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 道德經 第24章 餘食贅形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zhuì)形。
物或惡(wù)之,故有道者不處。
先看看流行的註解: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
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
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
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勛;
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
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
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
相對性之真解:
踮起腳來站的人,站不穩;大跨步走路的人,走不遠。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人,無法看到事物的全面;
只認為自己正確的人,他的正確性無法被所有人認同;
只認為自己有功勞的人,他的功勞無法被所有人認同;
只看重自己的人,無法被所有人看重。
上面說的這些行為,對於自然法則來說,就像是吃剩的飯和身上的贅肉。
這種導致【多餘過量的,不符合自然平衡容量的相對性】,是會被自然法則朝反方向作用而減弱消除的。
所以符合自然法則的人,是不會去做這些行為的。
相對性之真悟: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通假字,指的是「企」。企,是形容人踮起腳來的樣子。
跨:是形容人步伐邁的很大。
踮起腳來站的人,站不穩;大跨步走路的人,走不遠。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這幾句話和前面22章里說的意思一樣,我們就不再重複解釋了。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人,無法看到事物的全面;
只認為自己正確的人,他的正確性無法被所有人認同;
只認為自己有功勞的人,他的功勞無法被所有人認同;
自看重自己的人,無法被所有人看重。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zhuì)形。
前面說的這些現象,其本質的原理是什麼呢?是自然法則對「屬性」的動態平衡作用。
踮起腳站,大跨步走,只顧自己不管他人,對於自然法則來說,這些行為都是相對性失衡的,是偏離了這些屬性的自然動態平衡狀態的。就好像是人吃飯,飽了還硬要你繼續撐著吃完剩下的飯菜。就好像是人的身體,脂肪已經足夠支持身體的日常使用,卻還硬要繼續長肥膘。
物或惡(wù)之,故有道者不處。
惡:字面的意思是厭惡,抗拒。老子是用擬人的手法來比喻,行為的方向與自然法則的作用相反,就會受到法則的反作用力,因為這種行為是違反自然法則的。
吃飽了還硬要你撐著吃,夠胖了卻硬要你繼續長肥膘。你能好受嗎?你當然會抗拒了。對於自然法則來說,違反自然平衡的行為,就會受到自然法則的抗拒,自然法則會通過施加與其相反的力量,來弱化消除這種行為,使其重歸動態平衡。
符合自然法則的人,懂得自然法則的動態平衡作用,就不會去做那些違反自然平衡的行為,以免遭受自然法則的反作用。
相對性之總結:
老子通過踮起腳站、大跨步走、只顧自己、會招致的不好的結果,來從反面舉例論述n自然法則的動態平衡作用。並通過對比「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與 22章中的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所招致相反的結果,來強調自然法則的作用是有方向性的,其作用施展的方向是與「破壞平衡的行為」相反的。
這章和22章是連在一起論述的,一個從反面論述,一個從正面論述,都是在講自然法則的平衡作用。從論述邏輯上來看,應先從反面論述不遵守自然平衡帶來的壞處,再從正面論述遵守自然平衡帶來的好處,從而得出聖人要緊守自然平衡的結論,再進一步推演出遵守平衡應該有的行為。所以,這一章放在22章的前面,這樣大家可能會好理解一點。不過這都不是重點,只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行。
在21章,老子提出了觀點:我們可以通過自然法則來推導預測事物的演化。緊跟其後的24,22,23 這三章,都是對這個觀點的論述。24和22章,論述了自然法則的「動態平衡」作用。23章,論述了自然法則對「屬性」和「類別」的匹配作用。知道了這自然法則的這兩個作用,我們就能預測事物的演化。首先,我們要通過去相對性,得到事物的屬性,我們就可以知道事物將會被歸到那個類別。
再把事物的屬性與這個「屬性」的「動態平衡狀態」做對比,我們就能知道這個事物的屬性是否偏離了平衡,從而得知自然法則的動態平衡作用方向。知道了事物將會被歸到什麼類別,知道了事物將會被朝什麼方向變化,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預測。八卦,周易,等預測方法,都是依據這個原理。
但是,動態平衡狀態也是相對的。比如說,符合個體平衡的狀態,不一定符合公司的平衡;符合公司的平衡狀態,不一定符合國家的平衡;符合國家的平衡狀態,不一定符合人類的平衡;符合人類的平衡狀態,不一定符合地球的平衡。
我們到底要以那個「動態平衡狀態」做參考來對比呢?
且看老子在下一章是如何論述的。
推薦閱讀:
※《道德經》有哪些你在生活里有感悟的句子?
※如何評價《道德經》?
※道德經某些部分所說的是不是已然過時?
※老子的《道德經》與牛頓經典力學是不是很像?
※老子的無為而治到底是什麼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