不倒,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先生奠定下的基礎。

在日本期間,人們質疑說:「如果你的宗教那麼好,為什麼最有智慧的中國人不知道?」這樣的疑問不僅使先生認識到中國福音化對周邊國家的重要性,更激起了他前往中國傳教的熱情與夢想。幾經周折之後,1552年4月,先生從印度卧亞啟程馬六甲,八月抵達位於今日中國廣東沿岸的上川島。但由於當時交通、政治及他的生病因素,這位偉大的使徒終究未能實現其夙願,最後於同年12月3日,遙望著遠方的中華大地、遺憾地長眠於上川島上。

雖然先生朝思暮想到中國傳教的壯志未酬,但他在東方傳教的壯舉和他寫給歐洲弟兄的手札,卻激起教會向新世界傳福音的風潮。就在沙勿略逝世的當年,利瑪竇於義大利出生。三十年後,即1582年,利瑪竇神父及同伴們終於在明神宗萬曆年間,正式踏入中國,開始了他們鞠躬盡瘁、福傳中華、榮主益人的使命。他們在中國宣傳福音,引導知識分子及其他階層人士歸向基督,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驅。

先寫這麼多,寫到了深夜,只寫了這麼點,真是慚愧,有空再補充。

我每每在遇到生活的困難,或者信仰冷淡,對福傳心灰意冷之時,想起先生的事迹,都會慚愧得無地自容。在先生的感動下,筋疲力盡的心馬上又充滿了烈火燎原的信德。先生出生於貴族世家,接受高等的教育,本可以擁有財富榮耀和權力,但是,他卻捨棄了一切,為了我們這些毫不相干的人付出了他的全部,甚至死在了去中國福傳的路上。耶穌說,如果一個人為了他人捨棄自己的性命,沒有比這更大的愛德了。先生應該就是這樣的人,有一次我在睡夢中,看見先生在上川島上,躺在病榻上,看著中國的方面,右手指微微舉起,眼中流下無奈的淚水。是啊,彷彿只有一步,先生就可以實現他的夢想,他是那麼地希望把福音帶到中國。

我在睡夢中哭醒了,醒來時,淚水已把枕頭浸濕。

推薦閱讀:

「輪迴」的觀念是印歐語民族開始出現的嗎?
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
跳出宗教談宗教對宗教研究客觀嗎?
為什麼基督教要搞三位一體而不是二位一體呢?

TAG:天主教 | 基督教 | 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