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瓶喂母乳丨母親的擠奶量大概多少比較好!

寫在前面:

本篇討論的狀況為:完全擠奶餵養情況下可以參考的擠奶量!

——對於偶爾外出擠奶或上班背奶的母親而言,孩子獲取奶量仍以親喂方式為主,乳房會直接回應孩子需求產奶,不必更多以數字來衡量,擠奶餵養嚴格來講是不可親喂時的權宜之策,而並非泌乳顧問推薦的哺乳方式。

——對於因為各種情況需要擠奶餵養的家庭而言,若因各種情況無法親喂,那麼給予孩子自己乳汁的任何一種努力都值得肯定,但親喂仍是我們希望的方向,它值得我們做出更多嘗試。

我們都知道親喂(母親親自哺喂寶寶)的好處,但是在諮詢的個案中,也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需要將乳汁擠出來放在瓶子里餵養寶寶的家庭,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如果擠奶不足,除了孩子每天攝入也會少之外,母親的持續泌乳量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擠奶太多,除了母親更加辛苦以外,孩子也可能因為瓶喂的餵養方式而過多攝入乳汁,或者,還有一些母親因過多擠奶遭遇泌乳過多,增加了乳房的負擔……

那麼,在擠奶瓶喂的這個階段,母親的擠奶量大概多少比較好呢?我們該怎麼計算和調整呢?

通過研究數據來推測

我們可以看看一些研究里對母乳親喂寶寶攝入的奶量的記錄,來推測大致的數值,需要注意的是,不必以這些數值作為精確的目標,就像我們每天或每餐的進食量都會有浮動,孩子也是一樣。

1、1-6個月,攝入母乳量不會大幅度增長

按照孩子的月齡來看每日攝入奶量,隨著月齡的增長,總量的確有提升,但我們也會發現:除了頭一周以外,1-6個月孩子每日平均攝入的母乳量差距並沒有那麼大(相比起配方粉餵養而言)。

Cox1996的研究數據中1個月和6個月的攝入差距為33ml;Dewey 1983的差距是223ml,不同研究相同月齡孩子們攝入量的差別<200ml。

我們再來看這張奶量變化圖表,圖表中的各個符號表示不同研究記錄中該年齡段的奶量:

我們不難發現:1-6個月大部分孩子的攝入量範圍大約在600-900ml之間,且此期間奶量相對穩定,媽媽們不必參考配方奶的增長量來做自己的擠奶量參考。

2、孩子每餐攝取量不大

參考前述的日攝入總量,結合哺喂次數,可以對每餐攝取量做個推算:以600-900ml的每天奶量、每天進食8-10次為例,那麼平均每餐攝入60-90至75-112.5ml。可以看到,平均到每餐,孩子的攝入量都不會很高,也就是說,即便偶爾出現較高的攝入量,比如一餐120或更多,也不代表每餐都需要維持在這個高量。

參考孩子的胃容量數據,也會發現,孩子的胃容量不大,通常我們會認為1-6個月孩子的胃容量在60-90ml或80-150ml之間。而在早期就更小:第1天:5-7毫升;第3天:22-27毫升;第10天:60-81毫升。

雖然不同的研究數據會有一定差異,也有的數據認為頭一天的胃容量可能接近20ml,但有一點都是相近的,那就是1-6個月孩子的胃容量不會大幅度增長。

兩條數據相互印證,我們可以說,孩子每餐攝取量不大。胃容量較小也是大部分孩子需要一次少量相對更多次喂哺的原因,這是擠奶瓶喂家庭需要注意的部分,即:每次的瓶喂量不要過大,可以調整在60-90ml之間。

3、6月後,奶量攝入並未增加,且逐漸減少

與不少媽媽擔心的不同,六個月後,雖然孩子的胃容量顯著提升了(1歲左右,孩子的胃容量可能接近500ml,隨著成長也會越來越接近成人,可能在1L左右)。

但是,奶量的需求卻沒有成倍地增加,因為孩子會通過其他食物來獲得成長所需,同時母乳的營養也不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

這個階段,親喂同時擠奶的母親也會發現自己的擠奶量有所下降了,這是非常正常的狀況,因為孩子對母乳的需求在降低。

完全擠奶餵養母親,也可以隨著輔食添加的增加,慢慢減少擠奶總量。

此時也不得不說,對母乳哺育而言,孩子獲取奶量最精準最方便最高效的方式始終是親喂。

通過寶寶情況來調整

1991年美國醫學研究所孕期和哺乳期營養狀況委員會在《Nutrition During Lactation(哺乳期營養)》書中提及,健康純母乳餵養嬰兒的乳汁攝入量範圍很大。在發達國家,在最初的4至5個月內,母乳平均攝入量約為750至800克/天,但攝入範圍卻是從450至1200克/天不等,且發展中國家狀況也相似(母乳比重約為1.031,也就是大致可以將克數作為毫升數來估算)。

這也再次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們需要根據孩子的狀況來看待擠奶量和瓶喂量,不能把參考數據當標準線。

我們更需要結合孩子的狀況。

1、吃奶時狀況

用奶嘴輕輕碰觸孩子上嘴唇,讓孩子聞到奶水味道,有需要餵養的孩子應該會抬頭張嘴尋找,讓孩子大口含住奶嘴,與親喂含乳接近(這和尋根反射有根本性的區別,點一下上嘴唇是為了發出氣溫提醒,然後等待孩子主動的探求)。

使用瓶喂時,適當平放奶瓶,保證奶嘴中有乳汁即可,避免奶瓶過於傾斜甚至倒置使得奶水流速過大,孩子較難自己調節流速;儘可能模仿親喂,減慢奶水流速,讓奶水一陣陣地「來」,而不是一直都很快速,這樣也能讓我們有機會觀察孩子的狀況。

當孩子出現大口連續吞咽時需要稍微休息,可將奶瓶傾斜,讓乳汁迴流到奶瓶底部,等孩子喘過一口氣後,若張開嘴還想再吃時再將奶瓶抬起,讓乳汁流向奶嘴,繼續餵養;

當孩子主動抬頭張嘴尋乳積極度減低,而更多只是含著奶嘴時,就說明該慢慢停下供應了。

這個過程,就類似我們自己喝水時拿好杯子控制流速的狀態,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可以慢慢地讓孩子自己拿容器,提醒她自己控制流速。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孩子慢慢吃,能緩解孩子一定的吸吮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因為吃太快而吃太多的情況。

對於習慣吃小餐的孩子而言,不要因為自己擔心孩子不夠,而要求孩子每餐都需要達到某個奶量,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每餐的量都可能隨著各種不同狀況而有所改變。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奶瓶的家庭,在孩子開始添加輔食後,就可以開始考慮逐漸用其他日常容器來替換奶瓶了。

2、大小便、體重增長狀況

同時,餵養量是否理想大致可以看兩個方面,一個是有吃有拉,看排泄:第一周以後,孩子通常每天都能有3-4塊或更多有重量的紙尿褲,大便2-3次或者更多,出了月子的孩子可能出現幾天或更久拉一次大便的狀況,也並非不正常。

另一個便是體重:這裡再次建議爸爸媽媽們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生長曲線來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並且不要只看某個點的體重數值,而要了解一定時間內的體重變化,來推測近期的餵養狀況是否理想(wazayang.com

推薦閱讀: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科學嗎?
過敏寶寶如何添加輔食?(文尾有滴滴攜手小菜媽媽送出行禮券)
三甲醫院的內科主治醫師一名,想要考取IBCLC(國際認證哺乳顧問)執照,哪有靠譜的培訓機構?
母乳餵養的好處有啥?
哪個母乳媽媽沒有得過乳腺炎?關於乳腺炎你要先了解的事兒

TAG:母乳喂养 |